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享笑就笑

    誰說的,日本縱然有這個心,但也沒這個膽。日本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也有很強的經濟能力,又有美國的支援,有能力打贏俄羅斯。俄羅斯軍事實力雖然很強,但經濟能力較差。如果日本真的和俄羅斯打起來了,日本未必會輸。但我之所以說日本只是虛張聲勢,說說而已,絕不敢輕易動手。

    1,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部署有重兵,日本冒然動手,俄羅斯可以很快調兵支援。

    2.俄羅斯雖然經濟發展不行,但軍事上卻是世界第二的強國。日本的軍事實力雖然很強,但是和俄羅斯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3.俄羅斯是有核國家,核威懾力是很強大的,而日本又是唯一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在這一點上是深有體會的。

    4.日本如果動起手來,俄羅斯也不是小國,必然會針鋒相對,日本即使贏了也會兩敗俱傷,經濟受挫,實力大減。

    5.日本所忌憚的不僅是俄羅斯,還有中國南韓等國,一旦日本和俄羅斯鬥起來,日本也怕中韓的威脅。

    6.當前國際上都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日本已從世界第二經濟體下降為第三了,並且中國把他甩的越來越遠。一旦日俄戰爭起,中國繼續高速發展,日本倒退。中日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日本也不得不考慮這一點。更何況日本也未必一定能贏。

  • 2 # 楓丹白露211735932

    日俄戰爭,從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在中國領土上爆發的外國戰爭,它是日俄帝國主義為爭奪東北勢力範圍的強盜戰爭。

    甲午戰爭後,日本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把中國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一心想獨吞東北的沙皇俄國,十分惱火,不甘示弱,便拉攏德國和法國,共同干涉此事,企圖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然後再作算計。對此,日本雖還,卻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沙俄卻藉口"逼曰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東北修中東鐵路的權力。1900年,沙俄又藉口保護鐵路出兵佔領東北全境。曰本欲哭無淚,再三要求沙俄從東北撤軍未果,便積極擴軍備戰,發誓要用武力與沙俄一決雌雄。

    1904年2月6日,日本向沙俄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交。2月8日,日聯合艦隊偷襲旅順港俄軍艦,不宣而戰。10日,兩國政府相互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的目的是,與沙俄爭奪遠東領土和掠奪財富。

  • 3 # 白夜夢囈

    這個問題,是日本為什麼敢發動日俄戰爭,而不是日本為什麼打贏了日俄戰爭。

    為什麼呢?就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奉行地就是賭博式地以小博大戰略,希望憑藉一次天時地利人和各因素都湊齊的決戰,一次性達成大的戰略目標。進攻琉球,進攻北韓,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每次都是賭博式地押上全部家底,結果賭贏了就本金翻倍。一直到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輸得差點滅國。

    因為從正常邏輯講,俄國比日本強大很多。就是遠東地區的陸軍和太平洋艦隊,也不弱於日本的全部陸海軍。而且,俄軍佔據東北,控制鐵路,又有據說和海參崴兩大港口。日本進攻是吃虧的。儘管從結果看,俄軍在指揮和作戰時有很多失誤。但是戰前的推演,至多也是勢均力敵,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繞過半個地球來增援,儘管一路洋相不斷,但還是一次遠距離機動的壯舉。對馬海戰雖然大敗,但是日本也明白這是賭國運的戰爭,勝負只是戰術成功了。如果打成平局,俄國兩大艦隊會合,休整一下就能蓋過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而制海權不能掌握,渡海作戰的日本陸軍根本不可能攻下旅順。日本就敗了。所以,日俄戰爭的發起,就是一次賭博性地餓狼突擊,根本不是戰略上有利的開戰。

    當然,這一戰的勝利,從此影響了日本重視戰術,戰略短視,希望一戰定天下的國家戰略。以後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 4 # 莊生曉蒙迷蝴蝶

    這是近代史上第一次黃種人完勝白人的戰爭,勝利者屬於日本。在開戰初期,日本的軍事優勢,特別是陸軍優勢並不明顯,為什麼敢於廣袤的東北發動進攻?

