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鳴讀史

    你指的是唐肅宗李亨吧!

    李亨在當太子的時候,宰相李林甫和他不對付,經常陷害他,而且唐玄宗怕太子羽翼豐滿,也經常睜一眼閉一眼,這讓李亨的太子生活不是很舒暢,但是李亨的忍耐力很好,最終還是有驚無險保住太子之位。

    安史之亂後,李亨在靈武登基,表現還是可以的,在郭子儀等名將幫助下,收復了被叛軍侵佔的洛陽長安兩京。

    回到長安後,他的張皇后試圖廢掉太子李豫 ,但是太監李輔國等人支援李豫,最後在唐肅宗李亨病床前將張皇后抓走,李亨被活活嚇死或者氣死。

    但是最窩囊我覺得談不上 ,最多當太子時期有點苦逼吧!

  • 2 # 湘西小木魚

    他曾經力挽狂瀾,發動“唐隆政變”,誅殺垂涎皇位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救大唐王朝於水火之間,可以說是一個勇猛而又有才幹的皇帝。

    他一生有30個兒子,29個女兒,在安史之亂的時候,他的第三個兒子李亨登上皇帝的寶座成為唐肅宗。

    很可惜的是,這個人昏庸無能,還重用宦官李輔國,最後還被這個太監給活活嚇死了,很多人說他是唐玄宗最窩囊的兒子。

    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窩囊皇帝的故事吧。

    李亨於安史之亂登基。

    唐朝時期的太監權利很大,例如唐玄宗就很信任高力士,不過高力士他並未害國,也一直對唐玄宗忠心,但是到了下一代皇帝唐肅宗這裡就不一樣了。

    安史之亂中,即公元756年,為了穩定軍心,李亨稱帝,成了唐朝的第七任皇帝唐肅宗。

    做了皇帝之後,他就很信任太監李輔國,因為他也是在這個人勸諫和支援下才做的皇帝。

    得到信任後,李輔國一步步權傾朝朝野,宗室李峴和宰相蕭華不滿意李輔國都被逐出京城,其他人和唐肅宗見面也要經過他的允許才行,被人稱為“五父”。

    他的權勢越來越大,連當初和他一起合作的皇后都恐懼了,想除掉他。

    縱容太監李輔國,最終被嚇死。

    李輔國當初和張皇后初期可謂是合作伙伴,兩人一起害人,一起得失,關係很好。

    可是漸漸地兩人還是有了分歧。

    張皇后想立容易被掌控的越王李係為太子繼承皇位,而李輔國還是堅持要立長子李豫為太子,以後繼承皇位。

    公元761年,唐肅宗李亨患病了,越王李系在張皇后的支援下,想乘機殺死太子和李輔國等人,然後自己登上帝位。

    可是李輔國提前知道了,不僅保護好了太子,還提著劍追殺張皇后等人,皇后跑到了唐肅宗的寢宮,尋求保護。

    可是李輔國這個時候早已沒把唐肅宗當回事了,他還是把張皇后拖出寢宮給殺了。

    可憐的唐肅宗本來就臥病在床了,經過這麼一折騰,當天就死了。很多人說他是被太監李輔國給活活嚇死的,這個窩囊廢成了歷史上唯一被太監嚇死的皇帝。

    不過李輔國下場也很慘,他輔佐太子登上帝位後,想繼續監國,甚至公開喊太子在家休息,自己處理政事就好了。

    這些話引起了唐代宗的不滿,找了個很好的機會,就借刀殺人把李輔國給宰了。

    李輔國囂張跋扈,害人誤國,最後也把自己送進了地獄,是罪有應得,你們覺得了?

