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明末清初,韋昌輝的祖先從廣東避難至廣西,定居金田,家裡很有錢,但是在封建社會中,權力才是至高無上的,有錢,有卵用!

    而到了韋昌輝這一輩,更是經常受到當地的大戶人家聯合當官的欺負與敲詐,這激起了韋昌輝的反抗情緒。

    恰好,跟洪秀全一起傳教的馮雲山路過他家,經過馮雲山的一番說辭,韋昌輝立馬加入拜上帝教。

    此時的韋昌輝,就和桃園三結義的張飛差不多,散盡家財,為兄弟們打造武器,史載:開爐火打刀槍,共除妖魔。

    金田起義爆發後,韋昌輝的職責是軍政合一,而且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大家對韋昌輝是畢恭畢敬,以致滿清官府,一度認為韋昌輝才是逆首,上報奏摺的名字排位,還在洪秀全之上。太平天國的前期發展很快,韋昌輝的位子,也一直很靠前。

    洪秀全是天王,號萬歲。東王楊秀清九千歲。西王蕭朝貴八千歲。南王馮雲山七千歲。北王韋昌輝六千歲。翼王石達開五千歲。

    而在1852年,蕭朝貴、馮雲山相繼犧牲,韋昌輝便成了天平天國的第三號大人物,加之常常外出征戰,手握重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受到猜忌也是在所難免。

    猜忌韋昌輝的,不是洪秀全,而是楊秀清。因為在這個時候,楊秀清已經集教權、政權、軍權於一身,從一定意義上說,他架空了洪秀全,成為太平天國的實際首領。

    楊秀清是怎麼做到的呢?

    很簡單,他造勢造出了一個‘天父下凡’的幌子,讓人相信了他是天父在人間的代言人。要知道,洪秀全也才是天父的次子,楊秀清的這種做法,顯然凌駕於洪秀全之上。

    這就不得不懷疑,歷史上記載洪秀全定都南京後,整日整夜與2000名美女飲酒作樂好不快活,到底是有此雅趣還是逼不得已?

    因此,對於楊秀清來說,韋昌輝絕對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雞蛋裡挑骨頭,常常為了小事責罵韋昌輝,甚至有一次還將韋昌輝杖至臥不能起。面對這種情況,韋昌輝能怎麼辦?

    只能認慫啊!

    慫到什麼地步呢?就是兩人在一起論事,楊秀清稍有自鳴得意之語,韋昌輝立即下跪恭維。

    洪秀全雖然沒有了多大實力,但是關於韋昌輝的事情還是知道的,所以在1856年,密令韋昌輝回京誅殺楊秀清。

    韋昌輝接旨後,率領3000精兵,星夜馳回,控制南京的主幹道,帶著怒火夜襲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其全家。

    接著,韋昌輝心生一計,假借洪秀全的旨意說他濫殺,杖責四百,請在南京的楊秀清親屬舊部觀看,楊秀清的親屬舊部信以為真,跑來數千人,韋昌輝手起刀落,命人趕盡殺絕!

    其後兩個月,韋昌輝繼續誘捕,屠戮2萬人。

    這就是天京事變!

    石達開趕回南京,指責韋昌輝殺戮太甚。韋昌輝一不做二不休,嚇得石達開連夜逃出南京,留下全家妻兒老小數十人,被韋昌輝殺了乾淨!

    為了復仇,石達開起兵靖難,而洪秀全這時,才出來和稀泥,一邊安撫石達開一邊制止韋昌輝。很顯然,石達開與韋昌輝的矛盾,已無法化解,洪秀全是帶著韋昌輝將錯就錯滅了石達開,還是殺了韋昌輝給石達開一個交代?

    人心隔肚皮!韋昌輝不敢把希望全部寄託在洪秀全身上,決定冒險一搏。

    他在南京,兩個月的殺戮樹立了威望,只需宰了洪秀全,再大肆封賞,抵擋住石達開的攻擊,他將會變成天平天國的“王”!

