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之策
-
2 # 漁耕樵讀
信口雌黃,意思隨口亂說,胡說八道,就是胡亂篡改所說的話。
雌黃便是古代用來塗改錯別字的工具。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就有寫道:“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改之。常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又易脫,粉塗則字不沒,吐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數矣!”
古人用雌黃塗改錯別字,由來已久了。雌黃又名雞冠石,化學名為三硫化二砷。是一種澄黃色微透明的礦物質。多為塊狀,有珍珠光澤。可以做寫字和繪畫顏料或者褪色劑。但是有毒,現在還是不要做嘗試了。
-
3 # 四馬奔程
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老師經常會告訴我們某個字是通假字,通假字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古人寫錯字了。我們會想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有橡皮,修正帶,甚至是可擦筆可以用於修改,可古代沒有啊,是不是古代人寫錯字不改呢?其實不是的,古人的智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勾抹
這是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寫錯字之後大筆一揮,直接勾抹掉,但是古人用的是毛筆啊,一篇文章突然出現一塊黑跡,非常不美觀;還有一種就是在寫錯字的右邊點上幾個點,表示這個字錯了,然後在下面接著寫出對的字,但是這兩種不太適用於官方檔案的書寫。刮洗
這種方法是用一把小刀子,將寫錯的字輕輕的刮掉,相當於現在我們用透明膠帶將錯字粘掉一樣,弊端是被掛掉位置的紙張會變薄,毛筆再次書寫後容易模糊不清。紙貼
將寫錯的字用一張方的紙貼蓋住,然後再寫上對的字,相當於現在的修正帶,缺點是貼紙會與周圍的紙有色差,而且時間長了貼紙容易掉下來,不適用於需要長時間儲存的文章。雌黃
雌黃是一種橙黃色的礦物,古代的紙不是白色的,是淡黃色的,用雌黃在錯字上塗抹之後,與紙的顏色相近,而且雌黃的附著性很好,塗抹之後不容易掉下來,是古人十分鐘愛的修改工具。成語“信口雌黃”就是說一個人說過的話隨口就改,就像塗了雌黃一樣。怎麼樣,是不是十分感嘆古人的智慧,其實我們現代許多科學技術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所以說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民族的振興之本。
-
4 # 王效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說一下古人寫字的載體。注意,是寫字,不是刻字。
一般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有三類:竹木簡、織品、紙。
從出土的竹木簡看,似乎很少看到有錯字的現象。如圖
但是,手工寫字不可能百分百正確,總有寫錯的時候。據說,在寫錯的時候,會用刀刮一下,然後再寫。雖然究竟怎麼處理,我們現在的人都沒有見過,但我想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於在織品、紙上寫錯,處理的方式大約有幾種:
1、劃掉重寫或者加粗遮蓋一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蘭亭序》和《祭侄稿》了。
達官貴人尚且如此,普通人估計也差不多。究其原因,大約有三:
其一,與心情和創作狀態有關。據傳,王羲之是在醉酒狀態寫的《蘭亭序》,酒醒之後再寫,卻怎麼也寫不出當時的水準,而無奈作罷;顏真卿作《祭侄稿》時滿懷悲憤,自然也不可能心平氣和地搞書法創作。
其二,當時的織品、紙的價格表較高,而且稀少。不然,也不會因左思一篇《三都賦》而洛陽紙貴了。
其三,可能那時候所謂書法藝術並沒有上升到今天的高度吧!正如網友調侃的——拿以上二幅作品參展的話,評委就給扔出來了。你還想獲獎?
