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民謠一個多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天一到,正是補身養神儲備過冬營養的時候。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很多人一聽說要進補馬上不分三七二十一,只挑貴的食品、藥品吃,這種做法是極不科學的,不僅於事無補,甚至可能無病補成有病。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是千萬不要盲目去補。秋季食譜要注重調脾補肺 秋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是為冬季的來臨做好準備。 秋季進補宜先調理脾胃。在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於常食冷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腹瀉等症。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的時期,可先補食一些既富有營養又易於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禽蛋以及山藥、蓮子、薏苡仁等。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多食。藥食兼優的芡實也是調養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且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能。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津損肺,耗傷肺陰,因此,秋季亦應注意食療以潤肺補肺。食材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蔔、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秋季進補的忌諱雖然秋季是養生進補時節,但也需要有針對性,不可盲目亂補。在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素滯留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1.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爺侵犯人體。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的特性。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穫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懾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薑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普通常伴有腹瀉、食慾不振;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秋天氣候較為乾燥,因此空氣中缺少水分,同樣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並不能抵禦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白天喝點鹽開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這樣的良方貴在堅持,早飲鹽,晚喝蜜,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養生食材大比拼1.秋後蘿蔔賽人參 蘿蔔具有吸氣、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瘀、解毒、利尿功效,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秋後蘿蔔賽人參”的說法。這裡就向大家介紹幾種蘿蔔的功效。 治口腔潰瘍:榨取鮮蘿蔔汁100毫升,加涼白開100毫升,調勻後漱口,每日早、中、晚各數1次,對口腔潰瘍有功效。 治扁桃體炎:榨取鮮蘿蔔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調勻後用溫開水沖服,每日2~3次,可消炎解毒。 治哮喘:榨取鮮蘿蔔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調勻後用溫開水沖服,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潤肺定喘之功能。 治高血壓:榨取鮮蘿蔔150毫升,加紅糖50克調勻,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有清熱降壓之功效。2.秋來食鴨來養生鴨為水禽,性寒涼,營養學家認為,當年的新鴨養到秋季後,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可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適合秋季進補養生。下面介紹幾種食補方供參考:老鴨冬瓜湯:整鴨1只,瘦肉30克,冬瓜100克切塊,海參、芡實、苡仁各15克煮湯至爛熟,有補虛作用。老鴨蟲草湯:取蟲草10克放入老鴨肚中,加水燉熟調味食用,對久咳虛喘、腰膝痠痛、體虛乏力者有作用。豬蹄燉老鴨:公鴨一隻加入豬蹄和火腿適量,燉熟食之,對體虛或肺結核熱患者有效果。3.美味百合意氣安神百合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當然百合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也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記載。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60克,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乾淨,放置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粳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也可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則有滋陰潤肺之功效;或加入綠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百合湯:百合去雜質後洗乾淨,放置鍋內,加水煮至極爛,加入適量白糖,連湯食用,若等湯水溫和後加蜂蜜調勻後服用則對肺熱咳嗽有特殊功效。 4.養生水果梨和甘蔗秋季是水果收穫的季節,對付秋燥,養生水果當屬梨子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勞作辛苦、飢腸轆轆時,吃上兩節甘蔗可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當然,適合秋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桔子、香蕉、山楂等。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梨和甘蔗均為性寒冷,所以對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5.