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雨中看伊人醉

    “黃維”出生於江西,剛開始的時候他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做著教書育人的工作。後來,看到國難當頭 ,他深知國家正處於危急存亡之際,果斷棄筆從戎報考了軍校,畢業後擔任國軍師長。

    在“凇瀘會戰”中,他帶領的軍隊,在淞瀘面對著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日軍,更可怕的是當時黃維的軍隊已經被日軍包圍了,就在日軍得意洋洋,想著吃定黃維軍隊的時候,奇蹟發生了,黃維的軍隊雖然被日軍包圍了,但是,黃維馬上調整作戰計劃頑強抵抗了日軍一個星期!軍隊的數量也縮減剩1000多人了,可是黃維他勝利了,殲滅了日軍倆萬多人,實現了大反轉!就連日軍軍官也對他是十分佩服。

    至於為什麼會被稱為“書呆子”,是因為他受儒家思想影響頗大,做事常用君子之道,因此常被人稱“書呆子”。

  • 2 # 馮傑

    黃維原任第18軍第11師師長,1937年2月由上海乘船赴德國考察軍事,盧溝橋事變後應召回國參加抗戰,輾轉抵達上海前線已是9月下旬。沒過幾天,黃維便在戰場上接任第67師師長。在這之前,第67師師長李樹森在滬西與日軍爭奪羅店的拉鋸戰中負傷,旅長蔡炳炎、團長李維藩陣亡,官兵傷亡極大。此時,羅店全鎮已經毀於戰火,成為一片焦土。趁敵機不能活動的晚間,黃維經常指揮所部發動夜戰,奪回白天喪失的陣地。鑑於第67師減員太多,上級抽調駐防在後方的第99師官兵三千多人及時補充前線,黃維又組織幹部到後方和醫院動員組織大量本師和其他師的傷病癒歸隊士兵,一併調整補充。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訓,第67師基本上恢復了戰鬥力。11月5日,黃維奉命率部增援蘇州河南岸,接替第87師及其以東第3師的陣地。第二天,日軍先用繫留氣球升高到中國軍隊陣地上空,指導炮兵猛烈轟擊,接著又以坦克掩護步兵發起進攻。戰鬥極其慘烈,第402團上校團長趙天民和中校團附葉迪先後身負重傷,少校團附王家駿陣亡,營長、連長几乎傷亡殆盡。直到第五日夜裡,才把陣地移交給教導總隊接替。

    11月11日,第67師再度接到任務,佔領安亭車站附近,扼守蘇州河泗江口公路大橋,掩護上海戰場總退卻。據黃維回憶,“入暮以後,由東而來,由南而來,向西退卻的大軍,漫山遍野,爭先恐後,如潮湧一般向西急行,部隊混亂不堪言狀”。通訊兵好不容易架通電話線,黃維向第19集團軍總司令薛嶽報告情況,突然在電話中聽到槍聲,日軍竟然偷襲到了集團軍總部。快天亮時,退卻部隊差不多透過完畢,工兵也炸燬了泗江口公路大橋,黃維只好帶著殘部向北撤退,後經無錫、宜興、廣德、寧國到達皖南山區。後來聽說薛嶽差點遇難,幸好及時跳車逃過一劫,他的衛士、司機悉數殞命。由此可見,淞滬會戰最後撤退階段,國民政府軍是何等狼狽。

  • 3 # 史論縱橫

    黃維作為黃埔一期畢業生,後來成為國軍中重要的將領,離不開自身的能力,尤其是黃維能夠得到陳誠的賞識,成為土木系中的核心人物,三十四歲就成為國軍主力第十八軍軍長,可以說實力應該是可以的。

    今天,縱橫就來介紹介紹黃維將軍以及其在淞滬會戰中的表現。

    書生意氣,黃埔圓夢

    要說黃埔一期裡面比較有書生意氣的,應該就是黃維了,和一般的學員不同的是,黃維早年是師範學員畢業,並且在鄉里小學擔任教員。

    後來輾轉來到黃埔軍校,並且成為黃埔一期生,黃埔一期是很危險的,畢業就參加了東征北伐,由於在戰場上的良好表現,黃維受到陳誠的青睞,逐漸提升,可以說,黃埔造就了黃維,陳誠成就了黃維。

    都說書生百無一用,黃維在從軍之後,也的確存在這樣的毛病,書生意氣太重。

    黃維的書生氣在國軍中是出了名的,當時杜聿明帶兵遠征緬甸,結果回來的時候喪亡慘重,上面讓黃維去看遠征軍的損失,杜聿明當然是想少報點損失,這樣也好交代,為此,還宴請黃維,想讓黃維給點面子,大家都是黃埔走出來的,結果黃維一點沒有手下留情,該怎麼報就怎麼報。