我們講古代,這個時間跨度有些大,為什麼後來流傳的書法作品這種現象不多了呢?應該是與書法藝術的高度、紙張價格降低、印刷術的發明,甚至與科舉考試有關。
為什麼與科舉考試有關呢?你想啊,你總不能拿著塗鴉式的試卷讓考官、甚至皇帝老子看吧? 科舉考試對字的書寫可是有嚴格要求的。
2、將錯就錯。這一點在各種書籍、文章的傳抄過程中比較明顯。這就是同樣一篇文字,多個不同版本的原因(指字、詞有區別)。這裡面也分不同的情況:
其一,抄錯了,沒發現。
其二,抄錯了,發現後覺得無所謂,或是嫌麻煩,不改了,這是典型的將錯就錯。
3、主觀犯錯。認為別人錯了,主動改。比如別人寫“明日黃花”,抄書人覺得不對,應該是“昨日黃花”,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是不會改正了。
-
5 # 左說春秋
謝邀!題目太寬泛,簡單回答。寫錯古今都有。至於怎麼辦?視情況而定。如果上表章、寫佈告等重大事情重寫。其它則塗改者有之,如顏真卿《祭侄帖》。古代書寫是嚴肅事,比今人少錯。抄《四庫》時每天發幾張紙,抄幾張。錯字紙交回換新紙,嚴格之極。現在出版物差錯率允許萬分之二內,市場上的書幾本達到。還是研究今人如何少錯更重要。
通假文是借用字,不是錯字。古代常用。假即借意。也是通意。
-
6 # 周明建16
在使用紙張後,古人普遍是在錯別字旁邊的右上角用毛筆加點,保留原字繼續寫下去。這樣會使整篇文章美觀。這也是至今"文不加點"成語的由來,表示文章一揮而就,不加以塗改。
古代還有一種方法是把"雌黃″塗在錯別字上,把錯字蓋住。"雌黃"是橙黃色的礦物,有褪色作用,古人用它來改錯別字,加上古代的紙多用藥材黃檗染成,紙張呈黃色,這就與″雌黃"的顏色差不多,"雌黃″的作用和現在的修正凃改液作用相似。當時的"雌黃″一詞才會有至今的"信口雌黃"來形容隨口亂說妄加評論的說法。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和晚唐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他倆應對錯字是直接用毛筆圈掉和凃掉。王羲之《蘭亭序》就有圏塗,改動還不算多。由於王羲之的行書珍品雖有塗改,但精美絕倫,受到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厚愛,最後成了李世民的殉葬品,真跡已無留存下來。顏真卿的《顏真卿祭侄稿》整篇凃改的地方很多。這也有可能是大書法家書法作品氣勢雄偉的風格創意。
-
7 # 夢露居士
古代如果寫錯字了,有這麼幾種方法:
第一,如果是在竹簡上寫錯了,可以刪掉。
“刪”這個字,左邊的冊字像繩子編起來的竹簡,右邊是一把刀,它的本意就是用刀把竹簡上的字刮掉。
古人常說孔子筆削春秋,這個削字也是指孔子把春秋中不合禮制的記載刪掉。
古代還有刀筆吏的說法,就是說寫文書的小吏拿著刀和筆,筆用來書寫,刀用來刪去寫錯的文字。
第二,如果是在紙上寫錯了,可以用“塗改液”。
現代的紙都是白色的,所以塗改液也是白的。
過去的紙色發黃,所以古代的“塗改液”也是黃色的。這是一種礦物,叫做雌黃。
有個成語叫“信口雌黃”,意思是胡說八道,像用雌黃修改文章一樣改變事實真相。
第三,還可以在寫錯的字上畫一個點,表示這個字寫錯了,不要了。
有一個成語叫“文不加點”,很多人望文生義,以為是文章不加標點的意思。其實這個成語是說寫文章一氣呵成,不用修改。
第四,還有更狂野的,就像今天的人一樣,直接把寫錯的字塗抹掉,或者在寫錯的字上重重地寫一個正確的字。
這個可以參考蘭亭序和祭侄稿。
-
8 # 日日悅讀
我們現在用硬筆書寫作業中會出現寫錯字的情況,我們現在的處理方式有,鉛筆的有橡皮擦,油筆或水筆等可以用膠帶或者塗改液等,那古人在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出現不一樣的字怎麼處理的呢?我們今天來從幾個經典碑帖中尋找答案。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中可以看到很多塗塗改改的情況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的塗改情況及方式
黃庭堅作品松風閣詩中以錯字旁邊點三點為記號
孫過庭書譜當中以三點作為記號的就更多了。
回覆列表
字寫得多了,難免會出現錯誤,我們現在有膠布,修正液,塗改液,修正紙等來彌補錯誤。但是古人都是用筆墨紙硯,他們寫錯了該怎麼改?
其實古人為了彌補錯誤,他們也發明了“修改液”。如今的修改液是白色不透明液體,主要是根據化學物質製成,當然也含有一定毒性。所以如今漸漸的退出人們的視線。
而古人的塗改液是固體——雌黃,雌黃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著劇毒。如果長期接觸,也容易造成中毒。
Δ雌黃
我們之所以會使用塗改液,是由於其主要為白色,而我們所使用的紙張也比較白亮,使用塗改液之後,很容易將之前自己覆蓋。古人的想法與我們同樣,他們的紙張是發黃狀態,其顏色與雌黃相近。
如今的成語信口雌黃,就是根據這裡而來。意思是說人說話不靠譜,改來改去。但是在沒有紙張之前,人們寫錯字怎麼辦?
Δ寫錯內容
古人寫字還是比較認真,因為一旦寫錯,很有可能整個都廢掉。比如說竹簡,上面是幾乎沒有任何錯誤。因為大凡出現錯誤,幾乎都被拋棄重新書寫。
但是也不代表所有人都會使用雌黃,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不習慣使用修改液一樣。古人也會把寫的字×掉或者塗成黑,雌黃畢竟還是小範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