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揚卡特
-
2 # 一本夏聊歷史
對於王安石和蘇軾這兩個文壇大佬,我只有崇拜之情,他們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二,文學成就自然不必說。文人與文人之間大多是相互欣賞的,王安石同蘇軾也是如此。那麼王安石同蘇軾之間有沒有個人恩怨呢?
我個人認為是有的,王安石與蘇軾的才氣,不是今天問題的重點,蘇軾正因為太有才,年輕時狂傲一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知道王安石那也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但有非凡的文學成就,而且還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要比才氣,蘇軾同王安石不分仲伯,但要比政治抱負,蘇軾跟王安石相差十萬八千里。
王安石比蘇軾大16歲,對於蘇軾這個後起之秀,也是非常欣賞的,雖然蘇軾也時不時的在王安石面前賣弄一下,王安石並不生氣。也許這就王安石對蘇軾的認可。
按說這樣的兩個人應該會成為人生的知己,可事實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王安石變法‘’時,蘇軾極力反對,他選擇站在舊黨一邊,攻擊改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王安石和蘇軾的生平。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臨川出了很多名人,如湯顯祖、謝逸等,因此也稱為才子之鄉。王安石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
1042年,王安石中進士,先後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在崗位上表現不錯,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認可,公元1069年,任參知政事,1070年出任宰相,開始變法,變法遭到守舊派的極力反對,守舊派代表人物有歐陽修、司馬光以及蘇軾等。1074年王安石被罷黜宰相職務。不久後宋神宗再次起用,可不久又罷相,1086年去世,變法徹底廢除。
王安石在散文上有突出成就,他的散文簡潔精悍。其詩含蓄深沉,自成一家,後世稱之為“王荊公體”。著作有《王臨川集》和《臨川集拾遺》等。
2、蘇軾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稱東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 。 1057年蘇軾中進士,先後在鳳翔、杭州、徐州等地任過職,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哲宗即位後,任過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後來被貶惠州、儋州,1101年北還途中,病逝在常州。 蘇軾在詩、詞、書、畫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可他就是不會做官,著作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和《東坡樂府》等傳世。
說到底王安石和蘇軾的恩怨主要在政治上,王安石變法時,王安石是宰相,蘇軾在官場地位很低,他們之間並不會出現權力鬥爭。但王安石的改革被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反對,形成了新黨和舊黨之間的長期鬥爭。在這樣的鬥爭中蘇軾是站在舊黨一邊的,這讓王安石非常不舒服,於是蘇軾多次被新黨貶職流放,蘇軾雖然對王安石新黨的打擊有不滿,但他還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他們之間的恩怨我認為還是來自人生觀的價值取向。
回覆列表
兩人還真有個人恩怨。
元豐元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受到誣陷,被逮捕入獄,擇期問斬,除蘇轍外,無人為其辯護,此時,身處江寧的王安石得知此事後,想到國家危難,想到蘇軾的才情,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趕至京城,將自己的親筆書信呈給皇上,保住了蘇軾,也為後世保住了一位文壇巨匠。
所以兩人個人有救命之恩!
元豐三年,蘇軾奉命從黃州調往汝州。途徑江寧,想起救命恩人王安石就住附近,於是專程拜訪王安石,從而把以前為政見不同的分歧,化干戈為玉帛,王安石聽說蘇軾要來江寧,馬上風塵僕僕趕到渡口與蘇軾相會。兩人在江邊煮酒談詩,通宵唱和,相談甚歡。
兩人的政見不合,當初王安石變法,起初蘇軾是持反對意見的,所以提了不少意見,但王安石變法時期,承擔的責任巨大,所以對反對意見多加壓制,而沒有合理協商,也造成變革最終失敗,但是兩位集文學和政治卓見於一身的風流人物,從未成為真正的敵人。二人的初衷無非都是為了風雨飄搖的大宋江山,王安石與蘇軾,相互敬佩,相互欣賞。
所以個人之間只有情義,沒有私人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