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16381105893

    (一)淡綠色、翠綠色水色的特點及調控技術 1.特點 這種水色在魚、蝦、蟹養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尤其在幼體階段的養殖中更為需要。這種水色中富含金藻門、綠藻門中的小球藻、柵藻、板星藻等藻類。這些藻類的品質富含營養鹽類及維生素,並易於作為營養物被消化吸收;同時透過光合作用,可向水中提供溶解氧。這種水色的水體,透明度大多在20~30釐米,水質穩定,水中有機、無機懸浮物較少,水產養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質,即為這種水色的水質,這是保證取得良好養殖效益的優質水色。 2.培育和保持該種水色調控技術 (1)放養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並投放有機肥,一般每畝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後投放有機肥培育水質,視塘口底泥肥沃程度、用量在100~150千克/畝。 (2)養殖過程中,遇到水色由淡綠、翠綠色變濃變深,可適當添注新水稀釋調節。達到較長時間內保持這種水色的狀態。 (二)茶褐色、黃綠色水色的特點及調控技術 1.特點 這兩種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中矽藻門種類為優勢種群,並有部分綠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為主。這些藻類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這種水色是魚、蝦、蟹養殖中的最佳水色。這種水色中的藻類易於魚類消化吸收,且營養豐富,富含鈣、鎂、鐵等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水中溶氧豐富,有毒有害物質稀少,宜於魚類生長髮育,且病害發生率低。在苗種養殖階段,這種水色水質為最佳水質。但是,這種水色的缺點是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10~15天后,易於轉換成其他水色。 2.培養和保持茶褐色、黃綠色水色的調控技術①適時添注新水,在養殖旺期,每2~3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為養殖水體總量的l/10左右。②適時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後的有機肥和含磷、鎂、鈣成份的化肥,如磷酸氫鈣等。由於矽藻需要的營養元素得到補充,促進了矽藻的生長髮育,故可使該水色持續較長時間。 (三)濃綠色水色的特點及調控技術 1.特點 這種水色呈深綠色,且濃度加大,因此透明度較低,一般不足15釐米,水中的藻類以綠藻門為主,如螺旋藻、衣藻等。這種水色水質較肥,且較穩定,可持續較長時間,氣候變化對其影響不大。在養殖盛期的塘口水體中,大多為這種水色。在濃綠色水中,藻類日趨老化,但光合作用較強,產氧功能好,並仍可被消化吸收,所以在成魚養殖中仍屬良好水質之列。但是在養殖高溫季節,這種水色水質要注意加註新水調節,以防由於殘餌及排洩物增加,致使水質進一步變濃,造成水體底部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濃度加大,水中溶氧減少,水質變壞,從而使養殖效果降低,甚至會引發疾病,造成養殖損失。 2.控制調節濃綠色水色的技術措施 ①每日加註新水降低水色濃度,加水量為水體總量的5%~10%。②適當降低投飼量。③潑灑沸石粉或生石灰調整水色,用量為0.1千克/米3。 二、劣質水色的種類、特點及調控技術 (一)藍綠色水色的特點及調控技術 1.特點 這種水色由於藍藻門中的藻類大量繁殖(主要是微囊藻所致),水質混濁、濃厚,在塘口下風處的水中有大量藍綠色懸浮顆粒,水錶層有帶狀、雲狀藍綠色藻群聚集,形成油膜,並有氣泡出現(又稱水華),而在水體的下層則很清瘦。當水溫達到28℃以上階段後,藻類會陸續死亡,產生毒素,敗壞水質。在高溫季節的7—8月份,養殖密度過大的水體大多會產生這種水色。藍綠色水質持續時間過長、濃度過大後,會對水產養殖造成極大危害,易暴發魚病,造成成批死亡現象,給養殖生產帶來巨大損失。 2.消除控制藍綠色水色水質的技術措施 (1)排放法:在養殖水體出水口處上方,開口放出表層水,將藍綠藻排出塘口外,連續2~3天。或用人工密網、撈海在下風頭處撈除。 (2)使用二氧化氯0.1克/米。,加沸石粉10克/米3,全塘潑灑,連續1~3天,可有效消除藍藻,改善水色水質狀況。 (3)待藍綠色水色減淡後,施用磷酸氫鈣,重新培育成嫩綠藻水或矽藻水。 (二)黑褐色水色的特點及調控技術 1.特點 這種水色又叫醬油色水,呈黑褐色或深紅褐、深黃褐色。形成這種水色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養殖中後期,投飼後殘餌、排洩物過多,有機物在塘底腐敗分解,形成富營養化水質,水中懸浮有機物增多,水質老化惡化,毒物積累增多。

    清澈水色的特點及調控技術 1.特點這種水色的水有兩種情況:一是青苔水,即水體底部長滿青苔,使水體變清變瘦,水中缺乏營養鹽類,有益藻類絕生,養殖幼體進入青苔很難成活;二是黑清水,水色透明見底,但呈黑清色,並散發有腥臭味。水中浮游植物絕跡,有大量大型浮游動物出現,養殖上稱“轉水”。後一種水為水質變壞的壞水,是不宜進行養殖的水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跪著睡覺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