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谷歷史
-
2 # 國史春秋
玄宗皇帝一生只愛兩樣東西,一樣是女人,另一樣是權力。(李亨劇照)
俗話說好事多磨,但玄宗為了得到心愛的女人,可沒等的那份耐心,好比一個內急的人找不到廁所,只需把臉蓋上,蹲在地上就解決。同樣,玄宗皇帝為了握住手中的權力可以六親不認,所以武惠妃摸透了他的秉性,對他說你的三個兒子拿著刀闖進宮裡了,看樣子是要謀反。玄宗皇帝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三個兒子貶為庶人,誰不老實!先廢了你的武功!如此一來,三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皇子就成了隨時可以被灰太狼抓走的美羊羊。果然,沒過幾多久,三庶子李瑛、李瑤、李琚就被武惠妃子打了牙祭。如此一來,玄宗其餘的兒子只能拜司馬懿為主師爺了,除了能忍、能熬,關鍵還要活得夠長。於是就有人質疑,肅宗李亨只比玄宗多活了十三天,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的爆發李亨還能不能當上皇帝?如果排除其他因素,李亨的陽壽就是如此,那麼肯定當不上,因為心寬體胖的玄宗如果沒有經歷安史之亂及喪妃之痛的打擊,他的壽命遠不止78歲就能結束。(玄宗劇照)
那麼,為何唐玄宗又被兒子趕下了龍椅呢?
其實並不是趕,而李亨鑽了空子,給了玄宗溫柔的一刀。
安祿山攻破潼關後,玄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對策,眾人無計可施,玄宗皇帝卻慷慨激昂地說要御駕親征。沒想到半夜摸著黑,玄宗就帶著為數不多的幾個親信從容不迫的開溜了,留下一萬多嬪妃宮女任其放肆的哀嚎。
玄宗的目標很明確,先入蜀中站穩腳跟,先後再找乾兒子安祿山算賬,況且楊國忠還拍著胸脯說蜀地是他的地盤,到了那裡依舊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火鍋、麻辣燙應有盡有。然而現實的問題是眾人一連跑了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總不能一直望梅止渴吧!
楊國忠可以混入流民之中為玄宗皇帝化點緣,解一下燃眉之急,只是苦了那幫護送玄宗的禁軍兄弟,幾天下來餓的前胸貼了後背。而造成今天這個背井離鄉慘劇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楊國忠,因為楊國忠不止是一個市井小人,還是一隻狂犬,他的專長不是亂咬人,就是搬弄是非。本來哥舒翰的大軍可以固守潼關,與李光弼與郭子儀對叛軍形成前後夾擊,消滅安祿山指日可待。而此時的安祿山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每天患得患失,已經後悔了自己的魯莽,離瞎也沒幾天了。但是楊國忠自以為又一次道破天機,一張破嘴非說哥舒翰畏敵避戰,伺機謀反,因此20萬大軍打了水漂,叛軍直逼長安。所以,禁軍首領認為此時應該是殺楊國忠替玄宗謝罪天下的時候了,於是煽動飢腸轆轆計程車兵譁變,將以楊國忠為首的外戚勢力一鍋端。
兵變之後,玄宗皇帝分給太子李亨三千人馬,命其攻克長安,擊退叛軍,收復失地。表面上看玄宗將太子委以重任,事實上只想讓他托住叛軍追擊的步伐而已,道理很簡單三千兵馬還不夠給安祿山塞牙縫了。而安祿山也許感念玄宗昔日的恩遇,恰好沒有將乾爹趕盡殺絕的意思,進入長安之後就花天酒地的享受了人生。
李亨起初也想和叛軍拼個魚死網破,做一回血性男兒,但是發現安祿山整天除了喝酒吃肉抱美女,沒有其他的動靜,而他也不能衝著一股傻勁兒去自投羅網,於是領著三千人馬跑到了靈武,自立為皇帝。
分析李亨出於兩種心理:一、再不當皇帝就晚了,因為沒有人能看出唐朝的氣數,如果唐朝不復存在,歷史上的李亨只是一個悲催的太子。二、靠著年輕的資本號召天下,繼續與叛軍周旋,也許還有光復大唐的希望。事實證明,李亨的選擇是正確的,正當他感覺前途渺茫的時候,郭子儀率兵前來支援。最終李亨不僅實現了皇帝夢,還將叛軍平滅。如此一來玄宗皇帝縱有一千個不情願,但是屬於他的輝煌已經成為歷史。(李享劇照)
總結:唐朝經歷安史之亂的破壞已經千瘡百孔,玄宗皇帝一大把年紀即使有重建大唐盛世的雄心壯志,也不得不面對力不從心的現實,與其賴在皇位上遭人唾罵,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爛攤子丟給兒子收拾,自己做個甩手掌櫃,一身輕鬆,安享晚年。
所以,亂世與玄宗的無奈成就了李亨。
-
3 # 槲葉山路
玄宗被兒子李亨趕下臺的說法不是事實。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馬嵬之變以後,玄宗與太子李亨分道,玄宗逃往蜀地,李亨往西北去朔方。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二甲子日,太子李亨在朔方留守官員的簇擁下,在靈武南樓即位稱帝,改元至德,遙遵玄宗為太上皇。李亨成為唐朝第七位皇帝,也就是肅宗。