    首先中日兩國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歷史時期受到了來自西方世界發達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思想文化強烈震撼,並相繼各自為了建立國家強大性而要求展開了“洋務運動”以及“明治維新”。但中國(滿清)展開的“洋務運動”卻完全將側重要求點放在看得見的技術方面,而刻意忽略看不見的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顯然這就是中國(滿清)傳統思想要求的利益性守恆取向,當然也就不會明白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要比技術手段還更具價值,那麼同樣更不會明瞭“洋務運動”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意識方向。很明顯、日本要求的“明治維新”側重點正好與中國(滿清)相反。

    日本先就要求必須讀懂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而不是急於技術手段,這就像是針對某個產品,首先要求的是看懂產品說明書,而不是產品本身。讀懂了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內涵和取向,那麼日本要求的“明治維新”就能確定意識方向!這就是為了國家競爭需要而完全服務。

    如果說中國(滿清)近代被來自西方先進思想文化下的技術文明徹底打得個屁滾尿流,如果能夠被時間打清醒到還好,就怕給了時間怎麼打都打不清醒。什麼叫“洋務運動”?憑什麼中國(滿清)能夠開展“洋務運動”?不就是西方世界給予了中國(滿清)進行重塑要求的時間階段支援。

    所以說歷史並不是沒有給中國(滿清)時間機會,當然造化如何只能完全取決於中國(滿清)自身。無疑中日兩國出現這種變革發展時期階段,就是因為西方世界需要在亞洲區域扶植並建立起一支能夠有效抗衡沙皇俄國要求的東方新生國家力量來,以來減輕西方世界在歐洲區域受到的沙皇俄國戰略強度

    因此不管是中國(滿清)的“洋務運動”,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都不是用來過家家的,也不是為了裝飾門面的,而是完全為了競爭要求的交鋒檢驗和直接洗禮服務的。那麼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也就不足為奇了,無疑日本的“明治維新”必然完勝中國(滿清)的“洋務運動”。

    對此“甲午戰爭”只要中國敗北(滿清)就只能被國際淘汰,但沙皇俄國肯定為此不高興,最起碼沙皇俄國就不希望到時候在東方冒出一個能夠威脅自己的日本坐大。這才有了歷史上既“中日甲午戰爭”隨後發生的著名俄、德、法三國逼迫日本吐出遼東半島的干涉事件。

    很直白表明,沙皇俄國並不僅僅就為了讓日本吐出個遼東半島這麼簡單,而是沙皇俄國想以此為要求戰爭擴大的藉口進而直接打殘日本使其無從坐大!確保沙皇俄國在東方的戰略強勢地位不容存在挑戰。然而中國的(滿清)統治階級怎麼可能懂得什麼是戰略!

    完全的謀略思想意識充斥著中國整個上層建築,要知道謀略思想意識根本就上不了國家競爭要求的交鋒對話檯面上來,又如何能夠知會軍事戰爭失去的、可以就此透過政治戰略的準確把握連本還要帶利完全拿回來。由於中國(滿清)根本就不知政治戰略是個什麼東東。

    相應的沙皇俄國為此要求戰爭擴大的藉口就不可能成立,從而日本也就自然躲過了羽翼還未豐滿時分這個可能滅頂之災。對於日本自“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關於國家生存的大問題,必然日本就要以完全戰爭準備來對準沙皇俄國全力要求發展。

    由此日本本身也沒有任何退路可再選擇,不是在東方直接打垮沙皇俄國,就只能在東方被沙皇俄國踩入沉淪。一戰定乾坤,打垮沙皇俄國的同時也就是確定日本位於世界列強序列要求的那天。這個戰略價值帶來的國家高度性對於日本,毫無疑問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戰爭猶豫。

    因為與之相對應的沙皇俄國戰略價值僅僅就是個地緣擴充套件利益性,不存在有承受不了的決絕戰略修辭,這點對於日本敢於發動“日俄戰爭”可以說至關重要,也是支撐其信心要求的重要一部分。至少沙皇俄國不會由地緣擴充套件利益性戰爭上升到國家生死戰爭要求,顯然就不符合沙皇俄國要求的整體戰略價值取向。

