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迎罡

    在傳說中,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大約在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總共歷經470餘年,先後有17個國王統治。但考古界並沒有找到能證明夏朝存在的證物,因此,這段歷史一直是一個謎,只存在於傳說中。

    關於夏朝是如何建立的,也有幾個版本的傳說。在夏朝滅亡後1400多年,西漢大文豪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夏本紀》有這樣一句話,大概意思為:大禹因為治水有功,被眾人推舉為首領,最後成為天子,開啟了夏王朝的歷史。

    另一個說法是到大禹兒子啟時,各方面條件都已經成熟,啟坐上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而是類似於由好多部落組合成的部落聯盟。大家共同推選出一個大首領來領導其他小首領,大首領就是王。王位採取禪讓制,也就是說,爺爺坐夠了傳給父親,父親坐夠了傳給兒子,一個大家族中把王位就這樣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夏朝末期,王位傳到一個名叫“桀”的大首領手中時,夏王朝已經危機四伏,根基變得不再穩固。根本原因是夏桀的荒淫無度,他對王后妹喜極其寵愛,妹喜如果想要天上的星星,夏桀恨不得動用全國的人力財力,為她摘下來。

    並且,夏桀驕傲自大,極度自負,除過妹喜之外,對任何人的勸告都聽不進去。他還大言不慚地把自己比喻為天上的太陽,說:太陽永遠不會消失和滅亡,我也是這樣的。

    夏桀有時為了取樂,常常命令臣子跪在地上,雙手伏地,給他和妹喜當馬騎,惹得臣子怨聲四起。

    終於在公元前1600年,一個叫“成湯”的小首領實在看不下去夏桀的荒淫無度,準備起兵討伐夏桀。沒想到,其他小首領紛紛響應成湯的號召,自願加入了成湯的隊伍,討伐夏桀的勢力越來越龐大。

    當時夏朝的都城在綸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縣一帶。討伐夏桀的大軍繞道至都城西邊的鳴條,在今天的山西夏縣一帶,兩軍在這裡展開激戰。

    沒想到,夏桀早已失去民心,沒人願意為他賣命,兵敗如山倒,僅僅數天,夏桀的大部分軍隊就投降了成湯。

    夏桀率領殘餘勢力到處逃竄,在逃亡到安徽巢湖境內時,不久就病死。成湯勝利後,立刻班師回到西亳,今河南偃師,在這裡宣告夏桀死亡,夏朝隨即滅亡,他被部眾擁戴為新首領,隨即,他建立了商朝,成為商朝第一個王。

  • 2 # 王事情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商人始祖叫契,傳說他的母親簡狄與人在野外沐浴時,看到一隻玄鳥(也許是燕子,也許是鳳凰)產下一枚蛋,簡狄吞服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後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封其於商,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市,這個商字便能追溯到此時。

    契傳十三世而生成湯。

    哪十三世,據《史記·殷本紀》,是:

    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即成湯)。

    《封神》第一回道:

    契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於商。傳十三世生太乙,是為成湯。

    唐虞即堯舜二帝。天乙又作太乙,都是指成湯。參照史書所載,這段話確實符合那段歷史。

    在這期間,商人的家族已進行了八次遷徙,此時所居的地方叫“亳”。亳有三處,分別為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為湯即位為商部落首領時所居,有說即今商丘高辛鎮;北亳為成湯伐夏之前、會盟諸侯之地,有說即今商丘蒙縣;西亳為湯推翻夏朝統治之後、定都之地,有說即今偃師。

    《封神》第一回開篇詩有一句“成湯造亳洗腥羶”,造是往、就的意思,可以解釋成來到某地,這句話是說成湯來到亳地,推翻了夏后氏的殘暴統治。這個亳,大概是三亳中的北亳。

    湯到北亳後,並非馬上就從者如雲、天下歸心,而是經過了這些準備:

    1、立名

    商部落此時的規模,在夏朝應該算是一方諸侯。

    不然不會引起夏桀的極度忌憚。

    《史記·夏本紀》雲:

    (桀)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

    夏桀命令把湯囚禁在夏臺這個地方,但也許是雙方達成了協議,也許是湯表示了順服,也許是被部落的人救了出來,總之湯沒被關押多長時間就被放了出來。

    由此可見,湯的勢力雖然很大,但還不足以與夏相抗衡。

    被關押的事固然讓湯差點送命,然而只要活著出來,對湯名聲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想想吧,桀已經被天下人公認為昏君,那麼被昏君逮捕的人肯定是有代表性的賢臣;賢臣明知必死還敢跟昏君對著幹,不但證明了他的不怕死,而且也成就了他的正義性。

    因此,這一趟牢獄之災,事實上為湯豎立起了一面旗幟,於他名聲的傳播有莫大好處。

    2、訪賢

    《封神》曾寫道,成湯聘大賢伊尹,自己不敢用,進之於天子,夏桀無道,不能用之,伊尹才重歸於湯。

    此事《史記·殷本紀》也有載。

    伊尹是帝王之師,被後世人稱為“商元聖”,他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國家,被老子稱之為“治大國若烹小鮮”。