兒子搶班奪權,把老皇帝趕下臺自己當皇帝,在唐朝前期並不罕見,太宗之於高祖、中宗之於武后、玄宗之於睿宗,都是這樣上臺的。
但是這次情況不一樣。
前幾位老皇帝,都是政變以後處於政變者掌控之下,身不由己,不得不配合將來的新帝完成立監國、禪位等一系列政權轉移流程,使得新帝的合法性看起來無懈可擊。而這次,肅宗在靈武、玄宗在四川,兩者之間山水阻隔,路途千里,玄宗說什麼做什麼,肅宗無法掌控。如果玄宗不予配合,肅宗即位的合法性就成了問題,這樣勢必造成兩個中央的後果。
玄宗不但沒有處於李亨的掌控之下,而且站在他一邊的,是合法的唐中央政府。玄宗入蜀,僅存的宰相韋見素跟隨。到劍南以後,又接連提拔了三名宰相:授蜀郡長史、劍南節度副大使崔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授憲部侍郎房琯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授巴西郡守崔渙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調整武部尚書、知門下省事韋見素為左相。這樣,政府的最高層配齊,意味著中央政府整體轉移到劍南。
肅宗方面,擁立其稱帝的官員都不是什麼元老重臣。牽頭的裴冕,職務是河西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只是一箇中級文官。肅宗在靈武稱帝,按說得到了朔方軍事集團的大力支援,但實際並非如此。就在這一年年初,朔方的兵力由節度使郭子儀率領,開赴河北與叛軍作戰。六月,也就是桃林之戰前,朔方、河東聯軍與叛軍在嘉山打了一仗取得勝利。之後,接到命令返回朔方。在肅宗稱帝的時候,朔方軍還在回師的路上。所以,擁立肅宗的朔方官員只是一些留守人員。比如大理司直、朔方留後、支度副使杜鴻漸,六城水運使魏少遊,節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盧簡金,關內鹽池判官李涵等二三流角色。就是這些小角色,居然協助肅宗把稱帝這麼大的事給辦了。
李亨在沒有掌控老父皇、沒有重量級後盾撐腰的情況下自立為帝,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場政治賭博。當然,李亨之所以敢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他擁有一張王牌,那就是玄宗的成命。
在肅宗即位後釋出的大赦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乃者羯胡亂常,京闕失守,天未悔禍,群兇尚扇。聖皇久厭天位,思傳眇身,軍興之初,已有成命。予恐不德,罔敢祗承。今群公卿士僉曰:孝莫大於繼德,功莫大於中興。朕所以理兵朔方,將殄寇逆,務以大者,本其孝乎。
其中,“聖皇久厭天位,思傳眇身,軍興之初,已有成命。”是個關鍵。也就是說,在安祿山叛亂之初,玄宗有過傳位於李亨的表態。玄宗作出這一表態的時間應當是天寶十四載十二月的時候,當時高仙芝棄守陝郡,形勢一度吃緊,玄宗打算親征,制太子監國。並對宰相作出這樣一番表示:
“朕在位垂五十載,倦於憂勸,去秋已欲傳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餘災遺子孫,淹留俟稍豐。不意逆胡橫發,朕當親征,且使之監國。事平之日,朕將高枕無為矣。”
也就是說,當安祿山叛亂爆發以後,玄宗確實有過傳位於太子的表態。這樣,太子自立為帝也確實有了一定的合法性依據。當然,這還需要玄宗的確認。
所以,肅宗即位以後,立即派員趕赴劍南,向玄宗通報自立為帝的情況,爭取其承認既成事實。
八月十二日癸巳,靈武方面的使者到達玄宗行在成都。據《資治通鑑》記載,玄宗在聽到肅宗即位的訊息後,非常高興,說:“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
四天以後,八月十六日丁酉,玄宗下了一道詔書,正式傳位李亨:
元子亨,睿哲聰明,恪慎克孝,才備文武,量吞海嶽。付之神器,僉曰宜然。今宗社未安,國家多難,宜令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且天下兵權,宜制在中夏,朕據巴蜀,應座則難。其四海軍權,先取皇帝處分,然後奏朕知。待克復上京,朕將凝神靜慮,偃息大庭也。
八月十八己亥日,玄宗在成都行宮前殿召見宰相韋見素、房琯、崔渙,命令他們帶著傳國玉璽和玉冊赴靈武傳位,並對赴靈武官員釋出誥命:
皇帝自幼仁孝,與諸子有異,朕豈不知。往十三年,已有傳位之意,屬其歲水旱,左右勸朕,且俟豐年。爾來便屬祿山構逆,方隅震擾,示遂此心。昨發馬嵬,亦有處分。今皇帝受命,朕心頓如釋負,勞卿等遠去,勉輔佐之。多難興王,自古皆有,卿等乃心王室,以宗社為念,早定中原,吾之望也。