  • 5 # 一個沒有文化的文化人

    原因有五個

    一,從清朝搞走了二億多兩白銀,日本綜合國力提升了兩個級別。

    二,日本的經濟命脈被英國抓住,英國一是日本的債主,二日本商品走向世界必須靠英國。英國一步一步的把日本推向這個戰爭。

    三,日本想進一步升級必須控制遼東地區,俄國是最大障礙,必須清除。

    四,必須趕在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之前打敗俄國,不然他們永遠沒有機會。

    五,開戰前,日本在俄國做了大量調查,認為俄國是泥腿巨人和資助俄國的反政府武裝,俄國內憂外患。

  • 6 # 彼岸晴天hero

    日本為什麼敢,是綜合各方因素的。

    一,民族性格,小國崛起,必然要賭,日本崛起路上的每場戰爭,都是賭,要不然小國,經濟底子薄,戰略縱深小,沒有成功的機會。

    二,日本快速崛起,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較好的利用了中國賠款,海軍,陸軍都有群壯大。

    三,英日同盟的形成,於1902.1905.1911年簽訂三次,主要為應付俄國,英俄在歐洲,中國新疆都有矛盾,日本獲得當時世界第一強國支援,心態發生轉變。

    四,中國支援,甲午後,中日關係走向蜜月期,合作很多,而俄國卻始終對中國領土產生要求,反之日本多從經濟角度提出要求,加之中國上層,留學生層次,與日關係密切,中國在中立的背景下,實際支援日本。

    五,矛盾不可避免,日本要走向大陸,必然入侵東北,俄國為溫暖出海口,必然入侵東北,兩國都看到這個矛盾。戰爭不可避免。

    六,西伯利亞鐵路修建,實際1904年竣工,如果竣工,日本毫無勝算,因此只能在竣工前開戰。

    日本敢於開戰,是天時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影響的。

  • 7 # 一點點歷史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由於日本自身是一個島國各種資源比較匱乏,向外擴張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從古至今日本多次妄圖以北韓為跳板向大陸延申。

    19世紀末日本取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但是在遼東半島問題上迫於沙俄的壓力,日本不得不放棄一些既得利益,這件事雙方已經結下了樑子,隨著俄國在東北的瘋狂擴張令日本政府坐立不安。

    當然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和老牌勁旅沙俄比起來日本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挑戰沙俄無異於以卵擊石,那又是什麼使得日本敢於以弱擊強呢?

    日本身後有英美的支援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當時最為強勁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瓜分中國問題上英俄矛盾不斷,為此英國迫切需要培植新的盟友來打壓俄國。

    另一方面在遼東半島問題上俄法同盟的強硬態度讓英國非常震驚,英國支援日本一方面打壓俄國,另一方面也是牽制法國。

    在這種情況下1902年英國和日本簽訂了同盟條約,有了英美的支援日本顯得底氣十足。

    日本自身實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加上“贖回”遼東半島三千萬兩白銀,共計2.3億兩,這筆鉅額的戰爭賠款相當於當時日本政府四年的財政收入,這筆錢除了部分用於教育和工業外絕大部分都用在了軍費支出上。

    短短几年時間日本的日本的海軍總噸位提升了5倍以上,陸軍規模也呈現翻倍增長,軍事力量的提升讓日本面對沙俄有了些底氣。

    俄國軍事力量分配不均

    雖然俄國在軍事力量上對日本呈壓倒性優勢,但是俄軍的力量分配嚴重不均,九成以上的軍事力量佈署在西線戰場,另外由於國土面積太大兵員補給需要透過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短時間內沙俄無法大規模集中兵力,再加上後勤補給混亂內部意見不統一以及輕敵心裡作祟,實際上俄國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對於日本來說這又是一場賭上國運的戰爭,沙俄的劣勢恰恰都是日本的優勢,這場區域性戰爭中日本綜合國力的劣勢並沒有完全暴露出來。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日本敢於挑戰沙俄,並最終取得慘勝成功邁入了列強行列。

  • 8 # 大東北的小豆包

    1895年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勝中國後,日本已經被西方大國接納為新興列強了,而與此同時,中國卻徹底跌入谷底。

    晚清時期的中國,曾經有一段時期是中國洋務派大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時代,這一時期,對內折騰了南中國20多年的太平天國運動被撲滅,北方捻軍被剿殺,席捲陝西、甘肅、新疆的回變和衍生出的阿古柏內侵被平定,對外中國在鎮南關打贏了中法戰爭,同時中國軍隊主要構成部分淮軍的裝備得到很大改善,特別是北洋海軍正式成軍,中國的海軍力量躍升到世界第八,亞洲第一,這段時期被稱為“同治中興”。

