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豐鎬遺子
-
2 # 貊拾
謝邀。對於宋朝男人為什麼愛戴花這個問題,我先說一下一個戴花男子的代表人物——西門慶。西門慶是《金瓶梅》小說裡的人物,其中說的是北宋時期西門慶的故事。“頭上戴著纓子帽兒,金鈴瓏簪兒,金井玉欄杆圈兒……手裡搖著灑金川扇兒,越顯出張生般龐兒,潘安的貌兒。”這是其中的對於西門慶外貌的描寫,當然,沒有直接說頭戴鮮花,可是從各種以他為原型的電視劇不難看出,西門慶的標準搭配是頭戴鮮花。而且從《水滸傳》也不難看出,梁山好漢可謂“花團錦簇”——病關索楊雄本是看押犯人的牢頭,卻在鬢邊時常插著芙蓉花;常年打漁為生的阮小五,襄著破頭巾也不忘插上石榴花,毫無羞愧之色……雖是小說,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男人戴花這一奇特的社會現象。
接著,我們說一下宋朝戴花的起源。早在唐朝,科舉制就有“探花郎”一詞,宋朝對於戴花的習慣,一開始可能就源於此。這可以參考一下《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一書。其中有關於該說法的詳細描述。
最後,其實大家可能想不到,戴花並不是市井引領起來的潮流。宋朝的皇親國戚多愛戴花,尤其是宋徽宗。史載,宋徽宗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從駕的臣僚儀衛,也都賜花配戴。不僅如此,他還制定一些規則賜給隨身的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有了天子的親歷親為,百姓的參與度自然高居不下。到宋真宗時期,男人戴花已由一種普通的習俗提升到國家禮儀制度上了。戴花對北宋影響深遠。可以這麼說,風靡北宋的男人戴花習俗,直接導致了北宋文士鼎盛的風氣,造就了北宋王朝的百業興盛、經濟文化繁榮的局面。
-
3 # 帝國的臉譜
確實,我們從許多關於宋代故事的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過很多男人頭上插花,簪紅戴紫,頗為異樣。不過在宋朝,無論男人女人,無論達官顯貴,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歡戴花,特別是在宮廷,戴花是官僚體制中的一種禮儀,很多重要節慶和其他場合,都非戴花不可。
宋朝人寫過一首《鷓鴣天•上元詞》,中間便寫到戴花的情節,詞雲:“日暮迎祥對御回,宮花載路錦成堆。天津橋畔鞭聲過,宣德樓前扇影開。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詞裡寫“宮花載路錦成堆”,描寫宋徽宗年間,皇帝出宮的盛況,京城開封的宣德樓前,人山人海,人們頭上各戴鮮花,一眼望去,如同花海。
在宋朝,戴花是宮廷禮儀,《宋史•禮志》說:“前二刻,御史臺、東上門催班,群官戴花北向立,內侍進班齊牌,皇帝詣集英殿,百官謝花再拜”,可以看出,皇帝召集朝會,百官者必須戴花,皇帝賞賜百官戴花,百官還要作揖,拜謝皇帝的賜花。
當時,官方用花有生花與像生花之分,生花就是鮮花,像生花是絹類織物製作而成的假花。在當時的朝廷制度中,什麼官員戴什麼花,什麼級別戴多少朵花,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宋史•輿服志》載:“大羅花以紅、黃、銀紅三色,欒枝以雜色羅,大絹花以紅、銀紅二色。羅花以賜百官,欒枝,卿監以上有之,絹花以賜將校以下。”
宮廷中用花的普遍,造成了鮮花需求的猛增,而宮廷中用花又非常講究,非名貴品種,不會讓其登大雅之堂,當時,最有名的花是洛陽的牡丹,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說,京城開封產不了那麼好的牡丹來,因此只得到洛陽去運來,但洛陽離開封200多公里路程,路上運輸時間過長,則花運到後不鮮,當時既無汽車更無高鐵,全靠騾馬帆舟,要把那些極品牡丹在最新鮮的狀態下送到開封,難上加難。為此,洛陽的官員們想盡了辦法。
比如,為了防止花瓣損落,他們用竹籠盛花。為做到保溼不幹,他們又在花的周圍塞滿了新鮮菜葉。他們還發明瞭“蠟封花蒂”的辦法,即用蠟仔細封好花蒂,確保枝莖穩固。同時,為了搶時間,他們要求送花的府校晝夜兼程,快馬加鞭,如同“特快專遞”。雖說只是一朵小花關到京城,卻實在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
這種戴花之習,除了一定的文化因素之外,主要是統治階層奢華和享樂的表現。而戴花,也不過是士大夫階層眾多享樂形式中的一種罷了,其他千奇百怪的享樂更是無法計數,後來宋朝亡於外族,與這種無度的享樂,不無關係。
-
4 # 藤樹先生
