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師弟

    選舉遊戲、

    民意捉弄

    國際博弈。

    記住這三個ABC,英國脫歐鬧劇的邏輯線就清晰了。

    A:選舉遊戲——政黨之間把脫歐當做籌碼 爭奪首相之位的遊戲

    早在1960年,英國工黨執政的政府就特別想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但是直接被法國總統戴高樂一直反對擋在門外。

    努力爭取了13年後,時任英國首相希斯爵士,透過種種努力和多輪談判,終於成為了歐共體的會員國。留給了保守黨珍貴的政治遺產。

    但是僅兩年之後,1975年,英國工黨的時代紅人威爾遜男爵再次登臺成為首相之後,威爾遜便發動了首次留歐公決,但最後英華人民還是決定留在歐共體。

    於是在這個階段,保守黨力主加入歐共體,而工黨則一直持反對意見。

    【促成英國加入歐共體的首相希斯 1973】

    【發起首次脫歐公投的首相威爾遜 1975】

    說回這次的脫歐。

    2013年,來自保守黨的時任首相卡梅倫,在自己和黨派民調走低的情況下,為了獲取民意,承諾如果自己贏得2015大選,那麼將在2017年發起脫歐公投。此後發現民意仍然不夠強勁,於是將公投提前到了大選之前,英國民眾就真的信了,於是保守黨確實在2017年議會選舉再次獲勝。

    但是卡梅倫發起公投之後就開始加入了留歐派的陣營,因為實際上,保守黨內部是不願意脫歐的,即使脫歐也必須是有協議脫歐。所以2015年的脫歐公投承諾,實際上就是保守黨為了贏得選舉自己開啟的魔盒,結果最後公投結果顯示,保守黨把自己玩脫了。於是承諾如果脫歐透過自己辭職的卡梅倫,應聲辭職。

    卡梅倫辭職之後,特麗莎·梅的接任是順風順水的,連任也是順風順水的,其原因是特麗莎·梅本身是留歐派,而脫歐公投之後,又是堅定的有協議脫歐派,所以這是特麗莎·梅早期上臺順風順水的結果。

    實際上,脫歐公投本身,對於英國來說本是55開的事情,之所以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那就是根本不願意脫歐的兩個最大政黨,英國保守黨和工黨,不願意將民意和選票讓給右翼政黨,所以公投就產生了。四年之內保守黨報銷了兩個首相,原因也是如此。

    民意的捉弄——當前執政黨:保守黨內部權力的遊戲

    英華人民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政治家,需要全面統籌兼顧,英華人民公投的結果是脫離歐盟,但是政府卻在這個事情之上做起了權力的遊戲,有協議脫歐、無協議脫歐和二次公投。

    其中,工黨為了塑造保守黨無心脫歐,脫歐不力的形象。

    國際博弈:歐盟內部分歧、歐洲左右翼拉鋸與美國的賊心

    歐盟內部自然也博弈重重,法國因為與英國經貿軍事合作密切,所以法國領頭組成了留英派,那就是主張協議脫歐,同時也千方百計促使英國二次公投。而德國因為與英國在工業與金融方面相斥,所以德國主張棄英,組成了棄英派,因此也前方百計希望英國無條件脫歐,這兩派博弈自然也就影響了英國內部的政治勢力,導致了英國內部的無序混亂。

    此外,歐洲的右翼勢力逐漸抬頭的趨勢下,也再次給英國脫歐蒙上了陰影,早在今年4月,歐洲義大利,波蘭,法國,德國方面的右翼勢力便開始協作團結,並在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之中獲得不少席位,無獨有偶,這些右翼之中,又紛紛對於英國的態度不一,導致了歐盟內部的意見分歧重重。

    而美國方面則一直希望英國是促成歐盟內部分裂的敲門磚,一向愛發推特四處聊天的特朗普,卻始終對於英國脫歐謹言慎行,而多種跡象表明,美國一直在多方面幫助力主無條件脫歐的英國獨立黨和自由民主黨。

    一方面,美國透過鼓吹美國能源擴張分紅一直在拉攏英國,且也確實開始在英國投資天然氣登陸與輸送基地,另一面希望英國成功脫歐之後成為英國的不二靠山和唯一大腿,使得英國徹底成為美國影響歐洲的箭頭國家。