    此等時機,千年難遇。韋昌輝率兵圍攻天王府,勢必要殺了洪秀全,只是洪秀全棋高一著,手中有一支精銳護衛,“秀全兵拒敗之”,擊敗並活捉了韋昌輝,最後將他五八分屍。

    站在後世的角度上看,天京事變是天平天國轉折點。

    但是在當時,洪秀全只能假借韋昌輝的手除掉楊秀清,才能真正掌握天平天國的大權。

    只是,一番謀劃之後,楊秀清、韋昌輝死了,石達開心灰意冷出走西南,以曾國藩為首滿清勢力死灰復燃……

  • 2 #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主謀是洪秀全 但韋昌輝最後殺紅了眼 連不相干的石達開也想一起幹掉 石達開懼怕逃走後 韋昌輝又懷疑是躲進了天王府 又帶兵想進天王府搜人 所以才被洪秀全猜忌之下判了死刑

  • 3 # 一塵幽夢

    可以這樣說主謀是洪秀全,執行人是韋昌輝,因為這麼大的事情沒有天王的指示,韋昌輝是不敢做的因為他要殺的是九千歲東王楊秀清,最後殺人殺的眼紅了,連翼王石達開也要殺。洪秀全主謀無疑。

  • 4 # 巖巖說史

    對於“天京事變”爆發之具體原因,由於史料、文獻、檔案的缺少,現在很難還原出事實真相。但是,有一點應該是可以肯定的,即是韋昌輝、秦日綱等發動此次政變是“奉詔行動”,也就是奉洪秀全命令辦事,起兵誅殺楊秀清。在實行“軍師負責制”的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身兼正軍師一職,還可以節制諸王,儼然就是太平天國的實際領導人。此外,東殿集團掌握朝中各要職,控制天京防衛,京城遍地都是東王之人。

    試想,若是沒有洪秀全“誅楊聖旨”,韋昌輝、秦日綱等怎敢回來誅殺楊秀清,而且每人只帶三千來人。要知道,東王在京城的軍事力量相當強大,如果誅殺行動失敗,這幾千人壓根無法抵禦東殿軍隊。再則,韋昌輝回到京城後,大呼“奉詔討賊”,洪秀全事後也對北王“奉詔討賊”之事閉口不談,等於預設。所以,韋昌輝、秦日綱敢於發動“天京事變”,必定是得到了洪秀全的密詔,否則肯定不敢行動。

    有意思的是,韋昌輝、秦日綱在發動“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卻沒有公佈“誅楊密詔”,宣佈楊秀清是亂臣賊子,承認此次政變合法性,導致韋昌輝、秦日綱處境尷尬,只好擴大事態。那麼,洪秀全為何不釋出聖旨呢?他在猶豫什麼?在“縱橫國史”看來,有兩點原因很重要。

    洪秀全不公佈“誅楊密詔”,可能是想趁此機會奪取最高權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專制君主。天才宣傳與組織家馮雲山在設計天國政體時,考慮到明清專制主義集權所帶來的弊病,於是決定實行“軍師負責制”,天王作為國家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是天國統一的象徵。軍師,類似秦漢時期的丞相,掌握國家行政大權。此外,洪秀全並沒有真正參與到桂平紫荊山區拜上帝教建立工作,除了燕王秦日綱是他拉攏外,剩下都是馮雲山組織起來。因此,洪秀全並未掌握國家大權,至少在“天京事變”之前是如此。

    在洪天王看來,無論是楊秀清、韋昌輝,還是石達開當“軍師”,自己虛位元首的身份還是不會改變,依然無法染指國家大權。如果公佈“密詔”,那“天京事變”就此停止,不會再有人敢擴大事態,否則就是公開違抗聖旨,那就是人人得而誅之,天國的亂臣賊子。可以說,洪秀全是有意識地想擴大事態,讓這幫手握重兵的王爺自相殘殺,最後由自己出來收拾場面,掌握國家權力。那麼,洪秀全為何會確定只要“密詔”不公佈,那事態必然會擴大化呢?這還得從天國特殊之政體說起。

