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老虎遊0
-
2 # 孤城影隨
曹魏的張遼,樂進,于禁,張合,徐晃。陳壽先生在《三國志》中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也有人說
第一位,許褚,號稱“虎痴”,曾與馬超大戰三百回合,使一杆白蠟長槍,有萬夫不當之勇!堪稱曹操軍的第一人!
第二位,典韋,使兩柄鐵戟,力能舉鼎,在曹操戰宛城時陣亡,但也是因為有他的存在才使得曹操能夠逃過一劫,本來他是有希望成為曹操軍的第一號人物,但只可惜死得太早了!唉,和郭嘉,郭奉孝一樣都是英年早逝!雖因如此,但他第二的位子仍然是不可動搖的!
第三位,夏侯敦,字元讓,是曹操的親族,也使長槍(好象厲害的人都用長槍啊!),雖然他緲去一目,但是他的武藝還是讓人信服的!
第四位,張邰,袁紹之降將,與張飛可謂是勢均力敵,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瓦口關一役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啊!所以,他的存在一直是諸葛亮的心腹大患(畢竟後蜀乏人,能對付張邰的武將不多矣!),才使得諸葛亮在木門道箭射張邰!可見他在諸葛亮心中的位子並不低於司馬懿!
第五位,張遼,字文遠(呵呵,可不是水滸中的張文遠呀,不要誤會了)。同關羽有厚交,武藝也是向來不肯服人的關羽所肯定的!他一生並沒有什麼大戰,唯一的一次便是對孫權的那一戰,殺得是東吳人膽戰心驚,夜不能寐!古云“東吳有小孩夜啼,母屢屢不能止,乃曰‘張遼來也’,小兒竟然不復哭矣!“可見他的厲害!
-
3 # 大飛熊騎士
既然曹魏要對標蜀漢的五虎將,那麼就按小說裡的“五虎上將”的標準來定義,那麼“五虎上將”要具備什麼要素呢?有兩個基本的要素,第一,武藝一定要高強,即便曹魏沒有那麼多超一流的武將,一流的武將可是最多了吧。第二,軍事能力,包括統兵能力,指揮能力,軍事經驗的綜合加成。
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武藝不用說,都是頂級的,而軍事能力上,雖然有張飛這個“莽撞人”,可是別忘了張飛其實是“粗中有細”,還多次用計。特別入蜀時,張飛用計擒放嚴顏,連諸葛亮都感嘆“主公有福了”,後又計敗張郃,所以張飛的真實軍事能力是很恐怖的。再說趙雲,雖然作為劉備的大護衛,但是一點也不缺單獨領兵的例子,比如攻打桂陽,後來的漢中漢水之戰以及更後的諸葛亮北伐之戰。那麼,其他的關羽威震華夏,馬超打得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定軍山之戰,更是說明他們的軍事能力了。
那麼,按照這個標準,誰能入選曹魏五虎將呢?按說許褚,典韋作為曹魏陣營中僅有兩個超一流的武將應該都入選,可惜許褚還帶過兵,典韋就只是純護衛大將,所以許褚能入,典韋差點。另外,還有幾個武藝和軍事能力雙高的應該入選,如下:
第一,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大將之一,關於他的戰績如下:
徐榮便奔夏侯惇,惇挺槍來迎。交馬數合,惇刺徐榮於馬下,殺散餘兵。《三國演義第六回》;
夏侯惇戰張遼,不知幾回合不分勝負,但是惱得呂布性起,親自上陣《第十一回》;
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三合,被夏侯惇搠死《第十七回》;
夏侯惇拔矢啖睛,一槍搠透曹性面門,死於馬下下《第十八回》;
夏侯惇和關羽戰了十餘回合,誘敵敗走《二十五回》;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最後被夏侯惇趕上,戰不十合,被曹操使者打斷《第二十八回》;
夏侯惇戰績不算特別突出,但是卻跟頂級的名將的呂布,關羽都交過手。特別是在兵戰中表現很出色,一場是濮陽之戰,曹操被呂布打得大敗,幸虧夏侯惇帶著一軍來戰呂布,一直打到黃昏,大雨如注才罷兵,但是曹操安全回營已經很久了《第十二回》。另一場兵戰是土坡圍困關羽,夏侯惇先是且戰且退,引誘關羽,後來關羽死戰殺退許褚和徐晃,又是夏侯惇引軍和關羽兵戰,使其疲憊,成功讓張遼說服《二十五回》。
第二,許褚。
許褚是曹營中的單挑王了,超一流武將中除了黃忠,顏良,文丑,其他人都交過手,特別是裸衣戰馬超一戰震動天下。許褚還曾經面對東吳悍將周泰,韓當的聯手,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六十一回》。所以,許褚應該是曹營中的第一高手,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關鍵許褚不僅是曹操的護衛,還多次作為大將領軍出戰。