無論是在現如今的宋朝影視劇中,還是《水滸傳》等描寫宋人的小說中,我們都能發現,宋朝無論男女,都喜歡頭戴花?女人戴花到不覺得彆扭,但是宋朝男人竟然也特別喜歡戴花,而且頭戴花的品種十分之多。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宋朝也是如此,戴花伴隨著整個宋朝,也成為了宋朝最具有解析度的風俗習慣。宋人不僅愛戴花,而且跟花有關的也喜歡。
風雅的宋朝——宋人的雅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精緻、最絢爛、最成熟的時代,都會的繁華富饒、物產的阜盛華貴、文學藝術的綺靡雅麗,皆令人懷想至今,尤其對於文化人而言,宋朝文人的地位十分高,這也讓歷代文人都十分羨煞。而這些都離不開宋人的風雅。
《夢粱錄》中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有些風雅的文人出遊,也要攜帶桌几,“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點香
焚香:燒香本來在宋以前都是寺廟佛堂才會做的事情,但是一到宋朝,宋朝文人也摻和進來,他們特別喜歡燒香,燒香成為了宋朝文人最典型的雅事之一。黃庭堅還曾經提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汙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裡偷閒、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無論是讀書,家居,還是待客,宋人都喜歡點燃令人沁脾的香,可見宋人對香的熱愛。
點茶:宋人對自己的品茶之道一點都不含糊:“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也只有宋人敢這樣誇讚自己的飲茶之道。
▲泡茶
在中國的品茶歷史上,宋人的品茶方法顯得獨具一格。漢唐時期的人們飲茶比較“簡單粗暴”:直接將茶葉放入鍋中,並加入姜、蔥、鹽等等佐料,最後燒開即可。後代的人將這種煮茶方法貶斥為“溝渠間棄水”。
而到了宋朝,宋人烹茶有一套複雜繁瑣的程式。從採茶開始,茶葉就要經過一套工序將其製作成茶餅,用專門的茶焙籠存放。等到烹茶之時,再將茶餅用茶槌搗成小塊,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還要用羅合篩選,以確保茶末是均勻粉末狀。
▲掛畫
這時便可以開始泡茶了,先用茶釜將淨水燒開,隨後馬上開始調茶膏,每隻茶盞中舀一勺茶末放入,倒入少量開水,便成了茶膏狀,然後再逐漸一邊倒入開水,一邊用茶筧擊拂,直至泛起茶沫,宋茶便成了。宋人將這一套流程稱之為“點茶”。宋人不僅喜歡喝茶,還喜歡鬥茶,非得從茶葉到茶藝都分得個高低。
掛畫:宋朝文人相會都喜歡將自己的畫作、書法作品等等掛出來給各人品鑑一番。而各位來賓也會將自己的作品帶來,一同學習進步。掛畫是一般文人相集最常見的節目。
插花:而宋人最常見的活動便是插花了。“花”作為最常見的植物之一,不僅深受文人相愛,也得到了達官貴人,甚至皇帝的喜愛。文人愛戴花,也愛插花。插花作為一種生活裝飾品,成為宋人不同階級都喜愛的藝術。
宋人的詩詞作品中也有非常多的插花:高翥的《春日雜興》:“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閒。”蘇轍的《戲題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楊萬里的《賦瓶裡梅花:“膽樣銀瓶玉樣梅,此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莫空山裡,喚入詩人几案來。”
▲鬥茶
宋人以前也偶有家庭喜愛插花,不過多是有權力的貴族皇族,而到了宋朝,無論什麼階級。都喜歡購買花回家擺放,只不過花的品種不一罷了。而這也正是宋人愛戴花的原因之一。
除了達官貴人,普通人家也熱愛插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實“好花”不僅僅是“洛陽之俗”,在宋朝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宋人都愛在家中擺放一瓶鮮花點綴生活。《夷堅志》提到一名愛花成痴的市井女子:“臨安豐樂橋側,開機坊週五家,有女頗美姿容,嘗聞市外賣花聲,出戶視之,花鮮妍豔麗,非常時所見者比,乃多與,直悉買之,遍插於房櫳間,往來諦玩,目不暫釋。”意思就是一位美人在聽到門外有賣花者的叫賣聲,便急忙出去尋看,看到自己喜歡的花種,便全部買來,插於房間內的花瓶,一直盯著出神。
五月初五端午節,除了普通的吃粽子划龍舟等習俗以外。宋人也給這個節日賦上了“花朝節”的色彩,家家戶戶皆插鮮花,《繁勝錄》記載:“(五月)初一日,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端午日仍前供養。”一時間,整個城市都被花香包圍,這真的是現如今都無法比擬的。可見宋人的情趣已經很高了。
