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平144796971
-
2 # 真誠地看著你
朱元璋將家族子嗣分封到地方厚養,是避免他們在中央內耗,被別有用心的人藉機挑撥,造成朝政動亂。但是也因此造就了很多地方特權豪強地主,他們是推動明朝土地兼併速度的主力。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前期是利大於弊,後期則是弊大於利。而後期的問題應該是後人不知變通造成的。
-
3 # 是阿維啊
這個怎麼說呢?祖宗之法這個東西其實到後面呢很多在制度中都被當做了藉口來使用,或者是推卸責任,曲解了朱元璋的本意。但是另一方面,其實祖宗之法也還是有著約束作用的。所以正反兩面,這個就不好去評價了。
約束力跳過明朝後代的一步一步的淪落,實際上單純的就朱元璋的政策來說,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是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他們可以說創立了許多東西,也繼承了前面的許多東西,也廢除了許多東西,總得來說其實也就是經驗加實際情況。
但是就一個朝代來說,制度的完善或者發展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無論什麼樣的政策出來,最終都會呈現出亮膜按下去,尤其是經過了長期的發展以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近代一直髮展的資本主義,到了今天,我們再去看這些東西,確實是有著不少的漏洞。
但是其約束力還是很有效的,就明朝而言,新建一個制度真的十分困難,而完善卻很簡單,但是卻也容易積重難返。
後世之力可以說明朝的黨爭情況十分嚴重,但是就祖宗之法來說,朱元璋會讓他們黨爭嗎?可以想象,朱元璋肯定是希望大明朝永久的傳承,所以朱元璋肯定是在避免著這些東西。
還有就是當局者迷和眼界的問題了。畢竟身在此山中,確實會有些雲深不知處的意思。還有就是即使眼光超前,到底又能往後多看多少年呢?後世都皇帝,更是應該審時度勢,即使的改進政策,往往這個時候,祖宗之法即是約束也是藉口,很難去權衡了。
所以後世的事情往往就是後世的事情。前一代多做了多少,那是在為後代積累,但是如果自己的事情沒有最好,推給前人,絕對是不負責任的。
-
4 # 時間的穿越者
這個肯定不是成立的,明朝後世皇帝遵守朱元璋的皇家祖訓,也是選擇性,並不是一味執行。
崇禎皇帝亡國,很大原因在於明朝末年的腐敗,導致民不聊生,百姓大量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與此同時,滿清的崛起,加上明末黨爭,綜合起來亡國的。
-
5 # 雲鋒工作室
可以肯定的說,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滅亡當然有重大關係!
作為開國皇帝,他所建立的“祖宗之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了明朝滅亡的方式。
下面就簡單從朱元璋定的一些制度來舉例說明:
1.海禁令"寸板不許下海":
明太祖朱元璋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除允許部分國家或部族透過“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貿易一律禁止。
明朝政府的海禁令,不僅造成了倭寇之禍,也使明朝走向閉關鎖國的道路!
試想如果倭寇事件能夠演變為一場民間爭取自由貿易的成功活動,那麼也許中國的命運,甚至亞洲的命運都會發生改變,然而,這一場“出軌”行為還是被中國封建社會巨大的慣性拉回到了“正軌”上,明朝順著“正軌”走向滅亡,中國也沿著“正軌”慢慢走向深淵
2.宗藩制度:
朱元璋就規定凡是他老朱家的子孫後代,全部都不用工作,由國家財政養活。
朝廷必須為人口不斷膨脹的宗室人員的生活起居買單,極大消耗了國家財政,以至於晚明時,朝廷無力支付這些錢款,這些整日無所適事的宗室們一部分甚至淪落為乞丐。
明末駐守洛陽的福王朱常洵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李自成攻陷洛陽後,看著這個哭喊饒命的肥王爺,讓手下人把他綁起來,剝光洗淨,又從後花園弄來幾頭梅花鹿宰殺,與福王同在一條巨鍋裡共煮,名為“福祿宴”,供將士們共享。
如果不是宗藩制度,養出這麼多的廢物,福王又何至於此呢?