    既然國家行政權掌握在“軍師”手裡,那“軍師”們必定會因權力爭奪而產生衝突,甚至兵戎相見。要知道,楊秀清是“左輔正軍師”,韋昌輝也是“軍師”,號稱“後護又副軍師”。此外,永安封王時搞“實封”,也就是各諸侯王擁有實際領地,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行政官僚機構,負責管理轄區內部之事。也就是說,各諸侯相對而言是獨立的,類似西周時期的諸侯國。

    在楊秀清主政時期,東殿集團勢力最大,儼然充當了太平天國的中央行政機構,掌管太平天國一切要務。因此,東殿官員地位很高,同樣官職,其等級要高於北殿、翼殿、燕殿,這使得東殿官員無形之中便有種優越感。楊秀清死後,東殿集團群龍無首,要麼垂死掙扎,要麼就放下武器,歸順北殿、翼殿、燕殿,集團領導自願放棄權力。此時,如果洪秀全釋出“聖旨”,宣佈楊秀清罪行,那他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只能承認繼承事實,否則必死無疑。反過來說,如果洪秀全保持沉默,沒有宣佈“誅楊詔書”,那結果必定雙發火並。道理很簡單,沒有天王“詔書”,韋昌輝誅殺楊秀清就名不正言不順,就是陰謀家,強大的東殿集團必定不會嚥下這口氣,傅學賢、吉成子等肯定號召東殿士兵和北殿幹一場。

    韋昌輝、秦日綱平時對楊秀清專權跋扈之作風頗為不滿,尤其是韋昌輝,經常無緣無故就被楊秀清以“天父下凡”之名義杖責,搞得一點面子都沒有。所以,一旦傅學賢、吉成子率領在天京的東殿士兵與北殿開戰,韋昌輝、秦日綱等必定全力以赴,而後將事態擴大化。後來事件發展,也正是如此。而一旦韋昌輝、秦日綱等大開殺戒,石達開必定會從武昌前線回來“勸阻”,乃至指責。如此一來,北王和翼王之間矛盾激化,甚至公開對抗。此時,如果洪秀全再不出來釋出“誅楊密詔”,韋昌輝陷入絕境,必定會絕地反擊,乃至將韋俊從武昌調回,而後與石達開展開對決。而韋俊一旦調回,石達開集團沒有絕對優勢擊敗北王,就算勝利也是兩敗俱傷。北殿、燕殿、翼殿火併之後,實力削弱,朝政大權自然就落入洪秀全之手,洪天王也就成為真正的專制君主。

    當然,從“奪權”角度分析洪秀全不公佈“誅楊密詔”,在理論上來說確實行得通,畢竟誰堪願作“虛君”呢!但是,如此“奪權”的話,太平天國必定會元氣大傷,再無翻身之可能;洪秀全就算再昏庸,也會考慮到這點。所以,洪秀全不公佈“誅楊密詔”應該還有更深層次原因。那麼,這原因是什麼呢?其實相當簡單,即是維護拜上帝教信仰。為何呢?楊秀清是“天父代言”人,必要時候他就是天父,是太平天國的最高精神領袖,不可侵犯。如果洪秀全公佈“誅楊詔書”,公開宣佈楊秀清罪行,那就等於說“天父”也有錯,拜上帝教就是愚弄人民群眾的工具,那豈不是自找滅亡嗎?此外,“天京事變”沒過多久,洪秀全立刻給楊秀清平反,還搞個“東王昇天節”,並將自己的第五子洪天佑過繼給東王,承襲爵位。此種做法,無非是為了維護拜上帝教信仰之需要。

