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孩子問題多,家長煩惱多,皆因家庭教育置後!

    “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小暴君,只要不順著他的意思,就會暴跳如雷”

    “我家孩子經常會嘆氣這是為什麼呢?”

    “我的孩子一提到考試就會害怕,現在馬上小升初考試了,但他卻拒絕學習,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肯出來”

    這是家長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煩惱,我總結了一下發現卻也有共處之處,就是家長朋友大部分都是當孩子出現了問題、出現了不良的行為表現時,才開始關注家庭教育的問題和孩子心理層面的問題。這時才會急著去找解決的方法。有的家長開始買書進行研究;有的家長到處聽課尋找解決的辦法;有的家長會去找心理諮詢師,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干預。所有家長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改變孩子現在的狀態。

    那這些狀態能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但過程的時間長短各不相同,這其實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考驗,有的堅持下來孩子得到了改變,有的缺乏耐心提早放棄,任由孩子自由發展,結果就更糟糕。在這過程中家長要去學習、去聽課、去看書,然後對孩子這些偏差性的行為和心理進行引導與糾正,有時會有所好轉,但過不多久新的行為問題又會出現,經常是滅了一處,一處再燃,另家長們焦頭爛額。我感覺用火災來比喻孩子們的行為和心理問題會更貼切。

    就目前中國的家長們對家庭教育也就是青少年兒童心理教育方面的認識都還處在滅火階段,只有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當孩子進入到群體中時,才會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 。例如:發現孩子在家活沷一出門就表現出膽小、害羞、不與同伴交往,有的孩子不像別人家的孩子那麼積極、主動、勇敢;有的孩子遇到一次挫折就變的灰心、喪膽、悲觀消積等等問題火焰著起來時,才開始想辦法去為孩子滅火。有的家長可謂是滅火高手,只要孩子出現任何問題,家長都可以及時高效的找到解決辦法來幫助孩子。

    但火起火滅無論多麼及時,都會給孩子留下傷痕對孩子的成長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與影響,有些甚至是終身。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的重視度應該由解決問題的角度轉入到提早預防層面!

    提前懂得孩子在某一階段的心理發展特徵、心理的需求是什麼、可能會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是什麼,做到早知道,早預防,讓孩子能夠順利透過每一個關鍵時期。

    如叛逆期:是每一個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隨著自己的認知發展與思維成熟度都會出現的現象,家長需要了解青少年兒童一共有三大叛逆時期。

    第一個階段是3歲左右,是他們自信心的初期萌芽階段,此時的他們什麼都想要去嘗試著做,但由於身體的協調性與思維的成熟性還都不好,所以經常是以搞亂的行為方式呈現在家長的面前,多數會受到家長的制止與批評,這就造成孩子以後自信心的不足,做事也不會積極主動,因為家長給到孩子的教育就是他們做了就是錯,就會受到批評與斥責。若家長能放手並保護孩子去做,去實踐一些可能性的事情,這樣在建立孩子的自信方面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7-9歲階段孩子也會迎來第二次叛逆期,這時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大人,對事物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甚至自己所認識瞭解到的知識家長都不知道,他們也有了想要掌控全域性的想法,對家長的一些想法,按排會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再去考量一番,當理解不了時,或是與自己的想法相反時,他們更喜歡堅持自己的意見,目的是要證明自己長大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若不瞭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徵,對這一時期孩子的一些主張、觀點、想法家長經常持反對意見,甚至認為很可笑,很不切合實際時便全盤否定、批評指責、強制順服時,孩子不但不會接受家長的意見,反而會找出很多借口不配合,若家長以強制的手段逼使孩子就範時,就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會為第三次的青春期的叛逆埋下很深的隱患。這個時間,家長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與想法,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去引導孩子去嘗試,讓他們自己認識到錯誤而選擇主動放棄,主動選擇接受家長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尊重家長並對家長的話更加的信服,親子關係也會融洽和諧。

    到了初中在初二左右的時候便是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的青春期叛逆時期,面對這時的孩子家長普遍感嘆說不好管理,甚至有很多家長會感到對孩子完全喪失管理權、話語權。因為這時的孩子,從心理,身體都比較成熟,力量與個頭都與家長相當,所以此時的孩子更加有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獲得尊重與理解的渴望。若家長感覺以前用強制的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管控孩子,讓孩子聽話,那麼在此時,這部分的孩子往往是叛逆最嚴重的時期,因為在一直以來的強迫下,孩子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始終處在積攢的狀態下,並沒有得到及時的排解,所以往往在他們有了與父母對抗的力量時才會爆發出來。

