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期如夢將至

      王國維之死其實學術界早有定論他是為文化而死。  王國維遺書----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託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五月初二父字。  摘自餘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  清朝的滅亡後,社會震盪,世事忙亂,人們也沒有心思去品咂一下這次歷史變更的苦澀厚味,匆匆忙忙趕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在頤和園投水而死,才讓全國的有心人肅然深思。 王國維先生的死因眾說紛紜,我們且不管它,只知道這位漢族文化大師拖著清代的一條辮子,自盡在清代的皇家園林裡,遺囑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他不會不知道明末清初為漢族人是束髮還是留辮之爭曾發生過驚人的血案,他不會不知道劉宗周、黃宗羲、顧炎武這些大學者的慷慨行跡,他更不會不知道按照世界歷史的程序,社會鉅變乃屬必然,但是他還是死了。我贊成陳寅恪先生的說法,王國維先生並不死於政治鬥爭、人事糾葛,或僅僅為清廷盡忠,而是死於一種文化: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 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王國維先生實在又無法把自己為之而死的文化與清廷分割開來。在他的書架裡,《古今圖書整合》、《康熙字典》、《四庫全書》、《紅樓夢》、《桃花扇》、《長生殿》、乾嘉學派、納蘭性德等等都把兩者連在一起了,於是對他來說衣冠舉止,生態心態,也莫不兩相混同。我們記得,在康熙手下,漢族高層知識分子經過劇烈的心理掙扎已開始與朝廷產生某種文化認同,沒有想到的是,當康熙的政治事業和軍事事業已經破敗之後,文化認同竟還未消散。為此,宏才多學的王國維先生要以生命來祭奠它。他沒有從心理掙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識分子總是不同尋常,他們總要在政治軍事的折騰之後表現出長久的文化韌性,文化變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來擁抱文化了,別無他途;明末以後是這樣,清末以後也是這樣。但清末又是整個中國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國維先生祭奠的該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腳點。  王國維先生到頤和園這也還是第一次,是從一個同事處借了五元錢才去的,頤和園門票六角,死後口袋中尚餘四元四角,他去不了承德,也推不開山莊緊閉的大門。  今天,我們面對著避暑山莊的清澈湖水,卻不能不想起王國維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輕輕地嘆息一聲,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悽怨靈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 S8的比賽為什麼會輸的如此難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