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舌苔厚白有齒痕能艾灸什麼穴位
脾虛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溼。
脾虛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溼。
脾虛艾灸豐隆穴
豐隆穴是脾胃虛弱溼重艾灸重點,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溼,效果較佳。
脾虛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里這個穴位治療。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脾虛艾灸中脘穴
中脘則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可治療胃痛、噁心、腹脹等。內關則是寬胸解鬱、行氣止痛之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2、舌苔厚白有齒印是怎麼回事
是脾虛溼重的典型表現,您體內的溼邪已經較重了,需要祛溼健脾才可解決問題。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生溼邪。可多吃山藥、薏米、地瓜、花生、馬鈴薯等食物。然後可用薏米100克在上午熬水飲用,即可祛溼,堅持服用可令您情況有所好轉。而藥物方面可服用健脾祛溼的參苓白朮散即可解決您脾虛溼重的問題。
3、艾灸一天灸幾個穴位
艾灸適宜虛證和寒證,如虛弱怕冷、久病久洩、關節冷痛、寒咳哮喘、風寒感冒等;不適合實證和熱證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瘡、大便乾結、小便短黃、發熱等。青壯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婦女和兒童宜減量、少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在極度疲勞,過度飢餓、口渴,醉酒時都不宜治療,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緒不穩定時也不宜用,否則會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關元和神闕,這些穴位能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起到保健作用。最好不要在面部、陰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艾灸養生的幾大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 ,午時灸為宜,多用於身體虛弱者,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洩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 虛勞人及病後,艾灸神闕穴,對洩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面板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 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 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
1、舌苔厚白有齒痕能艾灸什麼穴位
脾虛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溼。
脾虛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溼。
脾虛艾灸豐隆穴
豐隆穴是脾胃虛弱溼重艾灸重點,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溼,效果較佳。
脾虛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里這個穴位治療。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脾虛艾灸中脘穴
中脘則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可治療胃痛、噁心、腹脹等。內關則是寬胸解鬱、行氣止痛之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2、舌苔厚白有齒印是怎麼回事
是脾虛溼重的典型表現,您體內的溼邪已經較重了,需要祛溼健脾才可解決問題。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生溼邪。可多吃山藥、薏米、地瓜、花生、馬鈴薯等食物。然後可用薏米100克在上午熬水飲用,即可祛溼,堅持服用可令您情況有所好轉。而藥物方面可服用健脾祛溼的參苓白朮散即可解決您脾虛溼重的問題。
3、艾灸一天灸幾個穴位
艾灸適宜虛證和寒證,如虛弱怕冷、久病久洩、關節冷痛、寒咳哮喘、風寒感冒等;不適合實證和熱證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瘡、大便乾結、小便短黃、發熱等。青壯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婦女和兒童宜減量、少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在極度疲勞,過度飢餓、口渴,醉酒時都不宜治療,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緒不穩定時也不宜用,否則會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關元和神闕,這些穴位能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起到保健作用。最好不要在面部、陰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艾灸養生的幾大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 ,午時灸為宜,多用於身體虛弱者,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洩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 虛勞人及病後,艾灸神闕穴,對洩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面板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 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 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