    因此,如果家長能及時知道孩子在叛逆期時的心理狀態,必將會在從小的培養中就做好相應的工作,那麼到了青春期時就不會面臨親子關係破裂,也可以避免孩子離家出走或是更嚴重的叛逆行為的產生。

    大部分的教育難題都與家庭教育後置有關,若家長能提前知曉孩子的心理成長特徵、行為特點必然會在孩子各個特殊階段所要面臨的問題提早準備,將防火工作做到位是保證孩子一生平安幸福的關鍵之所在。

    ☆李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大課題專案組成員,ACI國際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

  • 2 # 觀察生活和情感

    小孩子不順意就會就會發脾氣,暴跳如雷,怎麼辦?我有一個朋友的小孩,今年四歲了,動不動就哭,我曾經仔細的觀察過這個問題,可能是他的媽媽教育方法不對,平時孩子有不聽話的時候,她會嚴厲打罵,但是她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孩子只要一哭,她就會強烈要求孩子不準哭,甚至會因為孩子止不住哭,更加加大打罵的力度。這樣經歷了很多次,孩子心裡有很多委屈和憤怒沒有發洩出來,所以才會導致動不動就哭。還有她家有個小姐姐,有時候會鬧著玩裝哭。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導致孩子動不動就哭的原因。

    像你們家小孩,只要不順意就會暴跳如雷。那這樣的話有可能是因為心裡積聚了太多的委屈和不滿。以前發洩不出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就選擇把心裡的憤怒和委屈爆發出來,還有可能是受別人的影響。不管是哪種情況你都應該先了解清楚之後才能對症下藥。哪裡有問題就從哪裡著手解決,這樣的話,我認為應該可以管用的。

    總之,不要讓這種情況繼續,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模式。

  • 3 # 開啟心門鎖

    每個孩子身上都會有壞習慣,比如:不講衛生、愛吃零食、愛睡懶覺、不好好學習等等。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後天養成的,而且大多數都是受家長的影響。如果想改變孩子的壞習慣,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反省自己。

    孩子身上的一切優點和缺點,都是學習和模仿而來的。家長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又是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孩子身上的缺點,家長身上必然也會有。家長如果愛睡懶覺,孩子必然也會;家長如果不講衛生,孩子必然也是。

    所以,要想改變孩子身上的壞習慣,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做到以身作則。家長怎樣對人對事,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而且還會去模仿。只有家長改變了自己壞習慣,孩子慢慢也就會改掉。

    但是,現在的家長都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在發現孩子身上有壞習慣時,不是省視自己,尋找問題的根源,而是不斷的打罵孩子,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改掉這樣的壞習慣。殊不知,這樣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他們做的,他們就越會去做,反而適得其反。

    我認為,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這不僅僅是基因的關係,更多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影響。家長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打罵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放任孩子的壞習慣而不管,應該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這樣做,既對家長好也對孩子好。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未來。要想改變孩子的壞習慣,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

  • 4 # 免費mf看圖識字點讀機

    1、怎樣糾正孩子亂髮脾氣的壞習慣?亂髮脾氣是兒童意志薄弱,缺之自控能力的表現。針對這種情兄,首先,父母平時應當適當的讓孩子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孩子缺乏生活勞動的習慣所以不瞭解做事情的困難,長止以以往便容易讓孩子形成凡事由著自己性子來做的執拗脾氣。

    其次在孩子亂髮脾氣時候及時教育,應認清很多欲望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學會控制。當孩子放棄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的心理產生種愉快感,促使他產生更多的積極行為。而當孩子有所進步,如同樣一件事,孩子在以前會亂髮脾氣,現在輕了,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希望孩子能堅持下去。長止此以往,孩子的好習慣得到鞏固,壞習慣會諑新消除。

    2、孩子粗心的習慣怎麼改?

    孩子粗心不是大問題,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首先如果孩子因為粗心而犯錯,父母不要小題大做嚴厲批評,而是平時應該多觀察孩子,細心之處多加表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從而讓他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經常讓孩子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做一些類似“找茬”等提高注意力辦別力的訓練,在實際操作中一點點提高認知能力和視覺辨別能力。以強化細心。也可以讓孩子學習毛筆字。培養他的耐心和細心。糾正孩子粗心,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為孩子營造和諧環境,使他不驕不躁。這樣慢慢來改變他的粗心習慣,以至於最後改變個性。

    3、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的習慣如何養成?

