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車迷

    篆書在秦代形成了規範的文字。秦代對文字的改革是歷史上的一大貢獻。而篆書是連線古文字和今文字的一座橋樑。

    篆書在歷史發展中是如何延續的?漢代時人們認為篆書的結構、用筆死板,於是字型發生改變出現了隸書。漢魏時期小篆的發展低迷、衰微。到了唐代,李陽冰非常喜歡篆書,他的代表作有《三墳記》、《城隍廟記》、《拪先塋記》等,使篆書得到振興,成為歷史上篆書的一個高峰。作品很值得欣賞、 借鑑、學習。 宋元時期篆書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宋代是金石大盛時期,研究古文字,而元代復古之風盛行使都篆書又興微波,明代秉承元代也沒什麼大變化。

    到了清代鄧石如的出現使篆書大振,名家很多,也出現了很多值得學習、鑑賞的作品。清代寫篆書的第一人是王澍,早期寫得最好的是錢坫,後來有很多人喜歡篆書,把篆書寫的非常精美以致出現繁榮。

  • 2 # 書法內參

    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周代金文和石鼓文為代表,至秦始皇統一文字,刪繁就簡演變成小篆,小篆是秦朝的官方專用文字,民間不能使用,秦始皇五次東巡,沿途刻碑紀功如《嶧山碑》等,用的都是小篆體,李斯是當時的代表書家,這是篆書的第一個高峰期。漢代隸書興起,篆書沒落。至唐代經濟昌隆,文藝繁榮,書法上草書和楷書達到巔峰,篆書也出現了一抹亮色,代表書家作品如李陽冰《三墳記》等,為篆書第二高峰期。之後宋、元、明再度沉寂。至清代出現文字獄,文人學者憚於為文,將精力轉向金石考古訓詁之學,加上之後甲骨文的發現,為篆書的復興提供了契機,代表書家錢坫、鄧石如、吳昌碩等,為第三次高峰。

  • 3 # 剖析與建構

    說說篆書,我認為篆書的高峰,只有一個就是清代。

    秦代的時候,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並沒有獨立出來,那個時候書家寫字,只有樸素的審美觀作為基礎:布白均衡,左右對稱,上緊下松,上疏下密,也就可以了。

    現在見到的秦代刻石,那是作為官方書體推行社會的,作為學童習字的範本,同時,它的作用是為秦始皇歌功頌德,所以不得不嚴謹。

    至於詔版,權,量,就草率的多了。

    這個時代,文字的實用性很強,人們寫小篆,那是一種時代使然。

    所以,愚以為算不得高峰。

    隨後的漢,魏,二晉,南北朝,隋。篆書因為其莊嚴,神聖的象徵性,多用在碑額,官署題榜,皇室寶器上等。

    這個時期,沒有多大的起色。

    唐代,出了和李陽冰,他這個人比較自負。現在有一部分學者以為,李的篆書水平一般,只不過在唐代做篆之人不多,凸出了李而已。

    後來的徐鉉,徐鍇兄弟。

    元代趙孟頫復古思潮影響了一批人。

    明代有個擅寫草篆的趙宧光。

    都並沒有太大的作為,畢竟一人之力,難扛潮流。

    清代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有朱彝尊鄭簠的上追漢隸,開風氣之先。

    接著理論上阮元的尊碑抑貼,實踐上有金農的以碑破帖,到了鄧石如一出,“三尺豎童,僅解操筆,皆能為篆。”

    鄧石如的貢獻,從這裡也可以窺得一二。就像現在的田,整個社會都在傳他的字帖,不管寫的好不好,他都是也是很厲害的!

    篆書是神秘高古的文字,這個魔咒被鄧石如破解了。

    然後,他的弟子吳讓之,恪守鄧法。

    鄧是以隸法入篆,而學鄧的趙之謙,則以造像法入篆,更上一層樓。

    晚清的吳昌碩,誰人不知呢?

    可以說,清代完全可以稱得上篆書的一大高峰。

    一種書體,在某個時代盛行,如金字塔一般:塔基是眾多書家群,塔尖是集大成者,他們成功的進行了新的探索並取得成就,從而影響後世。竊以為,這才算是高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幸福樹不知怎麼開始掉葉子了,是澆多了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