第三,徐晃。
徐晃是曹操陣營裡一流高手中的佼佼者,曾經和許褚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足以說明徐晃的武藝。雖然,在白馬之戰中,連續敗給顏良,文丑,但是隻有徐晃,張遼敢於出戰,可見其勇猛。最具代表性的是,徐晃在襄樊之戰中,力敵關羽,最後成功解救了樊城。至於,徐晃的軍事能力,不用多說了。
第四,張遼。
其實張遼在單挑中,只因為文丑射中戰馬,失敗過一次,其他的單挑沒有敗績,就連關羽都跟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當然這不排除關羽對張遼好感的加成,但也是對張遼武藝的認同。在合肥之戰中,張遼和東吳數一數二的武將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回合,不分勝負,其實太史慈是落於下風的。所以,太史慈獻計孫權,用“無間道”除去張遼,結果被識破,太史慈反倒中箭身亡,也讓唏噓不已《第五十三回》。至於,張遼的軍事能力,逍遙津之戰已經說明。
第五,張郃。
張郃在袁紹陣營中本來就是名將,剛出場和張遼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惹得一向沒有曹操命令就不出戰的許褚,這次都按捺不住出手,只是被高覽給接住了《第三十回》;隨後,張郃三十回合敗給趙雲《三十一回》;二十回合敗給馬超《第五十八回》;又和張飛又先後打了三十到五十回合,被劫了三個寨《第七十回合》;縱然表現不如人意,那也沒辦法,這些都是頂級名將。
但是到了後期,名將凋零,張郃成了曹魏最強的大將,並且是諸葛亮北伐最大的障礙之一,還打贏了街亭之戰,軍事能力也十分優秀,讓蜀漢上下忌憚不已。由此張郃是曹魏中不可忽視的一員虎將,即便諸葛亮要除掉他,也得讓魏延,關興先後引誘,再射之於木門。
另外要說明一點,這自然是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出發,在正史中夏侯惇戰陣的表現不如人意,在小說中反倒在關鍵時刻,表現出彩,又是宗室,所以排第一。另外,典韋不入選,原因已說明,曹仁,曹洪之所以沒有入選,小說中表現力不如上面五位;曹彰不入選,出場次序太晚,而且事蹟短暫;龐德不錯,但是敗於水淹七軍,不過可以作為“最佳第六人”;于禁,樂進,李典顯然歷史上的表現更佳,小說中平平,所以也不能入選了。
-
4 # 文介7
能領兵者,謂之將,所以幫忙我不認為典韋,許褚能進入五虎將,從宗親大將和五子良將選,我認為應該是曹仁、夏侯淵、張遼、徐晃、張頜吧,于禁晚節不保,曹真小一輩,可惜了
-
5 # 牡丹主人李小白
什麼是五虎將就是以勇猛為主,曹魏陣營五虎將個人認為如下,1典韋,2許褚,龐德,4徐晃,5張遼或張郃,此五人論勇猛位列曹操手下將領前五就算和蜀漢五虎將打沒有100回合很難分出勝負
回覆列表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1.張遼(169-222年)字文遠,本姓聶。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鎮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的進攻。222年去世,諡“剛侯”。
2.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華人。多年來隨曹操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後與張遼鎮守合肥。218年去世,諡“威侯”。
3.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人。原屬鮑信,後歸曹操,為將堅毅莊重,被曹操稱讚可以比喻古代名將,襄樊之戰時被關羽擊敗後被俘投降,歸國後被羞辱至死,諡“厲侯”。
4.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先後歷仕韓馥、袁紹,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為將以巧變著稱,為劉備、諸葛亮所忌憚,曾一舉擊破諸葛亮的北伐。後於木門道中伏而死,諡“鄚侯”。
5.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人。原屬楊奉,後投曹操,在漢中之戰、襄樊之戰都有突出表現,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227年死於任上,諡“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