    首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買一個漂亮的玩具收納盒,並由孩子保管。或給孩子個頭街,如玩具王國的國王、玩具管理局局長等。這樣做就能調動孩子整理玩具的積極性。

    其次。如果孩子就是不愛整理就要給他立規矩了,如,在晚上吃飯時必須收拾好房間的玩具,否則,媽媽以為這些玩具都不要了,就會清理到垃圾裡。這樣做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進而主動整理。

    孩子愛丟玩具,父母不要這樣做:

    (1)父母天天幫孩子收抬。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同時也不利於獨立性的培養。

    (2)打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對抗心理,更不利於秩序感的建立。

    4、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首先睡前不要跟孩子嬉戲打鬧,以免他過度興奮,無法進入睡眠狀態。

    其次,睡前給寶寶從頭到腳撫摸一下,幫助放鬆。最後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故事有助他睡眠。一定要安排好作息時間,沒有特殊情況不要輕易改變。

    5、怎樣讓孩子懂得感恩?

    首先,孩子總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覺的,因此,家長可以藉此採用移情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識別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從而引導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謙讓等積極行為。

    其次,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長輩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

    第三,父母學著在孩子面前“示弱”。父母不能總把每件事都做好,孩子只管接受。而是應該讓孩子也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的。讓孩子懂得奉獻,懂得關心別人,他才能學會感恩。

    6、如何培養孩子喜歡看書的好習慣

    首先,應該讓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中生長。孩子的讀書興趣和閱讀能力就會提前發展。在孩子的房間中多放置一些圖書,童話傳說、兒童畫報等等。父母們空閒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唸書的內容,或者利用晚上的黃金孩子睡前講故事。

    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選擇好書,比如3歲以前的嬰幼兒喜歡一些簡單的圖片或者講述他們熟悉的事物方面的故事,形體和色彩對兒童具有強烈的吸引力。3歲至6歲的兒童喜歡配有彩色圖畫的小故事、科學故事、詩歌以及關於動物或日常生活方面的童話那些短小、生動、易背誦的句子對他們來說,特別有用。

    第三、每個月帶著孩子去幾次圖書館、讓他自己選擇愛看的書,每次最好陪他待上兩個小時左右。

    7、如何糾正孩子的挑食行為?

    孩子挑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必須透過正確的方法改變孩子挑食的壞習慣。

    首先經常變化花樣、調整口味以及創造愉快的進餐環境等,或者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誘導孩子懂得吃各種食物的好處,從而引起孩子的食慾。

    其次,讓孩子參與做飯,買菜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來選擇愛吃的,並一起洗萊擇萊,再一起享受勞動成果。

    第三,合理安排和指導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數量。儘裡減少或逐新取消零食,不要孩子餓了就給零食吃,適當的餓他一次,他也許就會改變。切記不要逼迫孩子吃某種食物以免加深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反感,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8、如何養成讓孩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首先,改變蔬萊的形式。包成包子、餃子或者成蔬菜汁。

    其次,孩子對顏色和形狀都比較敏感,還可以搭配顏色和形狀,透過感官刺激來吸引他的注意,從而促進他們的食慾,家長們以身作則,在飯桌上津津有味地吃蔬菜,也會給寶寶帶來有益的影響。

    9、如何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是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影響著他的身體健康,家長應高度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的,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比如打噴嚏、哈欠時捂住嘴和鼻子;擦鼻涕要輕聲;飯前、便前、便後、放學回家和玩耍過後都洗手等好習慣。

    要培養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首先要讓孩子有自己專用的生活衛生用品。要督促孩子自己使用、自己收拾。

    其次。家長要認真督促及時提醒。從小事做起,長期培養,逐歩就會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了。

    10、孩子很小氣的壞習慣怎樣糾正?

