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58571095622

    “心情”影響健康

    人體致病因素很多,但總不外乎外感與內傷兩大類。外感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六氣”,以及各種邪氣、寄生蟲與外傷;內傷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以及飲食不慎、事不節、疲勞過度等。今天讀到這本關於健康及醫學方面的書本時,不由深有感觸。其實人很多時候生出各種各樣奇怪的疾病很大程度上與心情很有關係。就說女人最容易得的乳腺增生幾月經不調就與內分泌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如果心情舒暢,積極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得病的機會會比那些成天裡鬱鬱寡歡的人少很多。心病還得心藥醫,不管發生什麼,勇敢地去面多就是最好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開始認識到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唐教授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人的心理、生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心情不好、性格抑鬱或重大事件造成的急劇都可能會引起身體某些器官的病變,通俗講就是:壞心情也是一種“病毒”,它也會導致很多身體疾病。

    研究證明,與心情相關的病有腫瘤、高血壓、糖尿病、胃病、冠心病、神經性頭痛、蕁麻疹、過敏性皮炎、支氣管哮喘、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幾十種疾病。

    “心病”還需“心醫”解

    心身疾病與性格、生活實踐、工作環境、社會支援系統和身體狀況都有密切的關係,與文化程度的關係尤為密切。現在很多知識分子生活、工作的壓力很大,而這些人一般對自身的要求比較高,多愁善感、過分含蓄、缺乏戶外活動等“文人病”大量存在,加之不少知識分子自身缺乏承載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的心胸和勇氣,因此易引起抑鬱、失眠,最終導致一些心身疾病的發生。

    另外從年齡的分佈來看,心身疾病患者主要是集中在20-40歲之間;從性別分佈上看,女性患者則明顯多於男性。唐教授認為這些分佈情況說明了很多問題,首先年齡集中在中青年,說明由於人到中年,父母的贍養、子女的教育、自身的事業以及臨近更年期的一些變化,這些都讓中年人這個體處於一個心身疾病高發的危險區域。而一般來講,女性更多愁善感、愛操心或過於敏感,這些習慣都讓女性更容易受到身心疾病的侵害。

    現在很多疾病都是心理問題引起的,但人們往往有意無意地迴避心理,寧願從內科到外科各個科室輪流轉都不去找心理專家。“心病”用傳統的藥物治療往往都沒有多大效果,最多也只是起到一個治標的作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也是很多因情緒引發胃病的患者反反覆覆治了幾十年都治不好的原因。

    輕鬆愉快的心情、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就是心身疾病最有效的“防疫針”,而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好能向朋友傾訴一下,在問題非常嚴重或已經影響到自身健康的時候,則一定要到專業人士那裡進行治療。

    心情影響冠心病

    冠心病曾一直被認為是由於體內膽固醇過高,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的。其實,冠心病也是一類心身疾病,即症狀表現為軀體性的,而其成因卻與心理因素有關。

    1.緊張焦慮 國內外相關調查發現,冠心病的發生與患者受教育程度、與職業應激因素都有關。在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中,冠心病的發生率比較高,肌梗死發生機會與緊張的腦力勞動有關。大多數心肌梗死患者年齡在40~60歲,因為該年齡段的人在家庭和社會中承擔著較多的責任,容易陷入焦慮狀態。這些均影響其機體中樞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調控,致使交感——腎上腺神經系統亢進,血脂與血膽固醇水平增高,血液黏滯度增加,因而容易發生心肌梗死。

    2.消極情緒 消極情緒與心臟病的形成有很大關係。人的心跳速率能夠根據外界的變化呈有規律的波動。消極情緒會使心臟的這種有規律的變化發生紊亂,從而對心臟產生壓力,使心臟負擔過重。另外,消極情緒會引起心血管系統炎症。帶有消極情緒的人機體內含有較多的炎症蛋白,對引發冠心病有重要作用。從非生物的角度來看,帶有消極情緒的人常常不願積極地去面對一些可能發生的疾病,他們不聽或別人的勸告,結果忽視了必要的預防和治療。

      

      在遇情緒面臨重大打擊面前,每個人的應對態度是不一樣的。悲觀、焦慮、急躁都會影響心臟的正常生理。要預防冠心病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有意識、有針對性地採取自我保護措施,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注意加強自身修養,遇事不急、不躁、不怒。

    壞心情影響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很難治癒,因此,當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後往往會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有的人因病或焦慮或憂傷,擔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樣生活、工作,或因此而心情煩躁、生氣發怒。殊不知,壞情緒對糖尿病的影響較大。傳統醫學認為,七情過極可導致人體氣血紊亂,氣鬱日久便能化火,以灼傷體液。陰虛則陽亢,引起消渴病。