    綜上所述,天京事變爆發時,洪秀全不公佈“誅楊詔書”,既是想借此機會讓各大實力派火併,而後奪取最高領導權,更是維護拜上帝教信仰之需要。如果及時公佈“誅楊詔書”,天京事變確實不會擴大化,但自己依然無權,而且拜上帝教信仰也隨之崩潰,天國註定滅亡。可以說,洪秀全也很無奈,因為太平天國的政體設計和建國思想有問題,他也沒辦法。

  • 5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1864年7月,湘軍向圍困了數月之久的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發動了最後的猛攻,城破之前天王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眼看大勢已去,極力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逃亡途中,洪天貴的馬摔壞了,李秀成將自己的馬讓他騎。結果很不幸,他被俘虜了。

    李秀成被擒後,為了太平天國的“復興夢”,他在獄中寫下了數萬字的《自述書》,述說自己參加革命之具體經過,以及太平天國之成敗得失,最後把矛盾指向西方列強,指出洋人才是中華最大的隱患。

    令人稱奇的是,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對天京事變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李秀成指出 “天京事變”的爆發,就是因為楊秀清太過囂張,目中無人,甚至連天王洪秀全都不放在眼裡。洪秀全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密令“首義五大王”的韋昌輝、石達開兩大天王回京,商議誅殺楊秀清之事。並一語道破韋昌輝誅殺東王殿2萬人之謎團。先來看這段原文: “翼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

    意思就是說,可見洪秀全當時還是相當理智,不想因誅殺太多而讓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給清廷可乘之機。讓韋昌輝和石達開只殺楊秀清、楊輔清、楊原清3人便可,不得濫殺無辜。

    而在誅殺東王楊秀清這件事上,北王韋昌輝與翼王石達開是盟友,站在同一條線上。當然,洪、韋、石三人的“反楊同盟”到最後卻演變成了韋昌輝一人單幹,而洪秀全和石達開卻“作壁上觀”,洪秀全坐鎮天王府遙控指揮,而石達開為了不捲入這場內訌,故意遲遲不入京來。

    韋昌輝進城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無奈之下,只好拉攏了一個人——燕王秦日綱。韋昌輝和秦日綱都被楊秀清杖責過,對楊秀清恨之入骨。兩人自然是一拍即合。

    然而,結果卻並非如此,先入城的韋昌輝,聯合燕王秦日綱,率三千精兵殺入東王府後,在誅殺楊秀清的同時,還把東王府上下殺了個人仰馬翻,結果有2萬多無辜人士死於這次政變。

    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一步步走向滅亡,再無翻身之可能。那麼,明明說好只殺3人,為何最終卻誅殺了2萬多人呢?

    世人把“罪魁禍首”都指向狠毒的韋昌輝。其實,事實並沒有客以簡單,這後面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韋昌輝有苦衷。

    在整個東京事變中,洪秀全和石達開都躲在暗處,特別是洪秀全,他並沒有公佈“誅楊詔書”,斥責楊秀清罪行,承認事變的合法性,而是“暗中”讓韋昌輝進行軍事行動。這樣一來,儘管韋昌輝帶兵回京誅殺楊秀清,打著是“奉詔勤王”旗號,是名正言順的替天行道。但是,楊秀清死後,洪秀全並沒有及時公佈詔書來,這樣一來,韋昌輝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了,他自己說“奉詔討賊”,但“罪人”楊秀清伏誅,而洪秀全沒有公佈詔書,也沒有站出來公開表態。單憑韋昌輝一面之詞顯然是很難服眾的。

    其次,楊秀清有“後臺”。

    楊秀清當然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一個太平天國集團最大的集團——東殿集團。天京事變後,儘管韋昌輝第一時間殺死了楊秀清,但東殿集團的實力還存在,東殿禮部尚書護天侯傅學賢、戶部尚書翊天侯吉成子等能調動之在京東殿兵馬約6000人。而當時韋昌的兵馬才3000人,因為沒有天王詔書,韋昌輝誅殺楊秀清屬於“不合理”行為,因此,東殿集團必然會反擊,一方面為楊秀清報仇,另一方面為了生存。同時,東殿集團裡的“二號人物”傅學賢平時仗著楊秀清的權威,囂張跋扈,甚至連北王、翼王都不放在眼裡。而這時,聽聞楊秀清已死,傅學賢的反擊是必然,否則就只能束手被擒的份了。