    師弟評:英國的尷尬——情緒的困境與政治的泥沼

    其實英國的尷尬是可以理解的,自從光榮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始終以新時代歐洲文明的發源地自居,這種情緒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制度是英國發源,科技是英國發明,尤其二戰時期,英國號稱是歐洲最後的堡壘。但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至今,英國開始經歷自我困境,國際地位下滑,經濟復甦乏力等等,而不少民眾以及政治勢力將其歸咎為歐盟分享了英國的權益以至於造成今天的地步,在特朗普式的民族情緒政治家上臺之後,國家復興、夢迴日不落的思潮再次抬頭,於是造成了英國的脫歐。

    而與此同時,早已與美國和歐洲大陸政治勢力交錯複雜的英國政治,夾在其中猶如無頭蒼蠅,議員們為了各自背後的金主各自為陣,互不妥協,造成了英國脫歐的困局。

    民主是好的,但是民主之後一定要集中,這才是政治效率的所在。一個家裡,父親投票想吃牛排,母親投票想吃沙拉,兒子投票想吃火鍋,光民主沒有集中,那一家三口吵翻天永遠別吃飯。

    試想英國民眾早就已經表決了脫歐意向,但是時至今日英國脫歐仍然遙遙無期,這是誰在玩弄英華人民的意願?答案不證自明。

  • 2 # 十八子功

    說歐盟與英國就像一場苦逼的婚姻你能相信嗎?就像兩個不該走在一起的人當初走到了一起,結果就成了一場鬧劇。

    無論你信與不信,英國與歐盟的關係,還真有點圍城的味道,英國曾一心想著進去,結果進去了又想出來。

    而更為重要的是,這段婚姻還一直涉嫌第三方插足,認為自帶貴族氣質的英國這位媳婦兒還一直被她那位血親表哥美國惦記著。

    所以英國一開始並不受歐盟主要倡議國、法國所待見,法國瞧不起英國這個破落戶的嬌情,更見不得她與美國的勾勾搭搭,所以一開始英國在入歐問題上並不順暢。

    然而好事多磨,總算嫁給歐盟的英國心裡卻並不甘心。就像一個貴婦嫁給了一個鄉下的土財主,但又不情願被歐洲大陸拋棄,這與過去搞“光榮孤立”不同。總之,下嫁給大陸國家,英國就一直沒有感覺到體面,還少了許多自由,在與表哥暗送秋波時還讓人瞧不起。

    一言不合就要離,其實與表哥也有很大關係。

    然而歐盟為了穩住這位嬌情的媳婦兒,也並非一直在耍大男子主義的派頭,比如英鎊獨立,在英國與表哥調情的時候也多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今夫妻鬧分手,但好歹在一起摸爬滾打了幾十年,口裡喊要走,心裡卻想留,雙方也是愁腸百結。來來回回就這麼折騰了幾年。喊啞了嗓子,哭幹了淚,連圍觀者都叫累了。

    言歸正傳,說到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其實還是歐洲文化到了今天也還沒有能夠做到真正相容。歐洲主體文化,即以英國為主體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以法國為主體的高盧拉丁文化、以俄羅斯為主體的斯拉夫文化還是處於相互排斥的狀態。

    說到影響,過去英國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在歐盟的代言人。英國脫歐,歐盟少了英國“攪屎棍”的煩惱,但以後的問題可能將直接面對美國,因此,估計今後來自美國的壓力只會加大,不會減少。當前的美歐關係,也多少能說明這一點,並且這才剛剛開始。

    對於英美關係而言,如果英國脫歐成功,美國當然會感到高興,但這並不意味著美英關係會更加緊密,也許還會降低。因為美英關係再特殊,畢竟也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再說美英關係本來就是美國根據英國的戰略地位設定的,就看英國在今後的美英關係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對於英國自身而言,當然還會面臨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從當前局勢看,脫歐加劇了英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和社會矛盾,今後無論朝哪個方向走,執政當局都將面臨巨大挑戰。

    最後就是對歐盟的影響。英國脫歐,當然會嚴重影響歐盟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影響力,而且更為嚴重的是,現在歐盟本來面臨的問題就不少,如美歐關係、難民危機、右翼勢力的崛起、經濟提振不力等,英國脫歐也許會起到示範效應。長期來看,一些國家的右翼當政者也許會效仿英國而脫離歐盟,給歐洲統一之路帶來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為什麼唐三用紫極魔瞳觀察小舞的時候反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