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天問

    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都因其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徵有別於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些傳統文化對幾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模式等都有著深層次的影響。

    那麼作為大學生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筆者認為在現今校園文化中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使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對於把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因為現在中國正在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他的精神支柱就是靠中國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愛國主義精神,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傳統文化是華人民經過艱苦的奮鬥和探索從而總結出來的,雖然純在一些問題,但要懂得去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是對待世界文化一樣,人總是要前進的,而前進就少不了新鮮的事物來豐富,世界優秀文化是一個大範圍的東西,也是推動中國發展的導航燈。所以既要發揚中國傳統

    在去年的兩會上,習主席再一次強調: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華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中國產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於世的偉大思想巨匠。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華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華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華人民奮鬥出來的!

    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東方大國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奇蹟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湧現。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個人發展需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存在決定意識,思想決定行動,思想政治是工作的核心,只有打牢了思想基礎,才能盡其能、顯其才,幹其事、謀其政。個人的思想水平是工作的基礎,孔子主張勇毅力行、剛健有為的勵志教育,終身學習、博學多能的智育教育,文明禮貌、舉止文雅的禮儀教育,就是要讓我們以“仁”、“學”“禮”的思想補足精神之鈣,打牢思想之基,唯有如此,才能謀求更好、更快、更大的進步。

    社會治理需要攝取傳統文化的果實。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傳統文化的成果教育我們要知民、愛民、為民,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人”上,只有以德服人,以禮待人,社會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治理才會獲取更大的進步。“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經過巨浪淘沙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都是文化的精髓,我們需要古為今用,更需要推陳出新,讓優秀成果更好的應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中。

    世界和平需要吸取傳統文化的智慧。習主席說,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如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一向秉承著“睦鄰友好”的對外政策,用行動和實踐為“永久和平”做出不懈的努力。儒家講求“以和為貴”,世界的和平發展需要多種文明的融合,需要找到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約數,需要各國文明互相借鑑、互相學習,這樣,燦爛多彩的傳統文化才能得以弘揚。

  • 2 # 老頭156934080

    答:中國的傳統文化精華,我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家!為什麼?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祖根是原住民,農耕家國文化,不是什麼道家,儒家文化,道家和儒家文化,是在中華民族,農耕家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華民族為什麼可以,生生息息,不可戰勝,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傳承著家文化,人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始終保持著,一切以家的利益為重,大到國家,小到小家,要團結,不要分裂,一切搞分裂國家行為和分裂小家行為,都會被歷代華人民不能容忍。

    所以,家文化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只要我們堅持國家民族團結,萬眾一心,誰都別想改變中國,誰也別想戰勝中國,因為,我們從五千多年前,一直是堅持家國文化情懷走過來的,從來也沒被別人爭服過。

  • 3 # 慎言君

    之所以成為國策,是因為世界格局發生了大變化。一方面中國應實力已大幅提升,已躋身前幾名,而文化軟實力卻極不相配,華人的思想深受西方人影響,腦子成了西方中心論的跑馬場,崇西媚洋一度成為民間輿論場上“政治正確”的論調,極不利於中國的政權穩定(大家可以參考前些年中東的顏色革命)。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近年來廣受質疑,西方許多大國開始採取保守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地方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乃至種族主義、排外思潮逐漸蔓延,當此浪潮,中國亟需樹立和平友好、崇德守信、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就需要國民文化的厚植涵養。而我們自身所延續、尚未斷絕的,又為古今世界各國所認可的傳統優秀文化便是不二之選了。

    傳統優秀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文化,中層是制度文化,外層是器物(物質)文化。就核心的思想文化來說,我認為,“道法自然”的信仰觀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觀是最關鍵的思想。不僅是文化核心的核心,而且是我們與世界各國溝通往來、必獲贊同所需的思想基礎。

    至於制度文化,鄉里自治、崇賢尚德、民重君輕等制度實踐都是寶貴遺產,只可惜往往被野心家所破壞。

    至於物質文化,就不多說了,人們各有所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3歲的寶寶怎麼健康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