    事實上,東殿集團也的確馬上採取了行動,他們在傅學賢和吉成子的帶領下,利用街壘與韋昌輝3000兵馬展開激烈的惡戰。因為人數在原因,韋昌輝一度處在下風,情況非常危急。正在這個關鍵時刻,燕王秦日綱帶兵而來,從而幫助韋昌輝扭轉了戰局,最終反敗為勝,將在東殿的6000兵馬悉數殺掉,基本控制了天京局勢。

    就在韋昌輝大開殺戒時,石達開從武昌洪山大營回京了。其實石達開和韋昌輝的關係應該是非同一般的,據李秀玉的自述書裡記載:“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害殺許多之人,在湖北洪山營中,同曾錦謙、張遂謀狼狽趕回京都,計及免殺之事。”可見石達開回京竟然只帶兩人,足以證明他和韋昌輝的私交甚好。

    石達開回到天京後,他明明是密謀者之一,卻“直斥”韋昌輝:“其下何罪?何得盡戮?無乃自戮手足”,並將楊輔清保護起來,公然站在東王餘黨一邊。

    為此,李秀成在《自述書》所說,“天王亦不悅”,北王也“頓起殺心”,一怒之下,他準備幹掉石達開。可惜,石達開早有預防,他連夜縋城而出,跑回安慶號召舊部起來“靖難”,討伐韋昌輝。

    結果,韋昌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因為他的盟友燕王秦日綱在追擊石達開末果後,率軍離開天京去“抗清”去了。失去一臂的韋昌輝當然不是洪秀全的對手,最終兵敗身死,首級被送到了石達開面前。

    因此,韋昌輝之所以把天京事變極力上綱上線,擴大化,從密議時說好的只殺3人,結果卻殺了2萬多人,歷史上把主責都推到了韋昌輝身上,而實際上,洪秀全沒及時公佈“誅楊詔書”才是最關鍵的一步,而石達開隨後的“逼宮”讓事態進一步惡化。因此,主責第一人應該是洪秀全,而主責第二人是石達開,第三人才是韋昌輝。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時,王殺王,連惜字如金的《推背圖》都要碼這麼多字來描寫天京事變!

    可是,細看歷史,這場悲劇,無人配稱主謀!

    天京事變前,人物大約分為三大陣營:

    1、洪秀全陣營。這個陣營的代表人物,除了大boss洪天王,還有秦日綱和陳承榕。

    這兩位是洪秀全的絕對親信。當年,洪秀全在金田站穩腳跟後,委派了3個人回廣東老家接家人來金田。其中,除了洪秀全一個姓黃的親戚,另外兩位就是秦日綱和陳承榕。

    2、楊秀清陣營。

    這個陣營把持著天國事務。但因作風跋扈,此時太平天國諸王沒有站他一邊的。

    3、中立勢力。

    中立勢力,傾向洪秀全,但立場稍有差別。

    韋昌輝:表面對楊迎奉,實際卻屢次向洪秀全“請殺楊秀清”。

    石達開:不建議內訌。他從一開始就沒有介入楊蕭、洪楊之間的明爭暗鬥。

    這說明,當時的天京城,諸王的實際立場全部都是站在天王一邊的。否則洪秀全不可能和他們商量“怎麼處理楊秀清”。楊秀清表面呼風喚雨,但卻始終沒有拉攏這些實力派人物。

    楊秀清也並非沒有意識到危險。他將各王委派出去領兵作戰,調離天京。

    為了防止各王擁兵自重,東王刻意打亂部署,石達開、韋昌輝都帶了許多非本部兵馬。

    這個回合,楊秀清勝,他控制了天京城!

