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藍的天空鴨

    隸書,又稱為“史書”、“佐書”或“八分”,是繼篆書而興起的一種書體。它源於戰國,孕育於秦代,形成於西漢,盛行於東漢。它由篆書省易、簡化、演變而成,風格多樣,歷史悠久,既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古隸和今隸是指隸書的分期而言。隸書按其歷史發展分為古隸和今隸兩個重要時期。古隸又稱秦隸,是隸書的韌創期,指秦至兩漢初期的隸書;今隸又稱漢隸,是隸書的成熟期和興盛期,指東漢時期的隸書,是隸書的主要代表。 隸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及秦漢時的楚帛書和竹簡上,就出現有寫法草率、字形扁平、體式簡略的字型。當時的空印、貨幣、陶埴、銅器、刻石上也有打破篆書用筆和結構的簡約文字,這可以看做是古隸的先導。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是案隸的代表,它包含有大量篆書的體勢及筆意。它介乎於篆隸之間,已經完全衝破了秦篆的約束,寫來自然隨意。其特點是:減少盤屈,化繁為簡,同者漸方,字形從狹長漸變為正方,個別字亦有蠶頭碟尾的雛形。西漢初期繼承秦制,其中包括文字制度,所以西漢的隸書與秦隸無太大的區別。其隸書猶有篆意,但明顯減弱,已逐步將圓轉改為方折,有的字型已呈方形並出現逆入平出、蠶頭磔尾和上挑的筆勢。筆畫的粗細變化十分明顯,形體質樸厚重。《五鳳刻石》及《菜子侯刻石》為西漢隸書的代表。《五鳳刻石》又名《魯孝王泮池刻石》,漢宣帝五鳳二年(前56)刻,現存山東曲阜孔廟。此碑年久而剝落,但隸法高古,體勢方正,結字茂密,用筆奇放,易圓為方,粗細不拘,章法自然,是篆隸嬗變時的風貌。《菜子侯刻石》,新莽天鳳三年(16)刻,隸書7行,有界格,現存山東鄒縣孟府。筆道義細迢動,無蠶頭磔尾,結體寬博,氣息樸厚古拙。西漢末年,完成了隸變的任務,隸書完全成熟。 隸書進入東漢,發展為全盛時期。東漢隸書在秦隸和西漢隸書的基礎之上進行改易,開始有意識地追求齊整和美觀。點畫波磔分明,篆意完全脫盡,結體多為扁平、方正,日趨嚴整精工,波磔分明,左右八分,所以又稱為“八分書”,被普為隸書的楷模。關於隸書,胡小石先生在《書藝略論》中說:“隸書既成,漸加波磔,以增華飾,則為八分。”這句話既解釋了八分,又概括了漢隸的主要特點,左舒右展,分張外拓。東漢是隸書的大盛時期,是隸書發展的頂峰。這一時期立碑之風極盛,民間書手大量湧現,碑碣紛呈,美不勝收,千姿百態,蔚為大觀。書風或平直端穩,應規入涵或舒展華美,爛漫多姿;或斬截嚴正,雄厚茂密;或奇險峭拔,雄放恣肆。 漢代擅長隸書的書法家有幹次仲、蔡邕、師宜官、鍾繇、梁鵠、郭香察、仇靖、仇紼、朱登等,而大量精彩的漢碑卻沒有留下書寫者的姓名,這大概與書碑者的地位低下有關。在中國書法史上還有金文書法時期和北碑書法時期,許多書藝高超的書法家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但他們精湛的書藝和美妙的書法卻有賴金石碑刻而得以流傳久遠。 漢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奠基時代,也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代,其特點在於造成了一種書法文化氛圍,書家輩出,書體皆備。漢承秦制,在嚴肅鄭重的場合仍沿用篆書,但佔統治地位,被廣泛使用,能代表漢代整體書法風貌的還是隸書。在隸書定型化的同時,草書、行書、楷書也在隸書的基礎上應運而生。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及秦篆是漢字書法的古文字階段,隸書的出現開了今文字的先端。所以,隸書便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上承先秦,下啟魏晉,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它徹底改變了小篆以前古文字的面貌,使漢字進一步點畫化和符號化。隸書的定型化被稱為“隸變”,它是繼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之後,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次大變革。把篆書的多圓轉變為隸書的多方折,將縱長取勢變為寬扁見長,有意識地運用誇張手法,或增或減,或收或放,以增華飾,這是隸書不同於篆書的特點所在。所以,隸書的完全成熟,被認為是書法自覺時期的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乳餵養奶水變少、質量差,和什麼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