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林儲菇涼
-
2 # 中醫歐宇芳
有關係。一般共濟失調由小腦病變引起,比如小腦梗死,出血,萎縮等都會引起,還能引發頭暈。但是頭暈的病因卻有很多,腦部病變和其他系統疾病都可以引發,常見的如腦動脈硬化,頸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高血壓,梅尼爾綜合症,冠心病等等
-
3 # 段延峰身心健康法
受邀回答:段延峰 中華反射學專家、國家首批高階反射療法師、國家公共營養師(二級);擅長肌肉整復術療法、中醫針灸獨穴療法、中醫瀉血療法、中醫火療健康法、中醫足反射療法;國內外二十多年的臨床實操教學,《人民日報》、《黑龍江衛視》、《全俄電視臺》、《阿穆爾真理報》等新聞媒體給予報道。現任:黑龍江省反射療法協會會長。
問題分析:小腦共濟失調是怎麼回事,大家要先了解小腦在我們人體中的解剖位置,也就是長在我們人體的哪個部位?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我們人體的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位於顱腔內。腦的結構組成由:端腦(大腦)、間腦、小腦、腦幹(中腦、腦橋、延髓)共4大部分組成。由神經細胞核(或是神經中樞)上下行的神經纖維束連線了端腦、間腦、小腦和腦幹,把腦的各部分聯結成為一個整體。
今天我們主要看小腦(如圖),大腦的後下方,顱後窩內,延髓和腦橋的背面。可分為中間的蚓部和兩側膨大的小腦半球。小腦表面有許多大致平行的淺溝,溝間為一個葉片。表面的灰質為小腦皮層、深部為白質,也稱髓質。白質內有數對核團,稱中央核。
小腦的生理功能是人體運動的重要調節中樞,調節肌緊張,維持身體平衡;控制肌肉的張力和協調;和大腦同時影響運動的起始、計劃和協調,當然也包括了確定運動的力量、方向和範圍。小腦完成其自身大調解器的功能,是與端腦、腦幹和脊髓之間的傳入和傳入聯絡,參與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等隨意運動的協調。
我們從小腦的生理功能來看,如果小腦有問題功能受損主要表現在醉漢步態、步態不穩,走路站立一定會搖晃、不穩,頭暈頭痛等共濟失調。同時,有可能還會引起小腦性語言共濟失調障礙,比如表現在有鼻音,語言緩慢等。
問題解決:
一、小腦共濟失調如果是器質性或是細菌性感染,必須去醫院手術或是藥物治療。
二、小腦共濟失調如果是功能性的,我們可以採用中醫足反射療法康復;肌肉整復術療法(用中醫的“骨錯縫、筋出竅”原理,檢查康復患者的上位頸椎問題。)
㈠、中醫足反射療法康復法
1、小腦反射區(如圖)
(1)、反射區定位:位於雙足大踇腳趾遠節趾骨下外緣處。
(2)、操作手法:一手持腳,另一手用拇指指端施力由前向後推壓30次。
(3)、治療範圍:小腦共濟失調,小腦萎縮,反應遲鈍,語言障礙,肌肉萎縮、肌張力緊張,腦梗後遺症等。
2、頭部(大腦)反射區(如圖)
(1)、反射區定位:位於雙足大踇趾趾腹全部。
(2)、施術手法:施術者一手持腳,另一手用單示指勾拳法食指關節頂點施力,由前往後刮壓30次。
(3)、治療範圍:失眠多夢,頭暈頭痛、思維反應慢,高血壓、低血壓,精神不集中,偏癱後遺症等。
㈡、肌肉整復術療法(只要用中醫的“骨錯縫、筋出竅”原理,檢查康復患者的上位頸椎問題。)
(1)、檢查部位(如圖):頸部C1~C4,看是有小關節紊亂、錯位。
(2)、施術手法:運用肌肉整復術療法之定點固位法,用拇指或中指定位住錯位椎體的橫突,靠患者頭部側屈環轉等自動復位康復。
(3)、治療範圍:小腦共濟失調,失眠健忘,常年疲勞,耳鳴眩暈,高血壓、溼疹、痤瘡粉刺,牙痛、頭暈頭痛等。
回覆列表
你好,共濟失調是神經系統疾病,是由於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諸多病因而引起的如深感覺前庭系統以及小腦和大腦損傷等,都會引起共濟失調。因此患有共濟失調症狀時,可引起頭暈現象。對於共濟失調患者,大多數採取支援療法和結合外用針刺治療,以及體療及肢體功能鍛鍊等方式。共濟失調患者在以調理和治療為主的基礎上,還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經常熬夜和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