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00522060171

    可以說這樣的孩子100個找不到幾個!

    首先要說明:3個月內孩子可以多抱,要看你怎麼抱!

    3個月內寶寶的脊椎是C型,如果豎抱過多會傷害脊椎,而且寶寶的頸椎也沒有發育好,還不能很好地支撐起頭部。所以豎抱一手要托住寶寶的頸椎,一手托住寶寶的屁屁。

    我們都知道寶寶出來後的環境與子宮內的環境差很多,寶寶沒有安全感,所以需要媽媽熟悉的味道和溫暖的懷抱。

    人類的嬰兒理論上都是早產兒,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從爬行動物到直立站立,骨盆變小了,為了能適應產道,寶寶們都是提前出生,寶寶出生後大腦還沒發育完全,但是又需要提前出來,所以產後3個月是缺失的第四期–(前面三期:孕早中晚),產後3個月仍需要像子宮一樣的環境來使寶寶有安全感。

    大家可能見過袋鼠寶寶出生後就在袋鼠媽媽的口袋裡長大(口奶裡有四個乳T),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所以我們的小寶寶也需要這樣一個仿子宮的環境。我們會用背巾,用襁褓,搖晃等安撫方法來安撫寶寶。

    怎麼模擬子宮環境?首先我們要知道子宮環境是什麼樣的。

    我們瞭解了,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解釋一下5 S安撫技巧。

    1、包裹、束縛

    有效的方法:飛機抱、懷抱港灣、抱著睡、背巾、壓住手抑制驚跳反射、襁褓法。用過的人都知道,有時候能秒睡!

    2、遲鈍的連續的聲音

    有效的方法:噓聲,白噪音。需要比哭聲大,大點的孩子可以用特別的聲音吸引注意力再用白噪音,再換成輕柔的聲音,比如搖籃曲,靠在媽媽的胸前。

    我就經常給我家豆豆唱我自創的搖籃曲,她盯著我,聽著我的個人演唱。但是好像越聽越精神了。

    3、搖晃的感覺

    左右搖晃,走路搖晃。有效的方法:背巾,抱在手裡走來走去,瑜伽球,鞦韆,搖籃椅,推車。

    這是寶寶很喜歡的方式,就像在媽媽的子宮裡,媽媽在走路,寶寶在羊水裡搖呀搖。

    4、非仰臥(驚跳反射):側躺/俯臥

    驚跳反射,大家肯定不陌生。寶寶躺在床上經常手舞足蹈的樣子。寶寶在受刺激後或情緒不好時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

    為什麼會有這一現象呢?這要從我們的祖先說起。

    我們的祖先無法直立行走時,沒有雙手去抱小猴子,小寶寶只能緊緊抓住媽媽,尤其是媽媽運動的時候更要抓緊媽媽。不然摔下去就完了!

    這種反射是人類進化來的遺存現象,它顯示了幼畜遇到緊急情況伸出四肢抓住母畜的能力。這種反射在3-5個月內消失。

    所以我們在抱寶寶睡著然後放下的過程中,如果動作過快,就會讓寶寶有自由落體的感覺,會很容易驚醒。

    你可以想象一下自由落體的感覺,就像我們坐跳樓機的感覺,會激發我們的自我保護本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背後是萬丈深淵,倒下去,哈哈,好驚險,能有安全感嗎?所以寶寶這時候很容易驚醒,沾床醒,落地醒就是這麼來的)

    那我們怎麼抑制這個驚跳反射呢?前面用的襁褓法,背巾都有這個功能。

    那放下了呢?採用側臥或俯臥,你會發現寶寶會睡得比較好,因為手部、腹部有受壓,被抑制了驚跳反射,還有媽媽的安全感。但是如果寶寶睡著沒有人看著,是不建議這兩個睡姿!!

    俯臥可以趴在媽媽或爸爸胸前,都是不錯的睡眠姿勢啊。聽著熟悉的心跳,溫暖的懷抱!

    5、吸吮反射

    這是終極大法。有效的方法:哺乳、奶嘴、安撫奶嘴、手指。

    奶睡是一件很省心省事的神器,但是寶寶可能會形成依賴,你就成了安撫奶嘴了。建議多嘗試不同的安撫方式,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方式。

    還有其他的安撫方式,比如做撫觸,肌膚接觸或者跟寶寶溝通等。這幾個安撫技巧可以多項結合使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有效的可持續的方法,寶寶的哄覺和安撫不在是問題!

    留下足跡代表你知道了怎麼去做了,不留下足跡說明你沒有看懂,更需要與我產生連結!

    我從奶水不足,到成功母乳餵養至今,用1年半的時間學習和實踐科學育兒,並在3個月內幫助三十多位媽媽成功解決母乳餵養路上的難題。

    現在私聊我@我是豆豆媽,免費送你一份價值299元的《母乳餵養的正確開啟方式》和《崔玉濤育兒課堂77講》,讓你在母乳餵養和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蠟石和玉髓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