    北洋海軍的定遠艦

    這段時間內,西方對於中國的侵略似乎有所收斂,而日本同時也在進行中一場深入的改革“明治維新”,日本當時海軍是世界第十一位,亞洲第二。中日在東亞互為對手,進行競爭。1894年,日本與中國在北韓問題矛盾激化,最終引發中日戰爭的爆發,而在戰爭之初,無論高坐廟堂的光緒皇帝,還是大街上的平頭百姓,都對戰勝日本信心十足,可是戰爭中清軍卻一敗塗地。北洋海軍覆滅,海軍軍港威海衛和旅順都被日本佔領,清朝陸軍被日軍逐出了北韓,日軍還進一步侵佔遼東半島。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條約包括清朝承認北韓獨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臺灣和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等等。而眼見日本做大,早就是將東北和北韓視作自家勢力範圍的沙俄不幹了,於是聯合法國、德國一起進行干涉,最終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了清朝,但是清朝支付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馬關條約》的簽訂現場

    此後因為清朝的國防力量幾乎被打碎,無力對付日本,1896年李鴻章等人開始採取以夷制夷的聯俄製日的外交方針。他在出席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典禮期間,與沙俄簽訂《中俄密約》,同意沙俄將中東鐵路貫徹於東北,然而事實上李鴻章是引狼入室了。沙俄不僅透過中東鐵路勢力進一步滲透到東北全境,更是於1899年以干涉還遼的功臣自居強行租借大連旅順港作為沙俄的海軍基地,沙俄取得第一個不凍港。

    但是沙俄的胃口遠不及此,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北京的事件中,為了實現“黃色俄羅斯計劃”,沙俄由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自擔任總司令,在參與八國聯軍之外,從遠東地區出動18萬俄軍佔領了整個東北。1901年各國相繼撤兵,但是沙俄軍隊卻賴在中國不走,圖謀長期佔據。此外沙俄還進一步干涉北韓事務,積極向北韓半島滲透,一時間沙俄在遠東的侵略達到了頂峰。

    1900年侵入中國東北的沙俄軍隊

    從沙俄興建遠東鐵路開始,日本就對沙俄充滿戒心,沙俄主導了三國干涉還遼後,被虎口獨食的日本視為奇恥大辱。而旅順被沙俄強租,沙俄勢力向北韓半島的滲透,都不斷的觸動著日本人的神經,日本人就像一個偷了別人家東西的狗,眼見一隻狗熊在不斷將他偷來的東西奪走,自然是怒火中燒了,不斷向沙俄呲牙示威。

    此外沙俄在遠東的大肆擴張,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也認為是不可理喻。英國認為必須要遏制沙俄的瘋狂擴張,於是英日一拍即合,1902年日本和英國在倫敦簽訂《英日同盟條約》確立了針對俄國的同盟關係。有了英國的支援,早就對沙俄嚴重不滿的日本有了底氣,積極籌劃戰爭,準備對沙俄一戰。

    日俄戰爭形勢圖

    而沙俄佔據東北之後,清政府積極協調沙俄的撤軍事宜,當時全國上下對沙俄強佔東北都極為憤慨,同時在世界上沙俄的舉動也成為眾矢之的,在世界輿論的巨大壓力之下,沙俄與清朝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確定撤軍事宜,但是隨後沙俄宣佈成立遠東總督區,賴在中國不走了,清朝當然是無力將沙俄趕出中國的,於是清朝私下裡將沙俄拒不撤兵的情況通報給了日本。

    1904年日本宣佈與沙俄斷絕外交關係,後來日本海軍有偷襲沙俄在旅順港的艦隊,於是日俄戰爭爆發。而清朝則可恥的宣佈“局外中立”將東北拱手讓給日俄作為主戰場。

    日俄戰爭中沙俄超遠距離支援的海軍在對馬海戰中一敗塗地

    沙俄起初和甲午戰爭前的清朝一樣,沒有把日本當回事,但是很快日本在陸海軍兩方面都重創俄軍,日本海軍將沙俄從黑海和波羅的海繞大半個地球趕來支援的沙俄海軍擊敗與對馬海峽,日本陸軍在遼東登陸後攻佔到瀋陽,同時沙俄國內爆發革命,沙俄無力再戰,在日俄戰爭中戰敗。