玄宗接過了兒子所給的臺階,並隨手又派發了一個禮包――“昨發馬嵬,亦有處分。”提醒兒子馬嵬分道之時,我還和你有過交底,你怎麼不提了呢?這就是高手過招,一切盡在不言中,意會即可。
從整個玄肅易代的過程可以看出,玄宗不是被肅宗趕下臺的。恰恰相反,在國家危亡、王室多難的艱難時期,玄宗能夠審時度勢,及時地將班交給肅宗,避免了皇室內部的分裂,實現了最高權力的順利過渡,對於最終平定安史之亂,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也為其執政末期頗為糟糕的表現增添了一分亮色。
回覆列表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之中,有兩個女人是他的最愛,一個是武惠妃,陪伴他走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在三十八歲時因身染疾病而去世。另一個便是其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貴妃。不過在唐玄宗統治的後期,由於國家安定,皇上本人也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之中,於是一股奢靡之風開始在朝堂上下流行起來,很多大臣為了自己的仕途,都紛紛討好楊貴妃,也最終導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
唐玄宗的政治生涯剛開始的時候還算不錯,只是很快他就自我膨脹了。他專寵武惠妃,聽信讒言,一天之內殺了自己三個兒子,其中包括做了二十幾年太子的李瑛。
之後武惠妃病死,他把自己兒媳婦楊玉環召進宮做了自己妃子。對楊玉環百般討好,只要能逗楊玉環開心的都加官進爵,後來楊玉華的堂哥楊國忠就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但是也直接導致國家朝政混亂。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後來唐玄宗就趕緊逃跑了,途中士兵譁變,要求殺了楊國忠和楊玉環,玄宗只能照辦。
唐朝氣數未盡,唐玄宗並沒有死,也沒有亡國,他逃到四川一代,不過他逃跑路上沒幹其他事,他的兒子李亨倒沒閒著,趁著戰亂,自立為皇帝了。回到長安的唐玄宗一下子就升級為太上皇了,那麼唐玄宗是怎麼死的呢?首先,他兒子雖然有篡位的嫌疑,卻還沒過分到弒父,只是找個小黑屋給軟禁了,吃的用的只給一點點,反正餓不死就行,加之當時的太監挑撥,李亨就更不願意搭理他爹了。
歸根結底,在唐玄宗是怎麼死的這件事上,正史應該沒有撒謊,一個父親,還做過皇帝,最後落到被兒子軟禁的下場。大約在他人生被軟禁起來的日子裡,他才開始反思,才意識到自己做錯過的事情,信錯的人,最後抑鬱而死。
唐玄宗的兒子一共有記載的大約30個,其中有8個是死的很早,所以基本上一筆帶過。唐玄宗的兒子中,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太子李瑛,這也算是結局比較悲慘。
自古皇帝和他們的兒子是一種微妙的關心,尤其是太子這個崗位很不好做。作為皇家的太子,皇帝的親生兒子,一生在等待的就是自己老爸的死,一旦老頭子死了,自己就可以當皇帝了。所以唐玄宗也不例外,他對自己的二兒子李瑛也是一直很謹慎。
一開始李瑛被立為太子是因為他大哥臉毀了,所以不適合當皇帝,正好那時李瑛的媽很受寵,順理成章的他就是太子。
半路殺出個武惠妃,她一下子變成唐玄宗的寵妃,看來李家天下注定要被武家人攪亂。一開始李瑛也沒那麼擔心,畢竟這位武惠妃生個孩子就夭折,直到後來生下孩子,寄養在別人那裡,才勉強活下來,她的孩子活下來,李瑛就擔心自己了。唐玄宗準備立這位武惠妃為後,結果大臣就勸他,另立新後就要另立太子了,唐玄宗想想成本太大就算了。
太子一直和弟弟李瑤和李琚一起玩,結果武惠妃去舉報說他們串通一氣,對皇上多有怨言。唐玄宗要廢太子,張九齡就去勸說,玄宗還是不停。不過這時候聰明狠毒的武惠妃居然自己跳坑裡了,她去遊說張九齡,希望他幫助她。張九齡出了名的正直,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去告訴了唐玄宗,這下這個皇帝終於是明白這個女人的居心了,所以這一次太子還是被保住了。
後來張九齡被趕走了,太子終於還是被武惠妃成功的廢掉了,依據還是他們三在一起圖謀不軌,李瑛被廢之後十五天,就被人發現和兩個弟弟都死了。世人皆感嘆玄宗太心狠,一日殺三子。
唐玄宗的兒子,記載最多的算是李瑛,畢竟他也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只是死於非命,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