3.戶籍制度:
朱元璋在編輯戶籍中,以“辯貴賤、正名分”為宗旨,按照職業分為:宗室戶、官紳戶、民戶(農戶、儒、醫、陰陽)、軍戶(校尉、力士、弓鋪手、軍匠)、匠戶(廚師、裁縫、馬船)、灶戶(鹽戶)、商戶、儒戶、驛戶等。
明朝百姓一出生就決定了一輩子的命運,不管個人是否願意,而且不容許更改,僵化的社會制度缺乏流動性,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
施復夫婦的例子大家在中學課本上都學過,這類早期的機戶,由於僵化的戶籍制度,沒有大量的可流動人口支撐,始終成不了規模。
4.八股文科舉制度:
八股文的限制太嚴,而且題目限於經書,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程朱義理之學在科舉制度的引導下逐漸僵化。考生們只能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嚴重扼殺了作者的創意。結果造成八股文內容空洞,專講形式,成了文字遊戲。大家都知道範進中舉的故事吧!這就是明朝的讀書人!
顧炎武言:“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
如果晚明能出一批像曾國藩,左宗棠這些經世濟用的人才,也不至於崇禎皇帝臨死還喊“諸臣誤我!”了
結語:朱元璋建立理想化的制度,依靠他馬上天子的旺盛精力和強暴的政治手段使得制度得以實現。這些粗陋的制度忽視了複雜的現實狀況,與現實脫離,最終背離了其制定者最初的理想。
朱元璋的子孫和臣子們緊守祖宗之法,對巨大的問題只做些細節上的修補,但修補將制度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更將進一步地惡化危機,導致整個明朝死氣沉沉,問題和矛盾更加惡化!
-
6 # 葉飄刀
有關係,但不怪朱元璋
說實話,如果單單從對明朝滅亡的影響來說,朱元璋訂立的很多祖宗之法,對於明朝後期都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
比如海禁與軍戶制度。
前者紛紛擾擾,屢開屢禁,甚至可以說是倭寇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後者造成明朝中後期,衛所兵戰鬥力低下。
但這能怪朱元璋嗎,個人認為不能,因為朱元璋規定的祖宗之法,相當的多,而其中很多的祖宗之法,是對國家有利,但並沒有被嚴格執行的。
同樣舉兩個例子:
嚴厲肅貪,朱元璋對貪官的態度,都知道,剝皮充草,而後期明朝極大的放寬了肅貪力度,貪腐橫行是明朝最終滅亡的一個主要條件;
太監干政,朱元璋曾經規定太監言政者殺,然而都知道,明朝是太監干政最重的朝代之一,文官和太監的鬥爭,幾乎貫穿整個大明;
同樣是朱元璋的祖宗之法,有的被後來的皇帝修改了,有的被一直執行了下去,被修改了好的辦法,不算朱元璋的功勞,被執行的壞的辦法,過錯就算在朱元璋頭上,這明顯的不公平。從後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來,祖宗之法可以修改,所以明朝滅亡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後邊的皇帝上,而不在朱元璋身上。
-
7 # 丁強888
是不是感覺很荒唐?那為什麼明朝的滅亡要怪罪於開創接近三百年大一統王朝的朱元璋。
要知道,某偉人可是說過一句話: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而且每代人面對的事情是不一樣的,要讓朱元璋為將近三百年後的明朝滅亡負責。大家的良心不會痛嗎?
而且,朱元璋的所謂祖宗家法,被改了的還少嗎,朱元璋嚴禁宦官干政,明朝是宦官權力最大的朝代之一,立皇帝劉瑾,九千歲魏忠賢的出現怕是怪不到朱元璋頭上。
朱元璋《皇明祖訓》要求後世子孫不得立宰相,明朝後期張居正說太祖說的對。我非相乃攝也。
朱元璋要求親王點兵,為國守衛邊疆,如果君王被大臣控制,親王可以帥兵靖難。結果屍骨未寒,他的孫子就和兒子大打出手。兒子勝利後把親王當豬養。
朱元璋定不徵之國,結果兒子上位馬上就把安南拿下了,雖然最後又失敗撤回。
所以發現沒有,所謂祖宗之法就是一個偽命題。各位,一代人只能解決一代人的問題,還要把明朝滅亡的責任加到朱元璋的頭上嗎?
