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o500Knight21206299
-
2 # 異域邊緣
蘇聯雖然是冷戰時期的霸主之一,它的軍事工業也異常的發達,發達到足以與美國一較高下的水平。不過蘇聯的軍事工業發展存在很多硬傷,譬如基礎工業的原創能力與美國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很多武器裝備都是山寨於美國。這也就是我們大家看到美蘇的武器很大程度上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得益於蘇聯工程設計人員的超強整合能力,使得蘇聯裝備在整體單項落後的情況下,可以透過整合進行彌補。
很多東西是可以透過整合最佳化進行彌補的但是在關鍵的航空發動機上卻有點無可奈何,因此也就造成了蘇聯的航空發動機普遍比美國低一個層次,主要表象就是航空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和油耗,這兩大的指標長期落後於美國。不過這已經是蘇聯把自己的工業設計製造能力發揮到極致的產物,歸根結低這就是在基礎工業上的差距。
對於航空發動機的使用壽命蘇聯並不是太在意因為根據蘇聯在以往戰爭中的經驗,在戰時狀態下,作戰飛機能夠生存200飛行小時已經是非常高的了,因此蘇聯航空發動機能夠達到600飛行小時以上的使用壽命,已經能夠完全滿足部隊的作戰需求。這在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冷戰時代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完全可以滿足預設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發展冷戰的結束,世界大戰的威脅程度逐漸開始降低,美國航空發動機長壽命低油耗的經濟性就突出的表現了出來,而蘇俄的航空發動機劣勢也就開始逐漸顯現了出來。美國當前的航空發動機幾乎可以達到于飛機的同等使用壽命,而蘇俄的航空發動機卻需要進行大修更換,蘇俄航空發動機在和平時期的經濟性就是個大問題。
當然今天的俄羅斯也在不斷的補齊自身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的短板,以期能夠在不遠的未來改變在航發方面的劣勢。不過這條路的確是艱難的,很多基礎工業上不突破,(比如發動機葉片原料和製造工),就很難使得航空發動機的水平得到質的提升。
-
3 # 歷史檔案館
大家可能都知道,俄羅斯的發動機可靠性並不是很理想,大部分的使用壽命都是非常的短暫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他們難道不應該選擇去主動改進嗎?其實這還是得從蘇聯講起,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大部分都是從蘇聯那裡繼承過來的,而當初這樣設計也是有他們的原因的。
當時蘇聯的航空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因此想要研發一款合適的發動機還是非常難的。起初是仿照德國的先進產品進行仿製,但是技術不行只能選擇放棄,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便從英國那裡進行購買並且加以改裝。
當時的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考慮到未來可能發生戰爭的情況下,戰機的使用壽命並不會長久。一架戰機想要從一場戰鬥中存活下來並不算難,但要是經歷多場戰爭還是完好無損的話就非常不容易了。既然戰鬥機都沒了,那還要發動機有什麼呢?
因此蘇聯按照這個思路出發,決定製造那些能短時間內保持優良效能的發動機,使用壽命的年限也就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了,所以後來製造了一批這樣的發動機,並且多年來技術並沒有轉變,一直按照這個模式發展下去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絕大部分的技術,但是現在他們還是吃老本的居多,因此也就是說俄發動機專家們還沒有克服這個發動機使用壽命短這個問題,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及時改變現狀的話,其必定落後於人。
-
4 # 安平144796971
一、美國戰鬥機航發壽命長,但生產成本高,製造精密,生產要求高,戰時難以實現大規模生產,相對地難以補充戰場損失。並且,美機壽命長,也是透過不斷更換模組實現的。
二、俄式航發壽命短,但生產成本低,生產難度相對較低,戰時能實現更快速的生產,補充戰損。並且,俄航發機比美航發更具野性。
美俄的航發,是注重的側面不同,並非說明誰的質量差。
如果是大國之間發生戰爭,戰鬥也許在飛機的發動機絲毫無損時就損失了,發動機壽命再長也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誰能更及時地補充戰損。二戰時蘇聯不怎麼先進的T34坦克擊敗德國強大的豹式坦克,就是具體的例證。
回覆列表
這其實是缺乏戰略眼光導致的。那時很多領導人都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麼久的和平。還以為要打大仗,蘇聯那種思路就是為打大仗準備的,打大仗的時候,壽命短一點,潑辣一點,資源綜合利用率最高。美國那種思路,和平年代綜合利用率最高。結果沒大仗,蘇聯被耗死了,美華人贏得了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