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一其人

    應該是鵝毛吧,古云: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他拿著扇子應該是也提醒著自己的堅持,有一番大作為,不要放棄志向,與奸人同流合汙。

    另一方面,每次他一扇,一個主意就出來了,扇子是不是讓他混亂髮熱的頭腦變得清醒了啊

    看電視,也常有文人墨客手裡拿著一把紙扇,風流倜儻,也有小姐們拿著團扇,含羞遮面,但是羽毛的扇子還是少見的,這把扇子,可以說是諸葛亮的代表物了。

  • 2 # 陽Sir的考古之眼

    諸葛武侯與宣皇在渭濱將戰,宣皇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皇聞而嘆曰:“可謂名士矣!”——《語林》

    看到了嘛,在這裡諸葛亮拿的不是白羽扇,而是“毛扇”,那麼,這毛扇又是個什麼物件?

    二、毛扇

    其實,毛扇也就是麈尾的別名,而麈卻是一種大鹿!有人說是麋鹿(四不像),有人說是馴鹿,但據動物學家譚邦傑先生考證,麈應該是指駝鹿,駝鹿的尾巴較長,古人將其尾毛夾在柄中,便製成一種類似於拂子的東西,所以叫麈尾!而華貴的麈尾還一般會加裝上玉柄!

    晉王公貴人多執麈尾,以玉為柄。——《通鑑》三、麈尾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人喜歡用麈尾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裝逼!

    這裡就不得不提,魏晉時期頗為流行的“清談”!

    鹿群裡最大的一隻,被稱為麈,是鹿的首領,它往哪走,尾巴指向哪,群鹿便以他麈尾方向為準!

    所以,從魏正始年間以後,這些風流名士就在一起揮舞著麈尾扯犢子,漸漸成為一種裝逼神器。

    但是,麈尾也並非都是為了文人名士裝逼所用,比如石勒,他是一個“不知書”的軍閥,就連他也在用麈尾!而考古材料中,一些高官也經常執此物,所以諸葛亮用麈尾指揮三軍,正符合當時風尚,也未嘗不可!

    四、孰優孰劣

    羽扇最初發明於江東吳地,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工藝品,但是從“歷代帝王圖卷”中吳帝孫權仍執麈尾來看,即使在東吳,羽扇亦不如麈尾!

    昔楚王會於章臺之上,山西與河右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諸侯掩麈尾而笑。 ——陸機《羽扇賦》

    而當時,蜀吳關係緊張,諸葛亮也不太可能使用敵國之儀飾,另外當時人吟詠羽扇的諸多詩歌中,也並未提及諸葛亮。

    四、形制

    說了這麼多,那麼你想不想一睹麈尾真顏呢?

    羽扇與麈尾質地不同,所以使用方法自然也不一樣。比如,羽扇多輕搖,而麈尾多揮舞,其姿勢不同,似乎也蘊涵不同的風度:

    羽扇則從容淡定!麈尾則揮斥方遒!

    參考文獻孫機《從歷史中醒來》 圖侵請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家養的紅耳龜眼睛腫的跟金魚一樣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