      國外有關研究表明,情緒因素對糖尿病的預後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研究人員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將患者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正常組:病人情緒穩定,思想開朗;第二種為亞神經症組:病人情緒不太穩定,思想顧慮較多;第三種為神經症組:病人情緒極不穩定、疑心重、脾氣暴躁。透過觀察發現,第一組病情最輕,病人很少出現眼底病變,即使出現病變也比較輕,且進展緩慢。第三組病人病情較重,大多併發眼底病變。第二組病人的情況介於第一組和第三組之間。

      醫學研究的結果也證實,心理因素影響糖尿病的物質基礎是腎上腺素。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含量較高,腎上腺素不僅可以使血糖升高,還會使血小板功能亢進,造成小血管栓塞,從而誘發各種併發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加強心理治療。應當讓患者懂得心理因素對血糖的影響,萬一遇到某些精神上的挫折,應儘量寬胸開懷,保持情緒穩定,以防病情惡化。

    心情不好極易導致胃病

    中醫很早就提出了“暴怒傷肝、過慮傷心”的觀點,現在看來是很有道理的。從一些屍檢的報告來看,抑鬱或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病人,大腦結構的確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大量的臨床實踐也已經證明,情緒處在一個不正常的狀態下,會導致肌體的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發生一些變化,一般表現為一個的過程,典型的就是胃病。由於人的大腦中食慾飲食控制中樞和情緒控制中樞離得比較近,細胞活動會相互影響,所以人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直接表現為沒有胃口,不想吃飯,只有極個別情況是食慾旺盛,如果處於這種狀態,肯定就會對胃造成一些傷害,引發疾病。另外,現在人們還發現在重大事件尤其是創傷性事件發生時,還可能會發生應激性胃潰瘍

    心情不好易得面板病

    為什麼面板病與人的心理狀況如此息息相關呢?眾所周知,面板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但鮮為人知的是:面板也是一種心理器官。由於在胚胎髮育上,面板與神經系統“同宗”,所以心理因素可波及面板。人在高興時,可以“喜形於色”;恐懼時,可以“面如土色”;焦慮時可以“愁眉苦臉”;羞愧時,可以“面紅耳赤”;盛怒時,可以“怒髮衝冠”,這些都是心理狀態在面板上的表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可引起機體應激反應甚至發生內分泌功能失調,促進血管壁或組織細胞釋放緩激肽、組胺等介質,後者作用於靶組織引起一系列反應:如面板血管收縮、擴張,汗腺、皮脂腺分泌,立毛肌收縮甚至角質形成和細胞增殖等,誘發或加重原有面板病。此外,爭強好勝、慾望高、辦事過分認真的人易罹患神經性皮炎;自幼有某些慾望得不到滿足,或過度服從的人易患慢性蕁麻疹。

    調節心情方法

      1、找個人發洩一番,衝他大喊,但是人選一定要慎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2、找個角落,自己跟心靈對話,問問自己到底怎麼了?但是此方法比較適用於冷靜理性的人,一般人可能沒那般風度。 

      3、外出逛街,看到什麼就什麼,屬於購物發洩,但是口袋裡一定不要太羞澀才行。

      4、給自己精心的化妝,粉色的眼影,淡淡的腮紅,粉紅的唇彩……。看著鏡中的自己比往常漂亮,愛美的女孩一定會忘記煩惱的了。 

      5、穿暖色系的衣服,例如紅色,橙色等明豔的顏色,千萬別穿灰色、青色等暗淡的顏色,這屬於色彩除錯法。 

      6、出門看看太陽,望望藍天,順便看看變化多測的白雲,讓心胸變的寬闊一些,再深吸一口乾淨空氣,什麼都煙消雲散了。 

      7、到公園或者人多的休閒場所找小朋友玩,但是你得記住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鬱悶而恐嚇或者打小孩子,否則他們的父母會。 

      8、給自己些零食,要麼很辛辣的,要麼很甜的,切物食之無味的。辣的可以讓你光明正大的流淚,就說“辣的流眼淚了”。 

      9、找幾個朋友,沒頭沒腦的胡鬧,朋友永遠是你最好的依靠。 

      10、到馬路邊坐著或者站著也行,數過路的車輛,看十分鐘內有多少車經過你眼前。哈哈,一定數不過來的。 

      11、試著為自己做一頓精美的餐,並大聲的唱著羽泉的《愛自己》。 

      12、開車瘋狂的去兜風,什麼也別想,就把音樂放到最大,盡情享受這美好輕鬆的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視劇《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