    伊尹輔佐商朝四代國君,是歷中上最早對國君行廢立之事的大臣,後世肆行廢立的權臣莫不以伊尹標榜自己,然而真實的伊尹真的是位忠臣——起碼就《史記》而言是。

    伊尹因太甲暴虐不明,不遵祖宗之法度,將太甲放逐到桐宮三年,這三年伊尹以攝政王當國。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洗心向善,於是伊尹又迎回太甲,以政事盡付之。太甲在位,諸侯服順,百姓安寧,伊尹嘉許他,作《太甲訓》三篇褒揚,稱之為“太宗”,這是歷史上帝王稱太宗之始。

    伊尹善於刺探敵情,他曾與遭到夏桀遺棄的寵妃妹喜交結,以此離間夏王朝。

    3、征伐

    但只有賢名而無威名也並非為王之道。

    葛國與湯國為鄰,葛伯(葛國國君)不祭祖神,湯以此為由討伐葛國。

    湯對葛伯“大罰殛之”,可見是殺了他,而其國其民,自然也歸順了湯。

    此外,湯還多有徵伐,才最終越戰越強。《竹書紀年》說湯有“九徵”,《孟子》說有“十一徵”,《太平御覽》卷八三引《帝王世紀》說有“二十七徵”。

    按《古本竹書紀年輯證》的考證,湯共有七徵,餘二徵未詳,分別是:

    葛國、有洛、豕韋、顧、昆吾、夏及三朡。

    後三徵為湯舉起大旗反夏後才有的征伐,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滅葛之後,湯又攻滅了有洛、豕韋及顧三國。

    隨著滅夏之戰的來到,如《孟子》所言,此時湯已“無敵於天下”。

    4、修德

    湯在曠野,見到有人張網四面捕雀,湯說:“這樣的話,就把所有的鳥都抓到了。”

    於是前去收了三面網,禱告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

    《史記·殷本紀》中這句話原作: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這句話很牛是一定的,但是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說,它反應了樸素的辯證和法治精神,捕鳥而不可捕絕可以引申成事不可做絕、話不可說絕,即什麼事情,要強求十全十美都是不可能的,這是辯證精神;其次,不用命者乃入吾網,用命是效忠、聽命的意思,網可以引申成律令法規,意思是其治下的國民都應該有相對的自由,除非是不聽命的犯罪分子,才適用於嚴苛的法律。

    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後,都說:“成湯已經澤被禽獸,他們的國運來了(湯德至矣,及禽獸)。”

    湯在做了上面的那些事後,其實已經成為了諸侯之首。

    而此時夏桀為政荒淫殘暴,夏德已衰,湯德已至,明眼人都知道,湯代夏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正式興兵,率領諸侯開展滅夏之戰。

    首先他剪除了夏的羽翼昆吾氏。

    然後誓師,說:

    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後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臺?”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這是一篇檄文,翻譯過來是:

    來吧諸位,都聽我說。不是我要作亂,只因為夏后氏犯下許多罪行,上天令我去滅掉他。也許你們會說,君王不憐憫我們,荒廢我們的農事,(進言就好了),為什麼要征伐夏國呢?

    我聽到你們所說,想告訴你們,正因為夏后氏有罪,我畏懼上帝,不敢不去征伐啊!

    現在你們會問,夏的罪行究竟有些什麼?

    那麼我告訴你們,夏耗盡民力,剝削人民。民眾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協,都說,太陽何時消失?我們願意它一起滅亡。

    所以,夏的品德這樣壞,我們一定要推翻他。

    你們如果願意輔佐我,實行上天對夏的懲罰,我將重重地賞賜你們!不用不信,說過的話我絕不會食言。若你們不遵從誓言,我就會把你們降成奴隸,或者殺死你們,不會有所赦免。

    有娀之虛一戰,湯擊潰了夏桀的主力。桀逃奔鳴條,湯乘勝追擊。三朡一戰,湯師再次大勝。

    據《太平御覽》卷八二引《帝王世紀》,桀的結局是:

    放之歷山,乃與妹喜及諸嬖妾同舟浮海,奔於南巢之山而死。

    意思是,商湯將夏桀放逐到歷山(安徽和縣,桀帶著妻妾逃跑到南巢山(今安徽壽縣東南),不久死去。臨死時夏桀長嘆說:

    吾悔不遂殺湯於夏臺,使至此。《史記·夏本紀》

    我好後悔沒有在夏臺殺掉成湯,才淪落到今天的地步。

    夏亡,諸侯賓服,湯即天子位,代夏而有天下,是為商。

    傳三十一世,享國六百四十年(《封神》語),直到帝辛。

    說帝辛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是誰,其實通常我們都稱呼他為:

    商紂王!

    ————完————

  • 3 # 歷史小師妹

    《封神榜》中,是周滅商,不是成湯滅夏。但說到成湯滅夏能夠成功,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準備充分。商族經過長期發展,到湯時實力已經非常強大,可以與夏朝分庭抗禮。夏桀荒淫誤國,成湯布德施惠、輕賦薄斂、扶困濟窮,因而諸侯歸順、百姓親附。成湯透過“修德”務政,穩固統治,為滅夏準備了充分條件。

    第二、策略正確。成湯糰結各地諸侯,建立了廣大的反對夏桀統治的聯盟,以救民於水火為由發動了多次對外征伐,樹立了討有罪、為民除害的形象,其政治主張受到普遍支援。

    第三、戰略正確。成湯伐夏先從臨近夏的盟國葛國開始,隨後一一殲滅分居中原腹心周圍、互為犄角之勢拱衛夏朝的韋、顧、昆吾三國,使夏孤立無援,掃清了消滅夏的障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年人的疝氣手術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