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張鑑國先生,彈詞名家、彈詞表演藝術家、張雙檔:張鑑庭、張鑑國,書壇泰斗、一代宗師,評彈界的“琵琶之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書壇上出現了一對響彈響唱的弟兄雙檔,他們在眾多彈詞藝人中嶄露頭角,被人們稱之為張雙檔,坐在下手的這位就是弟弟張鑑國,他十六歲就開始跟哥哥張鑑庭合作,走遍了江浙的大小書場,經過多年磨練,終於在上海開啟局面,而這一紅,整整紅了四十多年。

    張鑑國和他的哥哥張鑑庭在四十年代開始形成了有名的“張雙檔”,在評彈界講這是個大響檔,所謂大響檔就是受到了長江三角洲一帶廣大聽眾熱烈的歡迎,從四十年代、就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在這麼一個漫長的時間裡,張雙檔是評彈界裡應該講是很知名的一個響檔。張雙檔的勤奮努力使他們迅速成為了第一流的大響檔,同時這對弟兄雙檔也成為了各大書場的票房保證,在評彈鼎盛輝煌的年代中他們所處的地位是無人替代的。彈詞名家王柏蔭曾言,他們那時候四檔,經常一起聯合演出,一檔周雲瑞、陳希安“周陳檔”,一檔是唐耿良,還有一檔就是他先生蔣月泉和他“蔣王檔”,再有一檔就是張鑑庭、張鑑國,他們這四檔經常在一個場子裡演出,他們差不多每天要碰頭的,基本上王柏蔭他和蔣老師唱第三檔,他們送客。有名評彈演員陳劍青他是一九四六年十五歲到上海拜張鑑庭為師,但是學評彈雖然是拜的上手,聽是一起聽的,其實張鑑國老師也是他的先生,他同樣也培養陳劍青他,不單單是他老師培養他,當時陳劍青他到上海去“張雙檔"已經紅得發紫了,因為那個時候的評彈是風行一時,大的舞廳改書場的時候,聽客客滿都要一千出頭,這麼多聽客聽,而且基本上都是客滿,說明當時的評彈風行一時。“張雙檔"正因為紅得發紫,所以當時他們在評彈界的地位,就是說很多比較大的場子,就一定要“張雙檔”送客,為什麼呢,因為踏到臺上可以使下面的觀眾一個都不走,能夠聚精會神聽“張雙檔"幾十分鐘的書,這就說明“張雙檔”當時起的作用,當時正因為他們紅,所以場子也趕得比較多,陳劍青他記得從十一點開始出門,第一個電臺是“大百萬金"電臺,接下來趕書場,到最後個電臺、晚上十二點,上海“久久”電臺,整個一天排滿。正因為這樣紅所以買汽車,當時評彈界買汽車的人是很少的,有也有幾個人,蔣月泉、祝逸亭、範雪君,他們當時都是走紅的、所以坐汽車。張鑑國老師當時開摩托車,因為摩托車比較快、趕場子比較方便、比較便當,記得有次他(陳劍青)到滄州書場後面聽書,滄州書場後面有聽客的,他睡著了,他先生走了,張鑑國老師因為他是下手,慢一步,看見他睡著、拍拍他,要趕場子聽書去了,你怎麼睡覺了,自己要趕緊出去,先生汽車開掉了,那怎麼辦,張鑑國老師就說,那麼這樣,你去聽書就坐在我後面,跟我坐摩托車去聽書,不是一樣的,他要聽書當時就坐了張鑑國老師摩托車,他關照陳劍青抱住他,陳劍青他年紀還小了,摩托車開得快,要當心點的,他關照他的,這說明當時“張雙檔"在上海評彈界當中的地位,確實是紅得發紫。

    《十美圖》和《顧鼎臣》是張雙檔自編自演的兩部傳統書,也是形成“張派”風格的起點,他們所表演的《顧鼎臣》中“踏勘”一折,曾經受到過一代宗師夏荷生的指點,當年也正是這回書,讓張雙檔在上海站穩了腳跟。張鑑庭曾經說過,張調的形成與張鑑國的琵琶伴奏是分不開的,確實張鑑國的琵琶伴奏對於張調的形成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張調的豐富與完善對於奠定張鑑庭張鑑國弟兄雙檔在評彈史上的藝術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張調"的形成當中,因為評彈演員是自彈自唱的,那麼張鑑庭唱、他自己彈三絃,張鑑國就彈琵琶,而張鑑國在託張鑑庭唱的當中,張鑑庭形成了自己“張調"唱的風格,而張鑑國的琵琶也就結合了他的唱腔上的發展、創造,他就創造了“張調"伴奏的琵琶,應該講他彈的琵琶是一種支聲復調式的琵琶,對張鑑庭的唱腔既是加花,又是填補了很多的空隙,使唱調不但好聽,而且也幫助了張鑑庭,因為張鑑庭的唱腔激情充沛、韻味很濃,有他的特色,而他的琵琶幫助他發揮了這些特色,使“張調”特別悅耳好聽,而且張鑑庭的唱戲劇性比較強,他有的時候邊唱還要這表演角色,做一些動作,有了張鑑國的琵琶以後,他就在他唱的空隙當中,他可以自己的手得到自己發揮的空間,他可以自己不彈三絃,由於琵琶把他襯托得非常的好,給他很多能夠表演的餘地,這樣就形成了應該講是他們雙檔共同形成了以彈唱形成了“張調”的流派。