-
8 # 古時今月
明朝的滅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土地兼併,財政崩潰,氣候變冷。其中土地兼併、財政崩潰與朱元璋的祖宗之法有關。與土地兼併相關的祖宗之法有:分封藩王和優待文士。與財政崩潰相關的祖宗之法有:稅制和海禁。
一、土地兼併1、分封藩王
朱元璋在奪取天下之後為了穩固統治,設立分封藩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藩王可以合法擁有大量的免稅土地,而且國家還要給藩王及其子孫按人頭放俸祿。
到明朝末年,總計有33個藩王,這些藩王不但擁有皇帝給予他們的大量土地,他們自己還大肆兼併封地周邊的土地。比如在山西,藩王幾乎兼併了省內所有的良田,在河南,藩王兼併了省內過半的土地。
藩王擁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免稅,地方政府為了按規定完成稅收任務,就只能多徵小民的稅,而大量的小民因過重的賦稅而破產,破產以後,他們的土地往往又會被藩王兼併,這一惡性迴圈導致藩王的土地越來越多,而小民的賦稅越來越重。而壓榨小民收上來的稅賦,還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給藩王及其子孫發俸祿。比如在嘉靖年間,這項支出就佔國家總稅收的37%。
這個制度最終導致,藩王土地越來越多,小民的賦稅越來越重,而國家稅收卻越來越少。
2、優待文士
朱元璋為了貧民百姓能夠讀的起書,設立制度規定考中秀才可以免除兩個人的勞役,考中舉人和進士可以免除名下田產的賦稅。這個制度給土地兼併留下了很大的隱患,比如村裡有人考中了舉人,由於舉人名下的田產可以免稅,村民就會把自家的土地轉到舉人的名下,以達到逃稅的目的。村民少交了稅,舉人平白多了大量的田產,國家少了大量的稅收,村民和舉人雙贏,只有國家最受傷。
▲明代首輔徐階畫像
這種逃稅的方式,在明代被稱為“投獻”。明代“投獻”非常普遍,就連內閣首輔都大量的接收投獻,比如嘉靖朝的首輔徐階就靠“投獻”擁有超過40萬畝的土地。
二、財政崩潰1、稅制
朱元璋想讓民眾都固定在自己的居所內,不準遷移,自產自足,不需要交易,如果必須要交易最好以物易物,不要用錢,而且國家稅收也不要錢,只要各家的產出 - 農民交糧,工匠就交自家打造的物品。在這個體系下,他認為民眾只需要各司其職就可以了,不需要商人互通有無。因此他在設計稅收制度的時候,就對商稅不重視,導致商稅處於免徵的狀態。
▲在士紳的鼓動和地方官的默許下,發生的蘇州織戶暴力抗稅事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越來越繁盛,而當國家的稅收因為土地兼併大量減少時,皇帝就想徵收商稅以彌補稅收的不足,但這時徵收商稅就會遭受強大的阻力。比如萬曆在徵商稅以及開徵新稅時,不但被朝中大臣強烈抵制,還在地方上造成了大量的抗稅流血事件。萬曆一死,他徵收的商稅和其他新稅就都被廢除了。
國家在稅收減少的時,不能開闢新稅源,就只能加徵土地稅,這就進一步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2、海禁
朱元璋出於防備倭患的考慮,禁止百姓下海和海外貿易,但是禁令並不嚴,民間海外貿易盛行。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國家不允許下海貿易,自然就不會徵稅,那麼民間興盛的海外貿易就不能為國家帶來稅收。後世皇帝一度想開海禁,但海商擔心開海禁以後就要被徵稅,因此他們重金賄賂通朝廷重臣,讓他們以倭患為藉口強烈反對開海禁。
▲在明代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明朝雖然透過海外貿易賺回了大量的白銀(歐洲人在美洲開採的絕大多部分白銀都流入了中國),但是國家並沒有因此獲得任何收入。就這樣,明朝錯失了大筆的稅收。
綜上,朱元璋制定的祖宗之法有先天的不足,但是其後世子孫並沒有能力和魄力對之革新,在這種情況下,明朝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
-
9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有人說大明朝276年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朱元璋。
這句話某種意義上是可以成立的,有明一朝,大明朝的法律法規沒有怎麼修改過。
為什麼呢?
