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v白霧

    元宵節才算得上情人節,古代女子尤其是大戶小姐平時大都養在深閨深居簡出,只有在元宵節這天才能出來遊街看花燈求姻緣,男女青年多在這天才機會自由認識戀愛。古裝電視劇裡經常演元宵節。

  • 2 # 愛愛愛FLY鳥

    古代情人節是元宵節不是七夕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情人節也許你會說,中國傳統情人節不是七夕嗎?其實,七夕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可以說是悲情的節日。古代人最忌諱生離死別,怎麼會將情人節定在這天呢?因此中國傳統情人節是元宵節而不是七夕。

    元宵節是古代封建思想開放日

    其實目前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一個是上巳節。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這個節應該是中國古代女孩兒們最待見的一個節日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所以這些個大家閨秀平時都是三步不出閨門的。只有到了上元節,才可以夜遊賞燈(《大明宮詞》裡的迅哥就是在賞燈遊玩兒的時候,遇到了趙文瑄啊)。封建社會,就在上元節這天,給未娶未嫁的小夥兒和姑娘們提供了相識的機會,能不能對上眼,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在民間,上元節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那句經典的詩句: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3 # 懶洋洋0314

    古代的元宵節就是情人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了,元宵節都會有燈會,年輕男女都會在晚上出來賞月放花燈等等。

    其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我們知道,古代女人不像現在這麼自由,對女人的要求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種情況未婚少女很難見到同齡異性。但是元宵節是個例外,這一天是狂歡夜,沒有門禁,而且,這天未婚少女可以結伴出城賞花燈,放花燈祈願,賞月等等,古裝劇大明宮詞中也有描述,你說,這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

  • 4 # 守望寫作小園

    今天推送的題目是:“為什麼說古代的元宵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

    本人對題目的觀點不可苟同!

    本人認為,這是對古代元宵節文化的褻瀆,是對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貶低和汙衊。古代的元宵節和情人節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絕對扯不到一塊,如果硬要往一塊拉扯,那絕對是痴人說夢、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盲人摸象的論斷和觀點。

    關於題目中的問題,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內容,某“民俗專家”的依據如下:

    1、元宵節是古老節日;

    2、元宵節張燈結綵,賞燈、觀看秧歌、旱船等民俗表演人流通宵達旦,絡繹不絕;

    3、元宵節是中國古代難得的兩性接觸的機會。“一見鍾情的很多,有些原本就是情人”。

    4、引用了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詩句印證。

    本人反對“古代元宵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的觀點如下:

    1、至今為止,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學者或專家指出過古代的元宵節是情人節這一敘述或論斷,更沒有看到官方說過。

    2、中華民族是崇尚道教、儒教的民族,歷朝歷代都是遵循道德規範的民族,古代的女性更有三從四德的約束。因此,不可能像某“民俗專家”認為的那樣。

    3、古代對女性的約束: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從四德是什麼?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習俗之一。“三從”:指女性未嫁時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女性的道德規範,是儒家禮教對婦女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範和約束。

    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其次要求女子要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三是端莊、穩重、持禮,不能輕浮隨便;最後要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

    “內外有別”是傳統社會對兩性最重要的規範。男人在外面從政、經商、種地,女人在家內做飯、持家、生兒育女、孝敬公婆等。

    這種對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劃分就形成了在居處、活動、交往、行為等日常生活中的內外障礙——“男主外,女主內”,“男女授受不親”,“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禮教。

    古代的女子修養的要求還有:清則身潔,貞則身榮;內外各處,男女異避;立身端正,方可為人;女處閨門,少令出戶;莫從遊行,恐他惡事等等。

    由此可見,古代對女性約束的道德規範、鄉規民俗是很多的、苛刻的、嚴厲的。

    4、某“民俗專家”說的因為元宵節起源悠久、鬧元宵演出專案多,更有觀燈賞月等機會,為男女提供了談情說愛的場所。殊不知古代的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使女子在元宵節出來觀燈賞月,哪能沒有家人的陪伴。

    5、我們可以從很多古裝戲曲中更容易看出來女子是不能隨便出門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祝英臺出去讀書是男扮女裝。《花木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也是男扮女裝。如果不是男扮女裝,女子是出不了大門的。

    6、我們都知道,上了年紀的都見到過古代女性必須裹腳,這種陋習就是約束女性只能在家圍著鍋臺轉,不能夠隨便邁出大門。

    7、我們從歷史古裝戲中瞭解到,古代男女談婚論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利用元宵節賞月、看民俗表演的機會偷偷地談情說愛過所謂的“情人節”。

    8、別說古代女子沒有過“情人節”談情說愛了,就是解放後中國女性婚姻都不能自我做主。我舉幾個例子:

    (1)我是60年代出生的,我就是媒人介紹的婚姻。我小的時候我們村裡沒有一人是自由戀愛的。

    (2)我親姨夫30多歲患肺結核去世,我姨守寡把兩男兩女一手拉扯長大,我姨現在還健在。

    (3)我小時候,老家我家隔壁有位老太太70歲左右,她曾告訴我說,媒婆給她介紹物件時告訴她父母親,男孩長的好,十里八里都找不到他長的模樣。到了結婚拜天地的時候,她悄悄掀開頭上的紅布偷看了一眼她男人,個子又矮,又羅鍋,醜的樣子確實如媒婆所言,十里八里都難找到他這樣的醜陋嘴臉。即使這樣,她和這個醜陋嘴臉的男人生育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這個醜陋嘴臉的男人也是早早就死了,她獨自一人守寡把孩子都拉扯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脾虛怎樣調理才最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