    此後沙俄與日本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沙俄將旅順港、中東鐵路南段等權益轉讓給日本,並撤出北韓的俄國勢力,同時還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此戰過後日本徹底奠定了世界強國地位。

  • 9 # 陳悅漫步海邊

    日俄戰爭是日本、俄國爭奪遠東利益而發生的戰爭。俄國貌似強大,但俄國的軍力精華集中於歐洲部分,在遠東並沒有絕對優勢,日本看似是新崛起的小國,但是為這場戰爭準備了整整10年,集傾國之力於一隅,所以未必弱。對於敵我實力的判斷,是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底氣所在。

    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實際上導火索是從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時點燃的。

    日本挑起甲午戰爭,旨在控制北韓半島,以及進取中國大陸。而當時的俄羅斯也對北韓半島和中國東北覬覦不已,但是限於當時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通,俄國無法快速從歐洲向遠東調運陸軍,再加上俄國在遠東沒有不凍良港,尚沒能進駐強力的海軍艦隊,因而俄國只能對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乾瞪眼。到了《馬關條約》簽訂,甲午戰爭結束時,眼看著日本將中國遼東割佔,俄國再也無法忍耐,於是一聲吼,聯合法國、德國“勸說”日本吐出已經到嘴的遼東。

    作為當時剛剛崛起的日本,還不敢於和歐洲列強公開為敵,於是只能乖乖地把遼東吐出。

    但是,對於控制北韓、佔據遼東乃至東北的野心,日本明治政府一顆也沒有泯滅。

    軍事實力

    從甲午戰爭後開始,利用馬關條約賠款,日本大舉擴軍。至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前夕。日本的陸軍增加了6個師團,日本海軍較甲午戰爭結束時擴張了一倍以上,從軍事實力上已經具有了和俄國在遠東開戰的底氣。

    外交依仗

    同樣重要的是,日本在1902年和當時世界的第一強國英國建立同盟,而且英國對日本在東亞挑戰、排擠俄國,也持預設支援態度,這更給了日本底氣。

    形勢所迫

    也就在日本“臥薪嚐膽”的時期,俄國在東亞的擴張表現得吃相非常難看,透過對清政府連嚇帶騙,強租了俄國覬覦已久的旅順、大連灣地區,還將西伯利亞鐵路接入東北(中東鐵路),以護路為名在鐵路沿線駐軍,同時在北韓也積極滲透,影響北韓李氏王朝向俄國靠攏。而這一步步,都在把日本激上戰爭之路。

    1903年,眼見俄國不斷在東北亞搞事,而且不斷增強在這一區域的軍力。日本於當年8月向俄羅斯提議,希望訂立條約確定兩國在東北、北韓的利益分配,對日本提出的事實上咄咄逼人的要求,俄國無法接受,當時已經準備好對俄開戰的日本,於是藉此題目,在1904年2月6日宣佈和俄國斷交,進而大打出手。

  • 10 # 鳶飛九天2018

    20世紀初的1904年到1905年,當時世界上兩大列強的日本和沙俄圍繞中國東北地區,展開了一場人類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日俄雙方調集了上百萬兵力,集結了上百艘海軍軍艦,在中國東北及附近沿海展開了慘烈的廝殺。

    對比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沙俄,日本的面積甚至不足沙俄的零頭。為什麼日本就敢對沙俄發動進攻呢?