    深度改革,觸犯天王底線。決裂!

    我們從前面“北王請殺,天王不許”可以看出,天王對用極端手段來處理楊秀清持謹慎態度。

    關於洪秀全最終下決心誅楊的原因,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逼封萬歲說”,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萬歲,明目張膽奪位。一個是“告密說”,陳承榕告密,說楊秀清準備造反!

    上述兩個說法都有些撲朔迷離,楊秀清對洪秀全底線的挑戰,有更深原因。

    過去,楊秀清指揮全域性,洪秀全是“宗教領袖”,不至於你死我活。

    不斷挑戰洪秀全宗教領袖地位,使洪痛下殺心!

    但隨著太平天國事業的作大,楊秀清的深度改革。如:廢除“男女分營”,禁止“砸孔廟”、尊重知識分子、暫緩《天朝田畝制度》推行等等,都觸犯了洪秀全宗教領袖的地位!

    絕殺,即將開始!

    “誅楊”組織得很順利,然後呢?

    隨後,洪秀全授權、陳承榕策劃,由韋昌輝、秦日綱、石達開(未實際參加)具體執行。

    洪楊之間,走到這一步,如就此打住,還算是一次正常的權力鬥爭。

    可是,接下來,各位各懷心思的高手們,一起開始了一場拙劣的演出。

    神秘沉默的天王

    在誅殺楊秀清後,當時天京城內的力量對比是:

    東王餘黨2萬餘、原歸東王節制,但非東王黨羽者3萬餘,韋昌輝、秦日綱3000人。

    此時,洪秀全完全是有實力控制天京局勢的。

    從楊秀清倒地的那一刻開始,洪秀全就控制了天京城,可他卻手足無措!

    韋昌輝、秦日綱以天王名義,宣佈韋昌輝等人誅殺東王有罪,請了東王黨羽中最精銳的3000骨幹前去“觀刑”,並在觀刑時予以殺害!

    這個事情說明3點:

    1、洪秀全沒有公開承認誅殺楊秀清是自己的命令,否則就不會下達觀刑這樣的聖旨了;

    2、此時洪秀全完全有機會收復東王餘黨。當時這3000骨幹進入禮堂後,全部繳械,可見對天王是有信任的;

    3、洪秀全此時絕非之前所說的:只殺楊秀清兄弟三人,餘皆不問。至少這3000骨幹的屠殺,他有份!

    失去骨幹的東王餘黨,已經失去了有組織抵抗的能力。此時,已經完全可以停止屠殺了!

    殘暴背後是無奈

    可是,洪秀全的“安靜”,把韋昌輝推到了不仁不義之地。

    沒有天王的命令,韋昌輝、秦日綱擅自殺害東王,是反賊!

    對韋昌輝來說,要求自保,要麼帶兵找天王說清楚(如他最後所做的一樣),要麼就只有繼續組織殺害東王餘黨!

    血雨腥風,再次升級!毫無還手之力的韋昌輝

    石達開回到天京後,指責韋昌輝殺人過多,引起韋昌輝不滿,舉兵要殺石達開,石達開連夜縋城而出出,全家被殺。

    隨後,逃出去的石達開組織兵馬,並“請旨誅殺韋昌輝”。

    要注意的是:石達開與洪秀全之間此時的書信往來不再是“密詔”,而是正式的上書與回書!

    這一方面說明,石達開怕洪秀全到時候又不認賬;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此時的天京城掌握在洪秀全手裡!否則,這種重要、機密的文書,不可能公開傳遞!

    韋昌輝對天王毫無還手之力,迅速就被迫逃跑,被抓住殺掉!

    這再次表明:洪秀全不是沒有實力控制住局勢,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控制局勢!

    秦日綱、陳承榕,被遺落的棋子

    秦日綱、陳承榕,他們從頭到尾都是在執行天王的命令。

    天王說殺楊秀清,他們就殺楊秀清;天王說殺韋昌輝,他們就殺韋昌輝。

    可是,他們怎麼也料不到,他們終究被自己全心效忠的主子拋棄了!