因為改不動,朱元璋以他的雄才大略架設的權力結構“牽一髮而動全身”,後來的人誰也經不起折騰。
誰敢動,就是以天下人為敵!
大明朝最厲害也是最有能力的“改革家”張居正死後還被清算呢!可見有些力量的根深蒂固。
大明朝在朱元璋的治下,皇權前所未有的大和集中,但是,皇權之下的權力結構確是各方互相平衡制約,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一點很重要,文臣武將們只有互相為敵,互相監督的份,任何一支力量看著起來了,馬上有其他力量弄死他,東林黨結朋黨夠大夠強了吧,皇權隨便放一個奴才太監也可以滅了他們。
還有內閣的首輔,次輔以及大學生們,比如徐階呀,嚴嵩呀,申時行,夏言,楊廷和,李東陽等等人等,看著威風凜凜,滿朝文武就他們話多,蹦來跳去的,其實不管用!
他們只有議事權,既沒有行政權(在吏部),也沒有財政權(在戶部),還沒有軍事權(在兵部)。最重要的他們還沒有合法使用“暴力”的權力。
至於六部呢?只有幹活的命,幹不好是不行的,消極怠工有錦衣衛弄你,錦衣衛呢!又沒有啥政治地位,就是些上不得檯面的下九流。
至於武將,咦,朱元璋之後的明朝領兵的都是文臣,武將的地位連錦衣衛也不如,永遠也成不了其後,因為武將只有上陣拼命的權力,沒有領兵權。
所以說,一切權力都歸皇帝,穩的很。
在大明朝做一個皇帝很容易,再笨的人也會做大明朝皇帝,也不怕大權旁落。
有明一朝,那些文武百官被打爛了屁股也沒有一個造反的。
那麼,既然設計的那麼穩!為啥大明還是滅亡了呢?其實那裡穩了,一點也不穩,朱元璋撥弄人事能力雖然非凡,可是他沒有袁隆平的水平呀!他如果有袁隆平的水平,或者有尋找袁隆平的水平,那才是真的穩。
大明朝滅亡和朱元璋沒有關係,和朱元璋的“祖宗之法”也沒有關係。歷史規律就是如此,每一個朝代之所以開始能把土地問題解決好,只是因為原來殺人夠多而已,地均人少導致人人有地種,這個很重要,然後興盛個幾十一百年,後來土地兼併,人口繁多,無地無食的人太多了,於是就不穩了。
除了找出袁隆平這種人誰也沒有好辦法。
-
10 # 北洋海軍炮手
要說朱元璋給明朝定下的祖宗之法,其實可以歸納為如下幾條:
第一,打擊人口流動,透過戶籍制度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
第二、打擊工商業和商品經濟;
第三、加強君主專制。
如果再簡單點說,朱元璋給明朝定下的是封閉保守的基調。這是因為朱元璋小農的出身導致其缺乏戰略眼光,認為元朝因為寬仁而滅亡,因為蒙古大汗不受漢儒思想限制,更多的採用的是實用主義,經濟上鼓勵工商業以及商品經濟發展,政治上又將權力過度下放,對民間也缺乏控制力度,甚至把死刑都廢除了,最後元朝滅亡。朱元璋認為,元朝就是這麼玩完的,其實朱元璋也沒錯,因為元朝在其統一區夏之前就接觸了中亞、東歐的文明,因為元朝並不像漢儒那樣排斥工商業,因為工商業能透過商品交換帶來財富增值;同時元朝也把中亞的社群自治制度學了過去,命令老百姓五十戶為一社,選舉一人當社長,社長代表全社跟官府打交道。
這就造成了政府過度缺位,以至於弊端叢生,我並不是說社群自治制度不好,而是這種制度到了中國水土不服,因為中國沒有自治制度的基礎,中國向來都是人治,自治只有在契約社會才可以發展壯大。最後的結果就是這種自治沒有調動起老百姓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反倒成為很多為富不仁的人以權謀私的工具;而且由於政府過度缺位也給邪教創造了生存空間,元末的天災因為元朝過度放權而導致元朝賑災不利,最後釀成邪教叛亂,進而天下大亂。白蓮教自出現以來就成為邪教,因為哪個王朝都造反,直到建國後白蓮教這個毒瘤才被徹底消滅