    首先,1904年時的日本絕不是彈丸之國。1904年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日本已經發展成東亞乃至整個亞洲地區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日本,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包括南庫頁島),同時,它佔據了北韓半島和中國臺灣地區。而日本當時的人口高達4000餘萬。

    同時期的英國和法國本土人數也不過如此,英國本土面積甚至還不如日本。因此,當時的日本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不能算小國,更不是彈丸小國。相對比英國、法國、德國等國,日本最大的短板在於其工業實力。

    作為後起之秀的日本,工業實力的發展遠不如已經發展了數百年的英法等老牌列強。但是,作為對手的沙俄,在歐洲諸多列強中,工業實力也只是二流而已。因此,雖然此時的沙俄工業實力比之日本更強大,但並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日本是有一戰之力的。

    其次,日本距日俄戰爭的戰場很近,具有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日俄戰場主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和附近的北韓半島,而日本本土就在戰場的邊上。北韓半島更是日本經營了10年之久的殖民地。因此,無論是調集兵力還是後勤補給,日本都具有極強的優勢。

    而作為對手的沙俄則恰恰相反,沙俄的精華地區位於歐洲地帶。想要對日俄戰場進行補給和調兵,需要跨越氣候嚴酷、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距離高達上萬公里之遙。更慘的是,此時橫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通,在遠東地區集結了數十萬部隊的沙俄補給極為困難。

    而位於波羅的海的沙俄海軍主力,為了支援日俄戰場,與日本海軍決戰,更是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到達東亞海域之後,龐大的俄國艦隊早已精疲力竭,無論是船隻還是人員,都極為疲憊,而這也正是日本膽敢進攻沙俄的一大倚仗,同時也是日本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同時,西伯利亞鐵路的存在,也說明了發動對俄國的戰爭日本不得已的苦衷:因為,如果坐視沙俄修通西伯利亞鐵路,日本最大的地利和交通優勢將蕩然無存,日本顯然不可能是俄國數百萬“灰色牲口”的對手。因此,如果還想攫取中國東北地區的特權,日本別無選擇。

    與此同時,日本還有一大利好,就是沙俄內部尖銳的矛盾。20世紀初的沙俄,國內矛盾重重,各方勢力的矛盾十分尖銳,就連俄國沙皇都被多次刺殺。因此,雖然此時的沙俄依然野心勃勃,依然貪婪無比,但它卻無法集結全國之力與日本進行戰爭。

    因為,沙俄還要保留相當部分實力鎮壓國內的反抗。而日本最具傳奇的間諜明石元二郎資助沙皇反對勢力進行的武裝鬥爭,更極大的牽制了沙俄的兵力,為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日本甚至有“沒有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絕贏不了日俄戰爭”的說法。

    最後,則是日本一貫的賭徒心理。挑戰一個歐洲老牌列強,挑戰一個面積高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龐然大物,無論有怎樣的利好,無論擁有怎樣的有利條件,這場戰爭依然是前途未卜的,沒有一個人敢言必勝。但是,也許是日本的國民性所致,日本依然悍然決定對沙俄發動戰爭。

    其實日俄戰爭已經不是日本的第一次賭國運戰爭了。早在10年之前的中日甲午戰爭,其實就是日本的賭國運之戰。當時的日本實力遠不如1904年,但是,日本依然集結全國的實力,不顧一切的發動了對清朝的戰爭。

    更關鍵的是,真的讓日本取得了勝利,也因此,日本一口吃成了胖子,高達2億兩白銀的賠償,更使得日本國內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還不算獲得的北韓半島和臺灣島兩大塊殖民地。因此,在賭國運戰爭中嚐到甜頭的日本欲罷不能,他們幻想著再次擊敗沙俄。

    擊敗沙俄之後的勝利果實,更一次次刺激著日本的內心。因為一旦擊敗沙俄,日本就將成為遠東的唯一列強,日本不但能夠獲得富饒的中國東北地區,稱霸東亞,同時還有可能從沙俄處掠奪大量的賠償,使日本國力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如此一本萬利,早已紅了眼的日本自然不顧一切地發動了日俄戰爭。

    而且,當時的日本也絕非孤軍奮戰。由於雙頭鷹沙俄的四處擴張,英國在全球利益的巨大威脅,因此,英國開始支援日本,並不惜與日本結盟,以扼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擴張。因此,發動日俄戰爭之時,日本其實是有後臺老闆的,而且它還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

    因此,對於日本而言,雖然此時的沙俄依然十分強大,但已經是數百年間沙俄最虛弱的時候了,而事實也證明了日本選擇的正確性:日本以弱擊強,擊敗了沙俄,不但攫取了中國東北的利益,也從此成為西方國家所承認的列強之一,奠定了強國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下微電無反與索尼單反,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