  • 3 # 文史磚家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的便是那些什麼事情也沒有做,但無端被牽連而遭受災禍之人。古往今來,這樣的“倒黴蛋”並不在少數,其中唐玄宗的兒子李琰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之所以無端喪命,竟然起因於兩位小妾的爭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李琰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四子,生母為錢德妃,生年不詳,於開元二年(714年)受封為鄫王。數年後,李琰改封為棣王,並遙領太原牧、太原以北諸軍節度大使等職務,天寶(742-756年)初年,又改領武威都督、河西隴右經略節度使。雖然官職看上去很大,但卻屬於虛職,基本上不用管事,所以李琰平時清閒得很,大部分時間都沉溺於享樂之中。

    李琰成年後,玄宗親自為他主婚,選納太常卿韋縚之女為王妃。起初,李琰跟韋氏還算是恩愛,可惜後者一直未能生育,這讓他很是憂心。李琰是個嗜色如命、喜新厭舊的主兒,二人生活過久了,便覺得乏味至極。所以,既為了追求“新鮮感”,又出於繁衍子嗣的需要,李琰便經常招納妾室,其中不乏有絕色美女。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隨著王府中妻妾數量的增多,因爭寵而發生的矛盾、齟齬也眼見著多了起來,經常讓李琰不勝其煩。韋王妃為了管好這個家,難免會對府中的“刺頭”進行管教、約束,沒成想這些人仗著年輕貌美、王爺寵愛,竟然屢屢對李琰大吹“枕邊風”,誣陷王妃出於嫉妒,想把生有子嗣的她們置於死地。時間一長,本來對王妃很信任的李琰難免會起疑心。

    某次韋王妃在管教其中一位寵妾時,恰巧被李琰看到,便誤以為王妃又在故意找茬,於是便對她進行嚴厲斥責。韋王妃見王爺有所誤會,便在他面前進行辯白,沒想到李琰卻認為她是在狡辯,於盛怒之中將她關了禁閉。“母老虎”被制伏後,得寵的妾室們開始變得更加無法無天,很快便因為爭寵“大打出手”。

    李琰的眾多妾室中,有兩人最為受寵,所以在這次“大混戰”中鬥得尤其激烈。其中一位為邀寵固位,竟然聽信巫師的話,將兩張畫符放在李琰的鞋子中,並堅信透過這種方法便可以得償所願(“會妃韋以過置別室,而二孺人爭寵不平,求巫者密置符琰履中以求媚。”見《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

    對於這個小妾的舉動,李琰毫不知情,於是每日穿著這雙鞋上朝拜謁,根本沒想到危險即將來臨。李琰因為在朝中得罪過人,所以仇家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畫符的訊息,很快便向皇帝打小報告,說李琰穿著藏有畫符的鞋子上朝,意在詛咒皇帝早些死。玄宗半信半疑,於是趁著李琰上朝的機會,讓內侍脫下他的鞋子,果然發現裡面藏著畫符。

    此時玄宗已是年過六十的老翁,雖然身體很健康,但依然忌諱“死”字,如今見到大臣口中所說的咒符,不禁勃然大怒,厲聲斥責兒子大逆不道。李琰驚恐至極,連連叩頭謝罪,並辯解稱畫符極可能是韋王妃或兩名小妾所為,並請派人審查。玄宗覺得有道理,便命人將三人召進宮中審訊,肇事的小妾不敢隱瞞,將事情的原由、經過一五一十地告知皇帝。

    雖然事實擺在眼前,證明李琰的確無罪,但是玄宗依然對兒子充滿懷疑,遲遲不肯寬恕他。太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為救助弟弟的命,便在其父面前苦苦求情,朝臣們見狀也紛紛替李琰說情,皇帝見狀,便下令將李琰關進鷹狗坊,命人嚴加看管。

    李琰被關禁閉後,想起當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等人的遭遇(被武惠妃誣陷後遭到幽禁,不久便被賜死),因為擔心會步其後塵,沒多久便因驚恐而發病,最終死在禁所。李琰死後,韋王妃因為沒有兒子,被皇帝下令送回孃家,至於“肇事”的兩位小妾,恐怕早已斃於杖下。

    仇人告琰厭魅上,帝伺其朝,使人取履視之,信。帝怒責琰,琰頓首謝曰:“臣罪宜死,然臣與婦不相見二年,有二孺人爭長,臣恐此三人為之。”及推,果驗。然帝猶疑琰,怒未置,太子以下皆為請,乃囚於鷹狗坊,以憂薨。妃,縚之女,無子,還本宗。引文同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他者""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