▲戴花
宋朝的商家,也十分喜歡用插花來裝飾酒店、茶坊,營造出高大上的優雅格調,吸引往來客商。《夢粱錄》記述說:“汴京熟食借,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可見插花已經從各方面都融入到了宋人社會中。楊萬里的一首詩還寫到,即使是簡陋的路邊小店,也插花為裝飾以招徠客人:“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宋代插花時尚的流行,就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藝,還出了很多插花技藝方面的書。比如宋人丘濬撰寫的《牡丹榮辱志》,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牡丹花插花的原則與技巧。丘濬將插花所需的配材分為主花、配花兩大類別,類似於今天插花行業所說的花材、配葉兩種。然後將不同的主花與配花按照個人不同的需求的原則相搭配,這樣就可以組合成各種風格的插花作品。也能跑滿足不同的喜好。這本書在宋朝可以說是比較火的,也可以讓今人領略一千多年前古人的插花藝術。
宋人簪花,從未被超越——宋人的簪花與花市說到鮮花,恐怕再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人比宋朝人更熱愛鮮花。宋代每年春天都會舉辦十分盛大的“花朝節”,慶祝“花神”節日。《夢粱錄》曾經記載:“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花朝節出門賞花的市民往往萬人空巷,市場上也出現各種各種的賣花人,一時間整個花成為了宋人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很奇怪的是,宋朝以後,元明清都對花不感冒,花朝節則逐漸趨於沉寂。直到今天,花朝節雖然也並未保留下來,但在某些地方,花朝節有攜漢服一同復興之勢。
宋人除了“插花”,還喜歡“簪花”的習慣,不論男女,不分貴賤,上至君主、文武百官,下至市井小民、地痞流氓,都以簪花為時尚,宋人邵伯溫在《聞見前錄》中說過:“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而且一些受到追捧的好花,甚至價格被炒的十分高。周密《武林舊事》就曾經記載了六月時節剛上市的茉莉花被人追捧的情節:“其價甚穹(高),婦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數十券,不過供一餉之娛耳”,可見宋人愛美之極是其他朝代無法相比的。
洛陽不僅是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北宋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開之時,當地政府會舉辦“萬花會”,也就是插花展覽。張邦基《墨莊漫錄》說:“西京牡丹聞名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障,至樑棟柱拱,以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而在江南的另一個城市揚州,則是芍藥花都:蘇軾曾經讚揚其為“芍藥為天下冠”。芍藥花開之季,揚州太守也會辦“萬花會”。洛陽跟揚州的“萬花會”一時間成為各地愛花者雲集的地方。
宋人的插花時尚,自然是帶動了一個繁榮的鮮花行業。花卉的種植與交易,在宋之前是受到時人的鄙斥的,被認為是華而不實的東西。然而宋代卻有無數人以種花、賣花為生,主要是因為宋代發達的工商業,使得宋人的經濟水平空前提高,很多宋朝市民開始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使得原來被士人排斥的“浮偽”的花花草草變成了大家的寵兒。
▲清明上河圖
在東京汴州,每當到了春天,百花齊放,市場上便出現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現象。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同樣也記載了“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便畫了兩處賣鮮花的小攤,一個在城內“孫羊正店”門口,一個在城門外的路邊。旁邊都有市民正在買花。反過來說,花市的繁華,也反映出宋人熱愛插花的盛況、市民對雅緻生活的追求以及人民生活的富庶與安逸。
這些也正是宋人從內心中所透出來的一種淡淡的惆悵,難以名狀。