    洪秀全希望保全他們,但在石達開“不殺他們我就卸甲歸田”的威脅下,洪秀全殺害了二人!

    秦日綱、陳承榕,他們知道該如何完成主子的任務,最後,卻連自己的姓名、名譽都全部丟失!石達開,權力的悖論

    石達開回朝輔政,“人心鹹服”。但洪秀全疑心重重,開始制約他,無奈之下,只得出走。

    天京事變,石達開兩次逃出天京城,全家被殺,並徹底被排擠出太平天國!可以說,他的悲劇並非難以預見!

    極權時代,你越是“人心鹹服”,就越是接近“主疑臣死”!

    洪秀全、石達開,知道楊秀清專權的局面必須改變,卻不知該如何重建權力結構。盤點:

    洪秀全是主謀嗎?他發號施令,除掉了楊秀清;乾死了韋昌輝;擠走了石達開!

    可是,他知道如何除掉楊秀清,卻不知道怎麼安撫東王餘黨;能夠制衡韋昌輝,卻不知道怎麼制約他實施屠殺;希望保護秦日綱,卻終究不得不下令誅殺;想要依賴石達開,卻最終引發了大分裂!

    洪秀全,不是主謀,他只是那個開啟潘多拉魔盒的人。

    這部戲,沒有主謀。

    “誅楊”這一場,洪秀全、陳承榕是主謀,可是,他們只想到了殺楊,卻沒有考慮好怎麼收場!從洪秀全不對誅楊事件表態開始,韋昌輝的屠殺、秦日綱的被誅、石達開的威望,“天京事變”就演變成了一場失控的遊戲!

    天京事變前後,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一個個粉墨登場,卻又一個個黯然離去。

    正如太平天國起義一樣,他們擅長“除掉”一個東西,卻不知道怎麼建設一個更好的東西!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天京事變的主謀是洪秀全無疑,但是天京事變擴大化、牽連兩萬餘人卻是洪秀全始料未及的,是為韋昌輝為了自身利益而刻意為之,洪秀全事先很可能並不知情。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自拜上帝教開始便不是一元領導體制,洪秀全雖然是宗教領袖,但是世俗實權卻一直被楊秀清把控。而且,楊秀清和蕭朝貴還利用天父、天兄附體的神棍把戲獲取了架空洪秀全神權的權力。蕭朝貴在世時,尚能與楊秀清相互牽制、維持相對的權力平衡,洪秀全在其中則起到了維持天平平衡的砝碼作用。在蕭朝貴陣亡之後,楊秀清一家獨大,變成了事實上的“太上皇”,不僅掌握著世俗權力,還時不時利用天父附體掣肘洪秀全的神權。而這一切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顯得更加突出。

    洪秀全之所以發動天京事變,其導火索便是著名的逼封萬歲事件。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逐步架空了洪秀全、獨攬大權,把堂堂天王變成了太平天國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閒人”!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楊秀清又利用天賦附體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萬歲背後的意思不言而喻,楊秀清此舉釋放出了一個強烈的政治訊號:“從今天起,我楊秀清和天王平起平坐!”楊秀清與洪秀全的關係原本就非常微妙,此舉讓洪秀全更加是如坐針氈,在洪秀全眼中,這就是楊秀清取自己而代之的實質性第一步!自己隨時有被楊秀清拉下馬的危險。但是,從後來韋昌輝誅殺楊秀清全族時楊秀清幾乎沒有任何準備來看,彼時楊秀清很可能還是處於試探期,尚未準備正式篡位,更多地還是試探洪秀全和眾人的反應,以決定下一步行動。但是,洪秀全卻從中感覺到了嚴重的危機,不得不作出應對。而這個應對就是發動軍事政變奪權!“皇帝”發動軍事政變奪“權臣”的權,也真是個奇景兒!