秋季養生菊花必不可少菊花是秋天的“花中仙子”。中國食用菊花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戰國時,愛國詩人屈原就有“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詠。菊花氣味芬芳,可烹製出多種佳餚,如廣州的臘肉菊花餅、菊花蛇羹;杭州的菊花咕嚕肉、菊花肉絲;北京的菊花魚球、菊藥肉;安徽的菊花雞絲,湖南的菊花竹蓀湯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珍餚。菊花不僅食之美味,而且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菊花茶。菊花泡茶是人們喜愛的清涼飲料之一。現今馳名中外的杭白菊,有黃白兩種,用來泡水飲或入茶,不僅香氣濃郁,提神醒腦,而且有疏風清熱、養肝明目、降壓通脈的作用。秋季養生藥膳食譜1.養生粥(1)芝麻花生豬肝山楂粥材料:芝麻50克,花生50克,豬肝40克,山楂40克,粳米50克。做法:將花生去殼,同芝麻放入陶器罐內,注入清水,先煮1小時;花生熟後,放入洗淨的粳米煮30分鐘後,再放入豬肝、山楂,煮5分鐘10分鐘,即可食用。功效:和胃補脾,潤養肺燥,還具有促進消化的效果。(2)山藥安神粥材料:新鮮山藥300克,蓮子10顆,紅棗3顆,枸杞3錢,黑糯米1兩,白糯米1兩,桂圓肉2兩,米酒1大匙,冰糖適量。做法:蓮子洗淨泡軟,紅棗洗淨泡軟去核,黑糯米、白糯米洗淨浸泡3~4小時備用;山藥洗淨削皮切小塊備用;將1000毫升的水注入鍋中煮開,放入所有材料(米酒、冰糖除外),用大火煮10分鐘後改小火熬煮2小時;加入冰糖、米酒,煮至冰糖溶化即可熄火食用。功效:補氣補血,改善膚色,補腎溫胃,恢復胃腸道的功能。(3)糯米梨子粥材料:糯米150克,梨子半個,梨皮和梨核,冰糖適量,清水。做法:糯米淘洗乾淨,淘米水留下待用,將糯米裝碗,用清水泡上;梨子用適量淘米水泡一下,用刷子認真清洗外皮,將果肉切塊,梨核和梨皮裝盤待用;湯鍋裝滿開水,水沸後下梨核,隨後加入泡過的糯米滾煮3分鐘,並用勺子不斷攪拌,再轉小火慢慢熬煮;大約15分鐘後,加入梨塊和梨皮,根據喜好還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再次滾沸後小火繼續熬煮。大約半個多小時,待糯米軟爛且散發出梨香,關火燜上片刻,挑出梨核,即可盛碗食用了。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養胃。(4)合歡花粥材料:幹合歡花30克(鮮者5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做法:將材料洗淨;加水500毫升,熬至粥稠即可,睡前溫服。功效:安神、美容,使人精力充沛,益壽延年。(5)白果百合粥材料:粳米50克,大棗6顆(如是小棗為10顆),核桃肉15克,銀耳5克,百果10粒,花生10粒,蓮子10粒,百合10克,梨1個(約100克),枸杞10克,冰糖25克。做法:粳米,大棗,花生,蓮子,百合及核桃肉洗淨;銀耳用溫水泡發回軟,擇冼乾淨;百果去殼和皮,梨去皮和核,切成小塊,放入砂鍋內,再放入1000毫升水,燒開後轉小火燉40分鐘;枸杞洗淨,將枸杞和冰糖放入攪勻煮20分鐘即可。功效:補中益氣,潤肺利咽,調營衛,生津液,補腎強腰。2.養生茶(1)桔紅養生茶:材料:桔紅3~6克、綠茶5克。做法: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後服用。功效: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於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2)茅根銀花茶:材料:銀花15克,白茅根25克。做法:加入1升水,煮沸,再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功效:銀花能清熱解毒、疏利咽喉。可治療病毒性感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3)銀耳養生茶:材料: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做法:先將銀耳洗淨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鐘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功效: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之功,適用於陰虛咳嗽。3.養生湯(1)蘿蔔絲鯽魚湯材料:鯽魚1條,蘿蔔1/3個,蜜棗2個,生薑4片。做法:鯽魚刮乾淨魚肚裡的黑膜,清洗乾淨後瀝乾水分;蘿蔔削皮後切成絲備用;熱油鍋,用薑片擦鍋,油溫比較高的時候再放下魚,慢火煎至兩面金黃;把魚轉進燒開的滾水裡,放入蜜棗,大火煲20分鐘後轉中小火再煲20分鐘才加入蘿蔔絲;加入蘿蔔絲再煲10分鐘,關火放鹽調味。功效:補氣血,溫脾胃。(2)蓮藕花生龍骨湯材料:蓮藕400克、龍骨350克、花生100克、蓮子50克、章魚乾2只。做法:龍骨沖洗乾淨汆水,然後把浮沫沖走待用,墨魚乾用溫水浸泡5分鐘,拆去骨片,撕去黑膜待用;蓮藕洗乾淨削皮切塊,花生用溫水浸泡10分鐘待用;依次把龍骨墨魚乾、蓮藕、花生蓮子放入煲內,加入10碗水,大火燒開後中火煲2~3小時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功效:益胃健脾、養血生肌、益腎固精、養心安神。(3)百合煲鯽魚湯材料:鯽魚1條(重約460克),百合80克,豬碾230克,姜1片,陳皮1/4個,清水和鹽各適量。做法:百合洗淨,用清水浸1小時,取起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撈起洗一洗;陳皮用清水浸軟,颳去瓤洗淨;豬碾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取起洗淨;鯽魚刮鱗開肚去腸後,洗淨抹乾水,用1/2茶匙鹽搽勻魚肚醃15分鐘;燒熱鍋,下油1湯匙,放下姜及鯽魚,煎至鯽魚兩面微黃色鏟;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和陳皮煲滾後,放入豬碾、鯽魚、百合煲滾,慢火煲3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功效:健脾和胃、滋陰潤燥。(4)蘿蔔排骨湯 材料:蘿蔔(選擇鮮嫩的白蘿蔔,注意不要空心的)、排骨(最好選擇大棒骨,小排骨燉出來的湯不夠鮮香)、枸杞、鹽、薑片、黃酒、紅棗、胡椒粉、八角等,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其他配料。做法:白蘿蔔去皮,然後橫切,每片約三釐米厚,不必太薄;排骨在燉煮前要先氽一下水,去一去腥味;將清水燒開,加入黃酒或陳醋、薑片,再倒入排骨,煮至沒有血水出來為止,隨即撈出排骨,用冷水沖洗乾淨;汆過水的排骨、八角和剩下的薑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冷水(以蓋過骨頭為宜),先用大火煮沸,2至3分鐘後改用小火慢慢煨燉。原則上煨燉的時間不得少於一小時,時間越長,湯越香濃,味道越可口。當湯燉到白色時,放入蘿蔔、枸杞和紅棗,先大火煮沸,然後改成中火,煮到蘿蔔軟糯為止,再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和味精即可了。功效:補鈣養血壯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年齡大了大腦會退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