    陳希安曾言,張鑑國的琵琶很有特色,電臺裡一聽他在彈樂器,就知道這是張鑑國的琵琶,陳希安他覺得張鑑庭老師成為“張調”,和鑑國的琵琶是分不開的。恐怕沒有鑑國的琵琶不會有“張調”。因為王柏蔭他去聽過張鑑庭老師兩次單檔,大概張鑑國身體不好或者有事情,他聽過他兩次單檔,他不唱“張調”他唱“夏調”,唱夏荷生的“夏調”,說明什麼,說明沒有張鑑國的琵琶,他就沒法唱張調,所以王柏蔭他可以大膽地說一聲,“張調”的形成,跟張鑑國的琵琶是分不開的。還有一點,能夠有“張雙檔”這樣一流的大響檔出現,跟(張)鑑國的琵琶也分不開的。為什麼這樣說,他也是聽說“張雙檔”要七次進上海,前六次基本上失敗,到第七次,張調也形成了,張鑑國、張鑑庭到上海第七次一炮打響,成為第一流的大響檔,所以跟鑑國的琵琶也是分不開的。“張調”主要靠琵琶,如果說沒有這個琵琶,“張調"就唱不好,因為陳劍青他也唱“張調”,他也有這個體會,如果下手琵琶差一些,“張調”就唱不好,所以張鑑國老師的琵琶確實是專門有研究,為了“張調”的發展,他確實花了不少心血。記得《顧鼎臣.花廳評理》,《花廳評理》的“張調”是一般的慢“張調”,但是後來有發展了,發展到《秦香蓮.鍘美》、《紅色的種子.留鳳》、《迷功名》,最後發展到《蘆葦青青》裡的鐘老太,這一系列的唱腔,如果張鑑庭沒有張鑑國的琵琶,就不可能發展到這樣的頂點。

    在張雙檔形成自己的說表風格過程中,作為下手,張鑑國的配合是呼應及時和恰到好處的,哪怕是一句對答、一個眼神、一個手面都是高度默契,這些都使張雙檔的說表具有了更為獨到的表現能力。一對雙檔拼得好壞、能夠出名,上手是主要,但是下手也相當重要,下手和上手搭配不成功,這對雙檔的效果就起不了作用。張鑑國老師正因為能夠配得上,他們能夠幾十年一直保持響檔,確實跟張鑑國老師的搭配是分不開的。下手的說當然跟上手的說是兩樣的,但是他恰到好處,起的毛七虎《花廳評理》這回書能夠使觀眾聽著比較好,張鑑國的搭配也分不開。《花廳評理》是張雙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張鑑庭表演的紹興師爺和張鑑國表演的惡少毛七虎都是栩栩如生,為觀眾演繹了一場正與邪的鬥爭。1951年開始的“斬尾巴”使張雙檔不能再演出《十美圖》、《顧鼎臣》這兩部長篇彈詞,而在這段時間裡張雙檔演唱了《紅娘子》、《秦香蓮》、《錢秀才》等新編長篇彈詞,同時也留下了《迷功名》、《顏大照鏡》等一大批經典藝術作品。

    臺上的張鑑國是紅遍江浙滬的彈詞名家,在繁忙的演出之後,在舞臺之下,張鑑國卻另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體育運動、攝影藝術、無線電、流行音樂都曾經是這位藝術家所痴迷的愛好。陳希安曾說,那個時候大家年紀輕,陳希安他總是早晨,一個星期總有兩、三次他去約他,約他到什麼地方去,到虹口游泳池去游泳,他教陳希安他游泳,後來再到後來當時的新成游泳池,叫“張園”,“張園”裡也去游泳,從小就是這樣,一起玩,一起唱開篇,一起演出,一起進行體育活動,包括那個時候和楊振雄到現在的陝西路的健身房裡健身去。張鑑國老師除了評彈琵琶研究之外,他的業餘愛好也比較豐富的,他喜歡弄收音機,他弄收音機不是一般的,包括如何維修、安裝,包括自己如何設計,所以他對這方面比較鑽研,這是喜歡收音機。還有一方面就是喜歡拍照,他經常背了照相機到外面走,拍照片,這也是他的一種愛好,回來自己洗、印,都是自己弄的,所以他這方面興趣挺高。在評彈界張鑑國被稱為“琶王”,而他的為人更是受人稱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聯4》洛基無意撿走宇宙魔方後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