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愛多中醫養生

      第一眼看到這八個字的時候,小康只秒懂了第一個“食養”,說來慚愧,小康沒記得有學過或在書上看過後面三個詞。“食忌”和“食禁”可以理解。至於“食節”,嗯,美食節小康倒是聽說過。

      當然,細細思考,其實不難理解它們其中的含義。

      食養

      即飲食調養,也叫飲食養生,是透過選擇適宜的飲食,來以調節人體臟腑功能、滋養氣血津液、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養生保健方法。

      飲食是為機體提供營養物質,維持人體生長、發育乃至保證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作為美食大國,相信每個華人都會為中國豐富多樣(感覺豐富多樣並不足以形容)的美食而感到自豪。這新年剛過,不知道為美食胖三斤的朋友會有多少。

      咳咳,扯遠了。在古代養生家,醫家的長期實踐中認識到:人,因身體素質的強弱之異和偏寒偏熱之別,以及所處環境、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差異,其對飲食的需求也會有所差別。就比如有些人能吃辣,有些人吃不得辣;健康人群多無過多飲食禁忌,血虛者需補血,氣虛者需補氣而選擇對應的具有補氣或補血功效的食物一樣。

      食節

      屬陳述性合成詞,原意為“飲食有節”,即飲食應注意節律,做到不能隨心所欲,要講究吃的科學和方法。

      詳細可闡述為  1、飲食有度,不過飢過飽,不暴飲暴食;  2、按時飲食,以當下人們的飲食習慣,注意一日三餐不能少,且早、中、晚三餐的時間應有一定規律性;  3、合理飲食:注意膳食均衡,營養的配比。不挑食,不偏食,葷素、營養搭配合理。  食忌

      以為陳述性合成詞,指飲食的配伍禁忌。一般指某些食物不能同時服用,否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如蔥和蜂蜜,柿子和螃蟹等。

      食禁

      大致意思同上,根據句意多指忌口。即在人處於某種狀態時,應注意不能或避免食用某種或某類食物。如我們常說的上火忌熱性食物,感冒發燒忌辛辣,忌吃發物等。當然,也可指禁止或避免某些行為,如避免劇烈運動等。

  • 2 # Rose2433

    食養、食節、食忌、食禁是中醫食療養生的四個部分。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所以病人在吃藥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飲食養生。

    食養是食療養生的簡稱。其意是透過吃來保養我們的身體。中醫認為食物不僅能給我們的身體提供營養,還能療疾袪病。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一定要多食各種各樣的食物,不要偏食。只有日常不偏食,身體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一般來說,一日儘量吃夠二十三種食物為好,養成雜食的習慣。

    食物給我們人類提供了營養,但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定量而食,不能飲食無度,隨心所欲。飲食有節,科學飲食,就是食節的來歷。正確的食節可以避免過食而引起的“四高症”。中國早在《黃帝內經》裡就有這樣的論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行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義大利著名的科學家納早在《延壽健身的可靠秘訣》和《長壽之藝術》裡闡述了食節的重要性。要想長壽科學的食節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食節必然就有了食忌,飲食禁忌是中國中醫裡最長提到的。人的體質具有九中。每種體質具有不同的飲食禁忌,不同的疾病也有著不同飲食區分。什麼樣的體質吃什麼的食慾,對我們科學養生是有好處的,因體而食。

    食禁是食物之間相剋純粹禁止搭配同食。

  • 3 # 中國臨床營養網

    中醫藥和中國飲食“藥食同源”的觀念,深深影響著華人的飲食生活。

    食養的定義是選擇適宜的食物以養生的方法。古人主要總結食養八原則:飲食有節;食宜清淡;不可偏嗜;不勉強進食;食後不怒,怒後不食;飲食不可過冷過熱;食後不做劇烈運動;食後養生。

    食節是依據中醫養生理論而對飲食物數量和種類進行適當限制的一項原則。早在《素問》中已將“食飲有節”確定為保健延壽的一條重要原則。進食要有一定的規律,不能忍飢不食耗損精氣,又不可過而無當,應根據季節、地域、年齡等不同情況加以合理控制。

    食忌指忌口,忌食。比如某兩種食物同食對人有害,例如蔥與蜜,蟹與杮子等。

    食禁強調對身體不相宜的食品要禁止使用,也謂之“食禁”、 “食忌”,俗稱之為“忌口”。如脾胃虛寒,腹痛洩瀉的患者忌食生冷之品;哮喘、瘡瘍面板病患者,忌食蝦蟹、羊肉、鵝等發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二百五”是罵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