    小氣並非是小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大毛病,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環節。如果任由甚至鼓勵寶寶小氣,會對寶寶情商與人格的發展存在不利因素,嚴重者會影響寶寶長大後人際關係的培養。針對孩子小氣的壞習慣,家長可以經常邀請朋友們的或鄰居們的孩子來家中玩,引導鼓勵孩子拿出玩具、食品等與小朋友們分享。開始時。可以讓孩子拿出他玩了的玩具出來,以後逐漸鼓勵孩子拿岀最好的東西與朋友分享。當家裡有好東西吃時,不要歸他一個人吃。最好按家人分出幾份,他只能享受其中的一份,不能讓他多得。孩子會因表揚而進步,平時多用表揚和鼓勵來增強孩子大方的行為和意識。

    11、如何讓孩子養成願意分享的好習慣。

    首先真正的分享是建立在對他人關心和體察的基礎上的。因此寶寶首先要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思想,オ能做出適宜的分享行為。比如當寶寶不願和同伴分享玩具時,不妨讓他想想自己沒有玩具時會有有什麼感受,以此來鼓勵寶寶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其次,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把自己看到或聽到的一些有意義的事講給寶寶聽、讓寶寶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使寶寶在替移默化中獲得情感分享。

    第三,爸爸媽媽在一日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寶寶表現出的分享行為,並及時給予正面強化和反饋,要幫助寶寶能能夠在各種情況下不斷地、自覺地產生分享的動機和行為。

  • 5 # 春風君

    在面對孩子的壞習慣時候,家長往往會很頭疼。但是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我先和你分享個故事吧,這個故事也許可以給你的教子生活帶來一些幫助。

    故事是這樣的。我有一個朋友有兩個孩子,他的兒子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處處都讓人覺得他與眾不同,經常幹一些令人心煩的事,經常欺負妹妹和別的小夥伴,於是這位朋友找到我想讓我給他提供一些管教孩子的辦法,他對我說:我那個兒子很討厭,他不但經常喜歡嘲弄別人,連吃東西都要與其他的孩子不同,他明明知道我討厭他的一些行為,可是他偏偏那麼做,好像是專門在氣我。聽了他的話,我感到很奇怪,孩子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會讓父親生氣,他的行為也太與眾不同了,於是我提議去看看這個孩子。那天我和朋友一家共進午餐,在飯桌上,我仔細地觀察這個孩子,我發現這個孩子在吃麵包的時候把麵包皮細心的剝下來,然後右手把它捏成一個球形,而把剩下的部分丟在盤裡,與此同時還得意洋洋地對母親說媽媽我把麵包皮剝下來了,他的母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就斥責他說:“你這孩子怎麼總是惡習不改呢?今天竟然還當著客人的面,這樣做!”

    這時他的父親馬上要發怒了,我趕緊給朋友使了個眼色,暗示他不要對孩子發怒,用餐完畢後我告訴了朋友一個對付孩子的辦法。到晚餐的時候,孩子仍然故技重施像以前那樣閒悶,包皮剝下來吃掉後對母親說媽媽我把麵包皮剝下來了,可是他的母親只說了一句我知道。孩子感到有些詫異的問你們不再教訓我了嗎?“是的”媽媽乾脆的回答。

    沒過多久,我的那位朋友又找到我說孩子現在已經沒有分麵包皮的習慣了,和其他的人用一樣的方法來吃麵包了,他感覺很奇怪,問我是什麼原因?其實道理很簡單。孩子的那種做法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責罵他也覺得是受到了重視,在他的眼中父母的責罵,就是一種獎勵,而孩子表現這種不良的行為就是為了得到獎賞,一旦父母對他的做法不理睬關注,他自己也就漸漸覺得沒趣兒了,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改掉了壞習慣。

    還有一個小男孩兒染上了說粗話的習慣。因為有一個和他一起經常玩的小夥伴常常喜歡跟別人說屁股這個詞於是小男孩就學會了,並且帶回家去說給父母聽。他的父母覺得很討厭,很快就加以制止。但是相反,孩子不但沒有停止說這兩個詞,還連續幾個星期編造出不少關於屁股的話。父母氣憤得不得了,用了很多的辦法來制止他也不管用,後來誰也不搭理他了,當孩子看到說屁股這兩個字已經沒有辦法引起父母的注意的時候,也就漸漸的失去了興趣,再也不說了。

    的確父母的關注就像是Sunny和雨露一樣。孩子的不良行為就像是雜草,如果失去了Sunny和雨露的滋潤,自然雜草也就無力生長了。所以建議你不妨把你關注的Sunny照射在孩子正確的行為上,用鼓勵和欣賞的眼光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營養,相信有一天你會發現雜草不見了,而孩子的生命卻變得那麼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基金怎麼買最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