    黃維在黃埔時期和陳賡是同班同學,在淮海戰役被陳賡打敗被俘後,竟說:"敗在陳賡手上不算冤枉,陳賡是我的同班同學,在學校裡我就比不過他!"可見黃維身上的確有一股書呆子氣。

    抗日戰場,羅店絞肉

    然而,就是這樣的書呆子氣,就是這樣默守陳規的人,在抗日的淞滬會戰中卻大放光彩。

    在淞滬會戰中,前期的主力是國軍精銳,宋希濂、王敬久、孫元良的第36師,第87、第88師。但是沒有抵擋住日軍的攻勢,於是羅卓英的第十八軍前去支援,第六十七師的任務就是對羅店的爭奪,守住羅店,整個戰場才能得活,

    羅店雖然只有彈丸之地,但是卻是淞滬各個戰場的交通樞紐,一旦羅店失守,則上海戰場的各軍很可能被分割包圍,老蔣下了死命令,羅店至關重要,全體將士有進無出,有敵無我,不成功便成仁。

    當時第十八軍六十七師的師長李樹森在羅店陣地上堅守五個晝夜,無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在戰場上相繼陣亡一個旅長,兩個團長,師長李樹森也身負重傷。

    在全面抗戰爆發前,黃維本來被安排到德國深造,結果戰事爆發,國內用人之際,黃維就被調回來了,並且直接被安排到了淞滬戰場上,接替李樹森成為十八軍六十七師師長。

    黃維接替後,更是奮勇殺敵,堅決抵抗,在8月28日陣地被日本佔領,第二天黃維就奪了回來,雖然沒過多久又被日軍佔領,但是緊接著,又發生激烈的爭奪,黃維作為一個書生,充滿了那種不服輸的執著,就是那種書呆子氣,讓黃維抱著誓與羅店共存亡的決心,一直給予日軍沉重的阻擊。

    雖然第六十七師損失慘重,但是黃維的名聲,第十八軍的名聲,中國軍人的風采,都被展現了出來,黃維也因此一戰成名。

    戰爭是殘酷的,面對戰爭,面對敵人只能以更殘酷的方式進行回擊,從氣勢上,從心理上壓制住敵人。黃維作為一種書呆子式的將領,恰恰有的就是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而這一點,正是當時大部分軍隊所缺失的。

  • 4 # 湘西小木魚

    淞滬會戰是抗戰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中日雙方投入上百萬兵力(中方80多萬,日方20多萬),打了三個多月。日本海陸空全出動,中方也是投入了最精銳的部隊,最後中方戰敗,可是平心而論,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還是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黃維也是一個。

    陳誠靠著18軍起家,而18軍在淞滬會戰中是大放異彩的,其中下轄的67師師長黃維更是在羅店爭奪戰中敢打敢耗而一舉成名。多年後,提到淞滬會戰,他這樣說:

    我當時擔任十八軍六十七師師長,在羅店死守一週,打到最後,手下三個團長,一個戰死,兩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非常慘烈......一,黃維接替李樹森,成為67師師長。

    黃維以前是小學教員,後來去了廣州,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戎馬倥傯的一生也是屢次立功,所以上升很快。他20歲當團長,25歲當旅長,34歲當上了五大王牌之一的18軍軍長,44歲就在陳誠的舉薦下,當上了十二兵團司令。

    大家都知道,土木系陳誠的政治資本正是18軍,18軍也是在淞滬會戰中聲名鵲起的,打得比較好的戰役就有羅店爭奪戰和寶山保衛戰,而黃維正是打羅店爭奪戰的18軍67師師長。

    其實原本67師師長是李樹森,受傷後才讓在德國深造,被提前叫回來的黃維接替他繼續打。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書呆子會竭盡全力死耗在羅店,因而也一舉成名。

    二,羅店爭奪戰,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羅店爭奪戰是黃維的成名戰,既然是成名戰,肯定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黃維靠的是將生死度外的敢打敢耗,硬生生在這裡打了一星期,血流成河的羅店成了名副其實的"血肉磨坊"。

    在你爭我奪的拉鋸戰中,黃維把能用的人包括文書、炊事員都叫上了,打到最後,67師活著的人還湊不夠一個團的兵力,三個團長一個戰死,兩個重傷。

    他在戰後受到了嘉獎,不過也落下了書呆子的名號,說他太迂腐,不知道變通,犧牲了一些原本不應該犧牲的人,我倒是覺得他這個精神可嘉。

    黃維性格耿直,但是脾氣倔強,1975年才被特赦,是最後一批被特赦的人。怎麼說了,要是他能夠變通一點,估計會提前很多年被放出來了,但是他不太服管教,在獄中還抄寫《石灰吟》明志了,出獄後,也是一個頑固的人。

    所以很多人才說黃維一輩子都是個書呆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學習靜不下心來,不專心,浮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