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撈瓶打醬油
-
2 # s優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史中有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其中的諸侯國又有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晉國身為春秋五霸之一,落得個三家分晉的下場。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承認了他們的地位,那時的周王室也無多少地位可言,只好這樣。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廢晉靜公,晉國滅亡,國土被三家蠶食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首屈一指的大國,中原地區的長期霸主。然而,政出私門,在晉國曆史上活躍過很多的強勢家族,狐氏、趙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郤氏、欒氏、韓氏等,自晉文公後,晉國的六卿(有時擴編為八卿甚至十二卿,但常態編制為六卿)職位便只有這些家族的家主才可輪流擔任。那韓趙魏三家是如何從這些家族中殺出血路,而笑到最後的呢?
趙氏;趙之先祖造父因替周穆王駕車(御)有功,而獲賜趙城(今山西洪洞),造父的族人便以趙為氏。後造父七世孫叔帶見周室動亂,乃去周適晉,為晉國趙氏。叔帶以下五世至趙夙,在晉獻公十六年,晉作二軍,晉獻公自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伐滅霍,滅魏,滅耿。以耿賜趙夙,以魏賜畢萬,畢萬之後便以魏為氏,是為晉國魏氏。趙氏的兩次發跡皆跟司機(御)這個職業有關,那個時代,替領導開車是極有前途的職業,一輛車坐三個人,領導(主將居中,通常戰車居左)、司機(御,通常居中,領導在居左)及保鏢(車右)。
趙夙之弟趙衰(史記言其孫)因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有功,而獲重用。至趙衰子趙盾為晉國執政,趙氏一門權傾一時。除趙盾外,趙盾弟趙同(封地在原,也稱原同)、趙括(封地在屏,也稱屏括)、趙嬰齊(封地在樓,也稱樓嬰齊)、堂弟趙穿(封地在邯鄲,晉襄公女婿)皆為晉國大夫。然樹大招風,族大多怨。趙終因下宮之難而幾近被滅門,後經“趙氏孤兒”趙武而趙氏再興,然終歸是元氣大傷,趙氏地位漸與六卿平,至趙武之孫趙鞅並掉趙氏旁支邯鄲氏,並與智、韓、魏一起消滅了範氏、中行氏,晉國六卿便只剩智、韓、趙、魏四家。再到趙鞅之子趙無恤聯合韓魏兩家反攻智伯就確立了三家分晉之事。
魏氏;魏氏在晉國的起步基本與趙氏同步,晉獻公賜耿給趙夙的前後,也將魏賜給了畢萬(周文王15子之後),這便有了晉國魏氏,畢萬之孫魏犨也跟隨晉文公流亡,魏犨是位力士,曾擔任晉文公的車右。魏氏的兩次發跡也都跟其擔任過國君的車右一職相關,正好與趙氏的兩次發跡跟其擔任過御(司機)形成了對照。不過魏氏的發展相對於趙氏來說要緩慢一些,至魏犨之孫魏絳,始為晉國執政,並佐晉悼公復霸有功,魏氏自此開始顯赫,魏絳三世孫魏侈與趙氏、韓氏、知氏共滅範氏與中行氏,再到魏侈之孫魏駒與韓、趙兩家反攻智伯。至此,晉國便只剩韓、趙、魏三家了。
韓氏;韓氏在晉國的整個歷史上來說,並不怎麼突出。韓氏為晉國公室的支庶,曲沃莊伯之異母弟萬,因被封於韓原,便以韓為氏。韓氏的發跡也滯後得佷,曾依附於趙氏,韓氏至韓厥,才始為晉國執政,但其家族勢力相當於其他家族來說,也相對弱小,但韓氏行事低調,故也成為了最終的贏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