《東京夢華錄》中也將這種淡淡的憂傷體現出來了:“(東京)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聞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懸生,最一時之佳況。”這清晨從樓下小巷傳來的賣花聲,寄託著宋代的如夢又易碎的繁華,近在眼前,卻轉瞬即逝。
宋人的簪花由來——等級森嚴的戴花制度那麼宋人為何這麼愛花呢?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藉由唐末混亂不堪的藩鎮,趙匡胤便來了個“杯酒釋兵權”,貶低武將身份,抬高文人身份。還留下了遺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由此宋人不管文人犯何種錯誤,便從未有殺文人的情形。因為宋朝皇帝相信,無論文人怎麼說,都不可能跟武將一樣揭竿而起,叛亂朝廷。文人開始在地位上遠超武將,揚眉吐氣,使得宋人爭相當文人,武將成為了宋代被冷落的職業,一時間,文人便附愛風雅,插花戴花便興起。
▲宋徽宗
而戴花不僅文人戴,武將也戴。這其中作用最大的便是宋朝皇帝了。他們不僅鼓勵戴花,而且還以身作則,以彰顯大宋朝的文雅之風。據歷史記載,宋徽宗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隨從的臣僚儀衛,也都賜花配戴。不僅如此,他還制定一些規則:賜給隨身的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有了皇帝的追捧,自然民間也樂此不疲。而且被皇帝賞花可是達官貴人才有的殊榮,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可以隨意僭越。
時人作詞雲:“日暮迎祥對御回,宮花載路錦成堆。天津橋畔鞭聲過,宣德樓前扇影開。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
到了宋真宗時期,戴花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戴花成為了宋朝國家禮義制度,對什麼人戴什麼花,什麼級別戴幾朵花都作出了要求。《宋史·禮》中就記載了百官上朝的戴花制度:“前二刻,御史臺、東上閣門催班,群官戴花北向立,內侍進班齊牌,皇帝詣集英殿,百官謝花再拜”,可見皇帝召集朝會,戴花已經成為了百官必須履行的程式。
而且宋人所戴的花也有有生花與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時令鮮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絹類織物製作而成。宮花屬於像生花一類,是宮廷特製的賞賜品。一般都是由皇帝賞賜給有功之人。
宋人的戴花習俗已經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雖然普通百姓並不能戴一些較為名貴的花,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的,戴花習俗開始平民化,社會的等級也遠不如前朝那般固化。但是這也是致命的,宋人的戴花習俗,是宋人的奢靡生活的一部分,堵塞了宋朝的血管,整個國家空留一副文雅的軀殼,最終倒在了北方馬蹄之下。
▲現代花朝節
雖說宋人的戴花習俗是宋朝文人騷客儒雅的一面,甚至可以說是羸弱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正是宋人的文雅給我們就下了無數瑰寶,且不說繁榮的宋詞,就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種是宋人發明改造的就可以看出宋人的偉大。其實這是一種必然現象,宋人發達的商品經濟必然導致宋人文雅的社會風俗,作為後人的我們,一直批判顯得不合情合理,更多的是吸取經驗教訓才為上者。
參考文獻:
《宋史》
《東京夢華錄》
《夢梁錄》
《墨莊漫錄》
《繁勝錄》
《宋詞選集》
《聞見前錄》
《武林舊事》
回覆列表
在傳統認識中頭頂戴花是女人的標配,男人要是戴花總讓人覺得不倫不類。新《水滸傳》的熱播,梁山好漢人人頭頂一朵大紅花,雷倒一片吃瓜群眾。實際上在宋朝,男人頭頂插花也是一種潮流,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東京夢華錄》就有宋徽宗插花騎馬,鬧市獵豔的記載。《輿地紀勝》有名相韓琦和王安石插花暢飲的記載。《鐵圍山叢話》有皇帝給進士賜華的記載,可見在宋朝上到天子,下到文武百官,都有頭頂插花的情懷,戴花在宋朝就是一種潮流風向標,就像今天的LV、勞力士,一樣,是炫耀身份的一種象徵。
至於梁山好漢為何也帶大紅花,可以參考一下當今混混帶的“大金鍊子”,也是一種附庸潮流的舉動。實際上是這些梁山好漢渴望融入上流社會的一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