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鹹人
-
2 # 秦皇漢武
我們通常會有一個思維習慣上的誤區,認為夏朝之後是商朝,當然,從天下共主的角度而言,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從部落起源來說,起源於東北的商部落大體是與夏部落同期的。
上古時期的中國文明是滿天星斗,各地均有文明衍生,比如目前考古發現的陝西石峁、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等,甚至再前推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都有自己的文明特點。
文字也是如此,山東就曾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刻畫文字,被稱作“骨刻文”,具備原始社會圖文並用的象形文字特徵。同樣,山西陶寺遺址中也發現了早期文字,初步釋讀為“文堯”兩個文字,而且與甲骨文呈現某種關聯性。
由於缺少更加詳實的考古依據,所以我們無法梳理出不同文明(文化)間的發展脈絡,但大體而言,商部落也是從上古的某個族群中發展壯大而來的,必然是繼承自某型別文化。
同樣,周朝之前的周部落雖然是殷商臣子,但從族源而言,其地望是在西北,與商部落並非同源,其具備自己的文字特色並沒什麼稀奇。只不過誰成為天下共主,那麼其他諸侯在相互交流時,也會採用共主所用文字和“普通話”,但在其方國內部,還是會用自己的文字系統、喪葬習俗的。
當然,這裡說的“文字系統”其實指的是同一象形文字的不同演變寫法(可以簡單理解為不同字型),正如現如今各地會有不同的方言一樣,並非是中文和拉丁文那種天差地別。
春秋戰國時期,華夏依然是諸侯林立,從未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大一統體制,所以文字寫法也依然各有延續。直到秦始皇統一後,才採取“書同文”的方式,規定了文字的的統一寫法。
-
3 # 雷家林書畫
文字有傳承亦有演變與發展,不會永恆不變,商朝文字源自夏朝,夏朝亦有他的來源,隨著地下的發掘,更多的史前字元出現了,而且還能透過西南夷族民間儲存的上古文字,主要是祭師巫師的儲存,來解讀商前的文字,證明商前的文字的存在與商對其的承繼與發揚,因為發揚,但與前朝不同,地下的發掘算是自將磨洗認前朝,東方的歷史,向來成王敗寇,總是屏隱其前朝,目的是便於自己的王朝統治。所以商朝文字不同與夏朝,同樣周朝推翻了商朝,同樣對文字進行繼承與改變,通常來說,周朝與夏朝關係相對好 ,隔代相好,這也套路。但是周朝並沒有恢復夏朝文字,而是承繼商朝而進行改革,成就自己的面貌(一如元蒙,滿清有自己的文字,卻用漢文來治理天下),隨後的戰國時代的各強同樣做相同的事,直到秦皇統一文字,方結束混亂的局面。
回覆列表
商之甲骨文證明了商朝的存在,對中華歷史的推進也起了重大作用。我們也知道秦皇同意後一項偉大的功績也是統一文字。足見文字的重要性,但也看到各國文字的不一致性,那為何如此,請聽小白為大家答疑,如有不合理之處,請大家指正,小白必定改正。✌✌✌
非同源性商朝是一個偉大的帝國,但他和漢唐帝國不一樣。他不是一個商王命令可以暢通無阻的通向下層的帝國,他更像一個聯盟,一個以朝貢關係為紐帶的部落聯盟。分封,異族部落,方國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日的殷墟甲骨文發掘自殷古都安陽,可以說是中央王朝的正統文字,那其他方國會不會用中央的文字,不得而知,就像今日的印度南方各邦一樣。
臣服於大商的武力,不得已年年進貢,我可以用我的文字管理我的臣民。各部的祖先不可能創造一樣的文字。
地理相對隔絕春秋戰國時期,通訊和交通極度不發達,再加上為避免被鄰國侵擾,各國又設定交流的障礙。要不然始皇帝為什麼要車同軌呢?
我們知道,人類要進步,文化要發展,文字也不會落下。但相對隔絕的地理環境讓文字向不同方向發展,一來環境不同,對每個字理解不同,二來統治者或造字者喜好不同(請參照武則天)。一來二去,別說剛開始的文字不同,就是相同,慢慢地,文字的區別加大,甚至相距甚遠。
人有意為之趙魏韓三家分晉,我想剛開始三國都屬晉國,三國貴族開始用的文字不可能不一樣吧!否則,晉國不徹底亂套了嗎?
三家分晉以後,固然有前兩種原因。但人為如此不是沒有可能吧!我就是要和你不一樣,如同一個孩子一樣,我就要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即使那些嚴肅的政治恐怕也會有幼稚的時候,比孩子還幼稚。
小結始皇一統八荒,書同文,車同軌,使中華各地融合在一起,奠定了今日的中華文化的大家族。如同今日我們要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學習英語一樣。文明要有交流的途徑,雖不否定多樣性,也要明白橋樑的搭建。
希望大家多多支援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