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3個月閉合,前囟門要到1歲半才閉合。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 囟門的表面是頭皮,其下面是腦膜,其次是大腦和腦脊液。將手指輕放入在囟門上,可以摸到跳動。那是腦脊椎壓力隨著心臟搏動、血壓變化而變化,與脈搏一致。正常嬰兒坐位時,囟門略微凹陷。 顱內的腦脊液和身體的血液、組織液不斷交換,保持平衡。當身體丟失較多水分時,腦室的腦脊液也會減少,壓力降低,囟門便會明顯凹陷。如嬰兒因嘔吐、腹瀉後出現這種症狀,說明身體已中等程度的脫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因嬰兒自然調節能力差,耐受力不足,可能發生迴圈衰竭,有生命危險;由於餵養不當造成重度營養不良的極度消瘦嬰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此時需加強營養,合理喂著。 極少數嬰兒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頭小而尖,前額狹窄,鼻樑塌陷,下頜小而後縮,同時伴有智力落後。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呆小症患兒,囟門也會遲遲不閉;同時有眉毛少而淡,鼻樑塌陷,兩眼距離寬,智力遲鈍等,可用甲狀腺素治療。 嬰兒時期生長特別迅速,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維D和鈣。如不及時補充,容易患佝僂病。囟門在出生後18個月仍遲遲不閉合,出現“方顱”畸形,顱骨摸起來像乒乓球殼(顱骨軟化症)。此外,還可形成骨串珠樣改變、雞胸、“O”形或“X”形腿等畸形。 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類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不少於出生時33-34釐米,1週歲時不少於46釐米,2歲時不小於47釐米-48釐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有人認為囟門不能摸,甚至說摸了會變啞巴,嬰兒因此囟積下汙黑的痂皮,這很不衛生。囟門要像其他部位的頭皮一樣清洗,不過洗的時候動作要輕柔些。 可曾注意到小嬰兒的頭頂上方有一小片摸上去較軟的地方,有時還可見到它在上下跳動,這就是小嬰兒的前囟門。它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菱形間隙。 新生兒出生時他的對邊中點連線約1.5-2釐米, 頭幾個月頭圍增長快,前囟也隨著變大,約至6個月時最大達到2.5-3釐米,以後隨著顱骨逐漸骨化,前囟逐漸變小,有的小兒1歲時前囟己閉合,最遲在1歲半時也應閉合。 在前囟後方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一三角形間隙為後囟,出生時多已閉合或很小,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但早產嬰幾例外。 各顱骨間的骨縫出生時如為順產經過產道娩出的新生兒可有重疊,出生後隨著頭圍增大顱骨縫可稍分開,至生後3-4個月時閉合,前囟及骨縫的閉合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閉合過早形成了頭小畸形;閉合太晚多見於佝僂病、腦積水或呆小病(甲狀腺機能低下),如有囟門、骨縫早閉或晚閉情況,要及時就醫。
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3個月閉合,前囟門要到1歲半才閉合。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 囟門的表面是頭皮,其下面是腦膜,其次是大腦和腦脊液。將手指輕放入在囟門上,可以摸到跳動。那是腦脊椎壓力隨著心臟搏動、血壓變化而變化,與脈搏一致。正常嬰兒坐位時,囟門略微凹陷。 顱內的腦脊液和身體的血液、組織液不斷交換,保持平衡。當身體丟失較多水分時,腦室的腦脊液也會減少,壓力降低,囟門便會明顯凹陷。如嬰兒因嘔吐、腹瀉後出現這種症狀,說明身體已中等程度的脫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因嬰兒自然調節能力差,耐受力不足,可能發生迴圈衰竭,有生命危險;由於餵養不當造成重度營養不良的極度消瘦嬰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此時需加強營養,合理喂著。 極少數嬰兒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頭小而尖,前額狹窄,鼻樑塌陷,下頜小而後縮,同時伴有智力落後。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呆小症患兒,囟門也會遲遲不閉;同時有眉毛少而淡,鼻樑塌陷,兩眼距離寬,智力遲鈍等,可用甲狀腺素治療。 嬰兒時期生長特別迅速,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維D和鈣。如不及時補充,容易患佝僂病。囟門在出生後18個月仍遲遲不閉合,出現“方顱”畸形,顱骨摸起來像乒乓球殼(顱骨軟化症)。此外,還可形成骨串珠樣改變、雞胸、“O”形或“X”形腿等畸形。 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類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不少於出生時33-34釐米,1週歲時不少於46釐米,2歲時不小於47釐米-48釐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有人認為囟門不能摸,甚至說摸了會變啞巴,嬰兒因此囟積下汙黑的痂皮,這很不衛生。囟門要像其他部位的頭皮一樣清洗,不過洗的時候動作要輕柔些。 可曾注意到小嬰兒的頭頂上方有一小片摸上去較軟的地方,有時還可見到它在上下跳動,這就是小嬰兒的前囟門。它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菱形間隙。 新生兒出生時他的對邊中點連線約1.5-2釐米, 頭幾個月頭圍增長快,前囟也隨著變大,約至6個月時最大達到2.5-3釐米,以後隨著顱骨逐漸骨化,前囟逐漸變小,有的小兒1歲時前囟己閉合,最遲在1歲半時也應閉合。 在前囟後方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一三角形間隙為後囟,出生時多已閉合或很小,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但早產嬰幾例外。 各顱骨間的骨縫出生時如為順產經過產道娩出的新生兒可有重疊,出生後隨著頭圍增大顱骨縫可稍分開,至生後3-4個月時閉合,前囟及骨縫的閉合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閉合過早形成了頭小畸形;閉合太晚多見於佝僂病、腦積水或呆小病(甲狀腺機能低下),如有囟門、骨縫早閉或晚閉情況,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