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蜜桃姐姐

    現今孩子有一個危險趨勢,那就是變得越來越具侵略性及易怒。無論父母親與教育學者是否願意承認,現在的孩子已深深地被電視、電玩遊戲、網路、電影、音樂歌詞和報紙上的暴力報導內容等影響,導致太多的孩子變得喜愛暴力,並且認為憤怒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由此可知,暴力習慣是學習來的,相信這樣的負面結果絕對不是父母們樂意見到,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冷靜的個性也是可以靠學習培養出來。以下的方法非常簡單,若是貫徹執行,效果絕對看得見,可以防止孩子表現出侵略性行為。不論家中孩子已進入中、高年級、青春期,或是仍在幼童階段,預防勝於治療,我們的下一代真的需要更多的幫助。

    示範孩子如何冷靜面對問題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教導孩子如何建設性地處理憤怒的最佳人選,畢竟學習冷靜面對問題不是單靠書本就可以學得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示範,也就是所謂的‍“機會教育”。

    例如,當你講完一通令人氣憤的電話,而孩子剛好就在身旁,這時就是示範最佳時機,你可以冷靜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生氣,我想要快步走一走,然後我就可以重新控制我的怒氣了”。不要忘了,孩子會複製父母的處理方式。

    先暫時離開好讓自己冷靜下來

    對父母親而言,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就是面對孩子直接對我們所投射的怒氣,當心,憤怒是會傳染的。最好一開始就在家裡訂定一個規則 : 在這個房子裡,我們只有在平靜和控制情緒時解決問題。記住,必須不斷重複這個規定,好讓家中每一個人牢記。

    例如,當孩子生氣大鬧而你又想要能夠快速解決這個煩人的混亂時,你可以告訴孩子 :‍“我需要一點時間,晚點我們再來談談”,然後就冷靜地退到另一個房間,不論孩子如何大吵大鬧,都先不要回應,直到他平靜下來。幾次經驗下來,孩子就會了解到,媽媽只會在大家都平靜和控制情緒時才會談論問題。

    與孩子一同建立‍“感覺詞彙”清單,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練習使用

    許多孩子表現出憤怒,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挫折感,踢、尖叫、打人/東西或扔東西等都可能是他們所知道表達情緒的唯一方式,要求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以與孩子一同建立‍“感覺詞彙”清單,例如 : 生氣、憤怒、沮喪、煩躁、失望等,將清單貼在顯目的地方,可以隨時再加入新的感覺詞彙,並經常練習使用,例如 :‍“你看起來很生氣,要聊聊嗎?”‍“你現在是不是很失望?”。

    與孩子一同建立‍“冷靜方式”海報

    生氣時,除了踢、尖叫、打人/東西或扔東西之外,其實有幾十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們冷靜下來,只可惜他們並不知道有這些‍“替代”方式。

    所以跟孩子聊聊他們可以接受的‍“替代”方式,並列在一張大海報中。例如有一群四年級學生想到以下的方式 : 暫時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跑一圈、聽音樂、畫畫、投籃、唱歌、找人說話等。一旦孩子選好了他的專屬冷靜方式,就鼓勵他每次生氣時都採用相同的方式。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生氣前的徵兆

    向孩子解釋 :‍“當我們即將生氣前,其實會有一些徵兆,我們應該要注意這些徵兆,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不會陷入憤怒情緒中。”接下來,幫助孩子認識他自己可能有的具體的警告徵兆,當他們出現這些警告徵兆時,可以提醒他們,像是‍“你的手現在握成拳頭了,你覺得自己開始生氣了嗎?”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冷靜下來,因為這是管理憤怒最有效的時候。

    教導孩子有效的冷靜公式 “3+10”

    可以將這個“3+10”的冷靜公式貼在家中顯目的地方,並且帶著孩子一同練習。 “3”就是深呼吸3次, “10”就是每次深呼吸時,在心裡默數1到10,這就是所謂的“3+10冷靜公式”。

  • 2 # 心理醫生小蔣

    情緒其實大家都會有,但是怎麼樣去預防或者減少孩子出現情緒方面的問題:

    1、自己要跟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一旦孩子在生活中碰見困難和困境的時候他有疏通的渠道,這樣他就可以更好的疏導自己內心壓抑的情緒,家長一定要學會怎麼樣去跟自己的孩子建立好良好的關係,這一點是出發點。

    2、這些孩子要有一兩個好朋友,一旦小孩出現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如果有可以傾訴的朋友,會發現也許這些問題我的朋友也出現過,就會感覺一種放鬆,也可以跟別人引起共鳴,這樣可能會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更好的疏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兒感冒藥喝了會有什麼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