回覆列表
  • 1 # 灰出去的小圓子ZJ

    當然是業務能力出眾,不然呢?

    滅楚之前王翦滅趙破燕,王賁順手還滅了魏,王家父子上陣,對面項家父子明顯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

    從李信的兵敗分析,始皇帝犯了兩個錯誤。

    一是對低估了對手,覺得二十萬滅楚就夠了,王翦太謹慎。正面戰場上來說,那時候楚國戰鬥力並不值得高看。先是被王賁暴打了一頓,然後李信進軍也是勢如破竹直下郢都。正面戰場楚人的確不是秦軍對手。

    第二個失誤就比較致命了,楚軍不行並不表示楚人不行。始皇帝太信任在平滅嫪毐之亂中立下大功的昌平君。昌平君那可是楚王的親弟弟。在楚國危亡之際,是他背後給了李信一刀,導致李信兵敗。在楚王被俘之後,還是他即位楚王繼續抵抗。

    秦法無故敗軍者斬。李信輸得這麼慘,戰後卻並沒有受到處分,依舊留用,這就說明這口鍋始皇帝自己背了。

    如果說對王翦一定要六十萬這個事情有所猶豫,那也不是因為王翦。

    在統一大戰最後關頭,始皇帝有所擔心是正常的。

    首先六十萬大軍已經幾乎是秦國這個時候的傾國之軍,要是再出意外,殷鑑不遠。長平戰後大家都只記得白起威震天下,絕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後來昭襄王意氣用事滅趙的後果:毛遂自薦說動楚國,信陵君竊符救趙,三晉和楚國聯軍三勝秦軍。鄭安平投降,白起操勞一生辛苦打下來的上黨、南郡、河東郡,甚至還有當年商鞅變法收復的河西設定而來的河內郡,全部丟失!如果去掉巴蜀兩郡,三連敗後的秦國國土比孝公即位時強不了多少。四代雄主的積累尚且才勉強經受住了三次敗仗,這一次傾國之軍若有閃失,後果只會更嚴重。

    然後是擔心再出一個鄭安平昌平君。統一大戰進度太快,三晉和燕國的土地上,通知根基並不牢靠。這些遺老遺少萬一再來個窩裡反事情就會很大條。

    最後則是王翦的表態。秦國封爵都不是實封,王翦要錢要地傳達的就兩個意思。

    一是楚國我拿定了!我提前要點實際的。

    二則是表態,自己對作個富家翁很滿足,不必擔心賞無可賞。

    當然,這個話是王翦自己說的。始皇帝當年看了《說難》,有心硬搶南韓國寶的段子王翦不可能不知道。《說難》,說的就是君心難測。他的表態是臣子本分。

    但是對於始皇帝呢?

    傾國之軍已出,這就導致絕對沒有候補方案。除了對戰局的正常擔憂,這是對偶然因素和不可掌握的無力感。

    至於對王翦這個人,始皇帝不會也不可能不信任。統一大戰箭在弦上,不可能因為李信的一次失敗就終止。軍中地位,業務能力,王翦都是不二人選。

    如果硬是要按陰暗小格局的low咖分析,擔心王翦造反自立什麼的,五個字,絕逼不可能!

    往日戰績和軍中地位,王翦比白起如何?不要忘了始皇帝手上還有另一個累世將門的大將軍蒙恬。滅掉三晉和燕國的嬴政比起長平戰後三連敗喪師失地的嬴稷又如何?

    王翦那些表態,就是說給那些low咖聽的。他心頭有數得很,秦國不是有兵變政變傳統的趙國,秦王要斬將,隨便來個內侍,帶著鎮軍殺將專用的穆公鎮秦劍就夠了。不會比昭襄王殺白起的難度大多少。

  • 2 # 孤舟釣江雪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也是秦國統一六國的絕對功臣。王翦最大的功勞,莫過於滅楚。史載,秦始皇先後發動過兩次滅楚之戰,第一次由李信帶領20萬大軍滅楚,結果失敗。第二次,秦始皇派王翦滅楚,王翦要求非60萬大軍,否則不出戰,秦始皇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

    這60萬大軍在王翦手上,為了讓秦始皇對自己放心,王翦做了二件事情:

    向秦始皇索要田產

    出征時,秦始皇相送,王翦向秦始皇要求贈給自己田產。秦始皇說,將軍只管打你的戰,還擔心以後沒有還日子嗎?王翦則說,我是個帶兵之人,封侯估計是很難了,還不如趁著現在大王你重用我,多爭取一些田產,為子孫留下一份產業。秦始皇聽了這話,卻不表態,王翦到了函谷關,又連續五次派使者向秦始皇索要田產,目的就是表明自己沒有野心,使秦始皇放心。

    接受秦始皇的籠絡

    據《陝西通志》和《富平通志》記載,秦始皇曾將華陽公主(不知是秦始皇女兒還是姐妹)許配給王翦。王翦順利滅楚後班師回朝,秦始皇派華陽公主去迎接王翦,還挑了宮中一百名美女陪嫁,詔令在路上相遇就立刻成親。很明顯,這是秦始皇籠絡、考察王翦的手段,精明的王翦不可能不知,雖然內心未必願意娶公主為妻,但為了消除秦始皇的顧慮,也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

    王翦的做法,消除了秦始皇對的疑心,他也得以善終,結局比白起好多了。另外,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後世。”可見,它的後代也得了不少好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水比較收縮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