    可是,楊秀清掌握著世俗權力、架空了洪秀全,洪秀全手裡根本沒有發動軍事政變的本錢!就在這個時候,洪秀全想到了韋昌輝。在蕭朝貴、馮雲山陣亡之後,韋昌輝成為了名義上的“三號”和實際上的第二實權人物,地位僅次於楊秀清。同時,因為太平天國早期“入股”式的發展,使得韋昌輝、石達開這些人手裡的軍隊幾乎成了自己的私家軍,韋昌輝是有實力發動政變的。更重要的是,韋昌輝一直受到楊秀清排擠,早就欲除之而後快!除去了楊秀清,韋昌輝就是太平天國的“二號”,而且將來還可以進一步憑藉手中的軍隊再次架空洪秀全,成為第二個楊秀清!於是,洪韋二人一拍即合,洪給名正言順“勤王”的名義,韋昌輝出人、出力,聯手拿下楊秀清。

    在談妥條件之後,韋昌輝帶著三千精銳秘密開赴南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楊秀清全族。原本依照洪秀全的設想,這場政變到此結束,楊秀清伏誅、洪秀全理所當然掌握實權。但是,韋昌輝可不是衝著“二號”來的,他看上的是楊秀清原來的地位!為了能夠一家獨大、繼續架空洪秀全,韋昌輝把事態擴大化,藉著“名正言順”,大肆剪除異己,不僅將楊秀清一黨盡數剿滅,還對與自己不是一條心的將領進行了清洗,一時間南京城內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石達開聞訊後火速趕回南京,企圖從中調停。個人認為,石達開很可能也是想從中漁利,並不是簡單為了調停。結果,被即將到手的大權衝昏頭腦的韋昌輝已經殺紅了眼,根本聽不進去,準備直接扣押石達開,連石達開一起收拾了。如果不是石達開為人機警、跑得快,搞不好小命也要丟了。韋昌輝見石達開出逃,一不做二不休,把石達開留在南京城內的家眷也全部殺光……石達開逃回安慶之後,立即調集人馬,殺奔南京城。

    潛藏深宮的洪秀全得到訊息之後,似乎也發現局面失控了,韋昌輝根本不是“勤王”,而是想要繼續架空自己,當楊秀清一般的“太上皇”!而城外石達開又大兵壓境、虎視眈眈,洪秀全在權衡利弊之後準備用韋昌輝當替罪羊、穩定局面,順便安撫兵臨城下的石達開。韋昌輝見洪秀全要卸磨殺驢,索性孤注一擲,率兵猛攻天王府,企圖殺了洪秀全直接上位。很顯然,韋昌輝過於自信了,他忘了洪秀全雖然沒有實權,卻是一塊頗具號召力的“神主牌”!南京城中的中下級軍官、官員還是心向洪秀全的。而且,事起倉促,韋昌輝只帶了區區三千人馬進京。最終,在天王府守軍和楊秀清殘部的夾擊之下,韋昌輝兵敗,被洪秀全誅殺,並且將其首級送給了石達開表達誠意。

    韋昌輝伏誅之後,手握重兵的石達開成了最有實力的一個,洪秀全不得已讓石達開主政並大加封賞。但是,經歷過楊秀清、韋昌輝事件之後,洪秀全已經不敢信任任何人了!於是,洪秀全開始大封同宗,企圖用給自己親兄弟封王、以洪氏子弟牽制石達開,並對石達開的權力多方掣肘。石達開自知已經很難被洪秀全所容,自己早晚是第二個楊秀清,最終率部出走,企圖在四川重新建立根據地。結果,兵敗大渡河,被駱秉章誘降後押赴成都,凌遲處死,所部也大多被清軍所殺。自此,洪秀全成為了說一不二的真天王,但是太平天國也已經元氣大傷、回天乏術,逐步走向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有一種溫度叫做忘穿秋褲,關於秋褲的那些愛恨情仇,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