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庸者有天

    “我認為“哲學"與“客觀認知"包含著整個人類文明,這樣理解有問題嗎?

    "有沒有問題呢?"看題目象是我出的。冷眼瞧,文字的搭配與組合,就讓人覺得不太順溜,表述內容似也挺不能一下就看懂的。其實不然,看兩遍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換了個方式提問,用另一種方法表述而已。但只不知這麼說對不對。咱沒文化,摸到這樣的題目有點懵。對所出題目和內容不能認知和理解不了,倒是有這方面的可能,這個必須承認。

    說“哲學和客觀認知包含著整個人類文明"。這裡這個“哲學",簡單說就是對人生的反思,即是人對過去的反思,就必須相信對人的現在和未來是有關係的,因為反思目的就是在做繼續前進的準備。可以肯定,反思對人類的現在和未來,是會起到一定指導作用和豐富能力的。即是跟人類發展有關,就一定跟人類文明分不開。因為人類的發展,除了物質,再就是精神了,物質要文明,精神也要文明。文明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象徵和結出的果,而哲學則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理論和實踐上的產物,哲學促進了文明,文明光大了哲學,二者緊密作用,缺了那個,另一個都會失去光彩,或毫無意義,至少對人類來說,不論現在、過去、還是將來,二者始終會同步而行。也可能誰會有被落下一步的時候,但絕不會被落下很遠,而且相信用不許久就會趕上來。哲學包含在文明之中,文明使哲學變得更加文明。

    “客觀",是指人所能瞭解、看到的萬事萬物,包括一切精神上和其他所有跟人有無關係的東西。對客觀的認知,是人類不斷前行和進步必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每代人所處時期不同,任務也就不一樣。人類對客觀認知的越多,越清楚自已在世界存在的目的和意義。由於人不斷的認知世界、瞭解客觀,對自身的價值也從蠻荒時期的與獸為伍,食草木啖生肉,逐步進化,變成現在人類的這樣子,這個過程就是文明衍化的過程,人類是透過對世界的感覺和對客觀的認知,一步一步由低階文明向高階文明邁進的。這個過程不會間斷,會永遠進行下去,直到人類在地球上消失,人類的文明才也會隨之而去。並且人類是不會放棄任何一次能使自已文明進步的機會的,那怕是最失去文明的戰爭,人類仍在努力的為了人類的文明和尊嚴,做著僅管是敵方,俘虜和傷員也享受到人文的對待和治療。

  • 2 # 異城

    我覺著老子的道德經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哲學在其出生的那天開始,就在人類文明中閃耀著光芒,好比一座燈塔指引和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然而燈塔可以代表整個大海嗎?大海上又何止這一座燈塔呢?而談到客觀認知,可以想象,即使更上千層樓,真的可以窮萬里目而洞穿世界萬物人類文明嗎?

    客觀和主觀,是共生共長的對立兩兄弟,沒有此便沒有彼。當我們認為別人的觀點不夠客觀的時候,我們自己的認知是客觀還是主觀呢?

    人類文明,在我們發明哲學這個詞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就好比山河萬里不是因為一幅畫而存在一樣。我們的認知不管客觀還是主觀,都永遠無法完全複製描繪出一模一樣的人類文明。

    沒有一座燈塔可以照亮整個大海,沒有一本書可以寫盡人類文明,沒有一幅畫可以鋪開江山萬里,更沒有任何口袋可以裝的下自然萬物乾坤宇宙。

  • 3 # 奇妙的科學發現

    有人認為“哲學”與“客觀認知”包含著整個人類文明,這樣理解有問題嗎?

    是的,人類社會發展是由原始人類到私有制社會——到公有制社會——再到共產主義社會——再到世界大同社會的特定發展路徑。是透過人類社會慢長的小生產實踐,透過人類對現代化社會的認識,透過哲學客觀的引導逐步向社會主義分割槽組織公有制專業化、區域化、現代化和生態農業大生產——再到統一生產管理和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國民經濟——再到向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向大同社會過渡的文明發展過程。下面是我對人類社會特定文明發展路徑的“四點”認識,希望大家參與探討。

    一是對人類社會特定區域、特定區位、特定發展路徑的分析。

    自然界設定的大生產分類、分割槽圖解顯然,自然界為人類社會發展生態農業大生產設定了特定的、一區一品的分類、分割槽、定位發展模式,包含著整個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分割槽、定位原理。這就是說,人類社會不是盲目性的小生產發展程式,而是存在特定的區域大生產發展規律、發展定律、發展方位、發展路線圖。

    二是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分析。資本主義是透過“資本原始積累”的形式在私有制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人類現代化大生產發展奇蹟。而由於資本主義不能按照自然界設定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進行生產定位,不能統一生產管理,不能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國民經濟,不能解決經濟與社會、資源與環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關係,必然造成經濟危機、資源與環境相沖突的綜合性問題,必然引起人類對現代化社會進行科學分工與統一管理的新探索。

    三是對烏托邦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分析。由於資本主義不能實現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侷限性問題,因此產生出了烏托邦社會主義、空想共產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人類新經濟學發展理論。而由於這一理論學說沒有提出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沒有提出來科學、實體的共產主義與計劃經濟發展原理,因此這一理論至今仍然停留在無形的共產主義理論研究探索階段。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提出來社會主義發展路徑,並沒有完成對社會主義發展設想的研究課題。

    四是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共產主義與計劃經濟發展模式與原理的分析。那麼,社會主義怎樣按照自然界設定的地理大生產分工模式分割槽組織現代化大生產?怎樣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國民經濟?怎樣建設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呢?見下圖:

    社會主義“行政區”分割槽組織、模式、體制結構圖解顯然,社會主義是“行政區”分割槽管理體制,與自然界分割槽結構相符合。因此,社會主義要按照自然界設定的產業模式分割槽組織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要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國民經濟、要建設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就必須採用“兩種”生產組織形式:一是直接由國家根據國內不同地區的農業土壤與環境型別分類、分割槽規劃“行政區”工農業產業區,直接以“行政區”為單位公平組織工農業專業化、區域化、現代化和生態農業大生產,直接構成“行政區”一區一品的工農業大生產分工、勞動協作、物質交換和共同發展的共產主義產業結構,直接解決社會主義發展工農業專業化、區域化、現代化、共產主義和生態農業大生產的“一攬子”問題。二是把國內工農業的同類產業區納入一個生產部門進行統一管理,直接產生出社會主義工農業統一管理的大生產管理部門。見圖:

    社會主義工農業大生產“產業聯合”圖解

    這樣,社會主義工農業的各生產部門才能對國內同類產業區的生產進行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節制,才能根據本行業產品的國內需求與出口(或進口)的總量有計劃的進行生產,才能實現國內工農業物質生產總量的供需平衡,才能破解工農業週期性生產過剩危機問題,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整個“行政區”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的增產增收和穩定發展,才能與馬克思主義設想的計劃經濟與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理論完全相符合。

    所以,人類社會發展不會長期停留在盲目性組織、盲目性發展的小生產發展階段,而是向著特定的區域化、專業化、現代化、共產主義與計劃經濟發展路徑一路前行——直到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所以你對“哲學”與“客觀認知”包含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理解,是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粕價格再次開始上漲,需要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