言歸正傳,朱元璋因為其缺乏戰略眼光,導致其走上了一個極端,也就是極端內斂。可以說朱元璋總結明朝滅亡的教訓總結的沒錯,但是治國時候用錯了。因為元朝是古典中國最接近於工商業文明的時期,又被朱元璋一棒子打回農業文明,說不好聽的,這叫降維打擊。
這個降維成果如何呢?首先是每個人都被戶籍制度釘在了土地上,從動物變成了植物;而且戶籍制度把老百姓用職業進行限制,後代也不許脫籍,最終導致了社會階級固化,軍人、工匠不僅喪失了勞動積極性,更喪失了創造的積極性;打擊工商業完成了明朝商品經濟萎縮,宋元時期繁榮的海外貿易也在明朝斷絕:與此同時,由於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在文化方面明朝也堪稱退步,數學、天文學全面倒退,還玩出個比理學還極端的新學,更別提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了。而且,從元朝和明朝西方的記錄當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二,明朝時期,西班牙傳教士拉達和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筆下的明朝,根本就找不到馬可波羅對元朝的溢美之詞,通篇都是寫明朝如何愚昧、落後,還說五千名歐洲軍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征服他們想要征服的地區。而魯日滿寫的《韃靼戰紀》則更是誅心,通篇都是對明朝的嘲諷,甚至在寫到滿洲入關的時候都能給人一種活該的感覺。
所以,明朝最後的結局在朱元璋就已經給定了下來,只不過明朝的地緣環境實在是太好,所以客觀上又讓明朝得以續了兩百多年。
全文完
-
11 # 劉坤忠120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滅亡有直接關係。只是明朝皇帝個個奇葩,掌控得住,不是的話明朝會早早滅亡。一是分封宗藩制。二是成立錦衣衛。朱元璋有二十三個兒子,除太子繼位,其餘各王子不得留居京城,到外就藩各地,不得領兵勤王京師。各王在自己封地範圍,收取一定的稅收,領取朝廷的俸祿,子子孫孫按朝廷的規定供給。朱元璋的兄弟近族享有一定封地,一代發展一代,代代相傳,到明末朱元璋皇族宗室人口有十萬之眾。他們的俸祿供給和賞賜佔了明朝每年財政的一半,各藩王隨著人口的增長尚不滿足現狀,大肆侵佔民田,收刮民脂民膏,欺壓朝廷命官,凌駕於法律之上,激起了尖銳的社會茅盾。明朝宗藩制度,是危害大明的主要因素。。。朱元璋打江山不易,守江山花樣百出,建國時設立拱衛司,監察文武百官。1382年設立錦衣衛,是皇帝個人的特務機構。朱元璋為繼承人鋪平道路障礙,違心屠殺開國元勳和有功之臣,經胡惟庸案和籃玉案,大明有功之臣基本除盡。錦衣衛炮製陷害,為皇帝辦事不擇手段。明成祖錦衣衛首領紀剛,位高權重,營私結黨,有造反之心。英明神武的朱棣在著尚如此,錦衣衛給後來造成的混亂危害可想而知。錦衣衛指揮使勾結太監,太監可運作錦衣衛,把持朝政,英宗時太監王振差點顛覆大明。憲宗時有東廠,認後有東廠,錦衣衛與太監合作,他們無孔不入,朝廷官員談之色變,天下人心惶惶。朱元璋為朱家獨享天下,大明江山永固千秋,遺下的祖訓後患無窮,直接導之大明滅亡。
回覆列表
朱元璋立的祖宗之法,使宗室成為社會的毒瘤,直接造成了朱明的滅亡。
朱元璋的半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和半奴隸社會的分封制,開歷史的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