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聯媒體
-
2 # 骨科王健醫生
對於一些體育愛好者來說,踝關節扭傷可能他們在熟悉不過的傷痛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仍然不清楚踝關節扭傷之後該如何進行治療以及平時如何進行養護。
踝關節扭傷是怎麼一回事?
扭傷是指外力作用下,關節韌帶活動範圍過大,超過其可以活動的正常範圍,引起關節的軟組織例如關節囊,韌帶等等發生撕裂,造成的傷害。其中,由於踝關節的活動量較大,因此踝關節也成為扭傷最為頻繁的關節。
扭傷分為內扭傷和外扭傷,一般來說,內扭傷較為常見,雖然外扭傷不怎麼常見。但一旦外扭傷出現,結果很嚴重,一般會發生韌帶斷裂,以及其他組織的嚴重損傷。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進行治療養護?
發生踝關節扭傷後應該視情況決定是否送往醫院治療。在臨床上的治療根據四個原則,即休息、冰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扭傷程度較輕的話,可以透過簡單的包紮打石膏以及臥床休息靜養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健康。對於傷勢嚴重者,建議透過住院進行手術,可以加快組織癒合速度。
剛扭傷的時候,不可以用藥酒以及紅花油等等揉搓,這些會造成面板表面溫度升高,從而導致血管擴張,增加區域性血流;宜馬上使用冷敷,過了24小時應該改為使用熱敷,以活化淤血。
踝關節扭傷後應該臥床休息一個月左右,期間不能進行強烈的體育運動,特別是腳踝關節。恢復期間可以做一些康復訓練。康復訓練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平時要怎麼預防踝關節損傷?
踝關節損傷一般都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導致的,所以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多多注意。同時,可以增強對關節的訓練,增強其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進行活動時佩戴合適的保護工具等等。
踝關節是支援人體正常活動的重要關節,一旦被損傷,很多正常的生理活動都可能會出現障礙。所以,關於踝關節的養護問題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掌握的一個常識之一。
-
3 # 骨科張還添醫生
腳踝扭傷,“一定抓住黃金48小時”
“踝關節扭傷”,即“崴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不管在日常生活還是運動鍛鍊過程中,常會遇到。很多喜愛運動的年輕患者,由於偶然的一次“崴腳”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理所當然地以為骨頭沒事,小事一樁而已,最終釀成後遺症。 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踝關節的反覆腫脹,慢性疼痛,正常活動範圍內的活動痛,天氣變化時的酸脹不適等等。
什麼是崴腳?崴腳在醫學上質上指的是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肌肉骨骼損傷之一。據統計,踝關節損傷佔所有運動損傷的10%-30%,並且在某些運動(如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攀巖及田徑運動)或日常生活中(穿高跟鞋,行走凹凸不平的路面等),踝關節扭傷尤為高發。
“腳踝扭傷”與踝關節骨性結構的關係踝關節並不僅僅具有骨性結構,還包含多條重要的韌帶結構。嚴重的急性踝關節扭傷還可伴有骨折以及韌帶損傷。典型的踝關節扭傷是在足底彎曲位置發生的內翻損傷。最容易受傷的韌帶 是橫向穩定韌帶(距腓前、跟腓和後距腓韌帶)。踝關節內側扭傷較少見,主要是由脛骨內旋轉引起的踝關節背屈和外翻引起的,可能會損傷後脛腓韌帶和後脛前韌帶。 比起急性踝關節扭傷,更值得警惕的是,急性踝關節扭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會出現反覆扭傷及疼痛症狀,不僅限制體力活動,還會導致踝關節軟骨損傷引發關節炎。
在急性踝關節扭傷48小時內,遵循RICE原則?①Rest(休息),切記停止負重活動,以免進一步損傷踝關節;
②Ice(冰敷),冰敷可以緩解患處的炎症反應和疼痛,正確的冰敷方法為:用溼毛巾包裹冰塊置於踝關節疼痛區域(切忌將冰塊直接接觸面板,以免凍傷),每次約20分鐘,每日3次; ③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適當加壓踝關節可緩解腫脹,切忌加壓過度以導致肢體缺血;
④Elevation(抬高),將下肢抬高(高於心臟水平),以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減輕腫脹。 然而,經典的RICE方案適用於急性踝關節扭傷的應急處理,進一步診療則是決定踝關節損傷能否痊癒的關鍵。
在踝關節損傷的治療中,除藥物治療外,還需遵循“POLICE”原則,即在傳統的RICE方案基礎上,根據踝關節扭傷的程度及分級,進行相應的固定保護及正確的功能鍛鍊,使得踝關節扭傷得以充分康復。在這裡,也強調功能鍛鍊的重要性,即針對某一特定損傷的韌帶進行屈伸,內外旋踝關節等主動鍛鍊。
#清風計劃#
-
4 # 醫數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最高發的運動損傷,約佔所有運動損傷的40%。踝關節扭傷一般均為意外損傷,但是我們可以增強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進行高危運動時佩戴合適的護具,熟練掌握活動的技術動作均可以部分的防止踝關節扭傷的發生或降低踝關節扭傷的嚴重程度。
一 踝關節扭傷的原因
踝關節扭傷佔所有踝關節損傷的75%左右。多數情況下,損傷的原因往往是足尖向內過度內翻旋轉,同時足外側著地。相對薄弱的踝關節外側副韌帶容易受到損傷。而較粗的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相對少見,僅佔踝關節扭傷的5-10%。根據受損程度不同,韌帶可能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撕裂,導致踝關節不穩。
症狀由輕到重各不相同。大都有突然的外傷史,包括扭轉傷或者翻轉傷。主要表現為踝關節外側的疼痛,也常伴有腫脹,甚至足內外側緣瘀斑。嚴重的損傷可引起踝關節外側關節囊撕裂、踝部骨折、下脛腓聯合分離。踝關節扭傷最常損傷外側副韌帶,包括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三條韌帶裡距腓前韌帶作用最大,最容易損傷。
如果同時伴有跟腓和距腓後韌帶損傷甚至關節囊撕裂,就屬於比較嚴重了,再伴有肌腱、骨骼甚至其它軟組織損傷,就需要進一步診斷。建議嚴重的踝關節扭傷需要及時就醫,諮詢運動醫學科醫生,可以藉助X線、核磁共振、B超等檢查來明確損傷程度,以確定否需要關節鏡手術治療。
二 不同扭傷型別
損傷機制:踝關節扭傷大都是踝關節內翻傷引起,內翻應力造成外側副韌帶撕裂。通常很少在運動中出現外翻損傷,多見於車禍等一些較大外力造成,外翻傷通常後果比較嚴重,容易造成踝關節脫位、骨折,踝關節內側三角韌帶撕裂,甚至是血管神經的損傷,這裡暫不作討論。根據扭傷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度:
I度表現為:輕度疼痛,外側副韌帶輕微不完全撕裂,可伴有外踝輕度腫脹,很少出現關節不穩;
II度表現為:中到重度疼痛,伴有腫脹、僵硬和行走困難,部分可見足部瘀斑,外側副韌帶中度不完全撕裂,可伴有部分關節不穩;
III度損傷:最為嚴重,疼痛和腫脹常比較明顯,足底常出現明顯瘀斑,外側副韌帶完全撕裂,關節出現明顯不穩影響正常活動。當然如果再嚴重可能伴有前內踝撞擊症,外踝骨折,甚至踝關節脫位等。
三 慢性踝關節不穩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急性外踝扭傷的患者,不論以手術還是非手術的方式治療,大約有10%~30%的患者會轉變為慢性或稱習慣性扭傷,運動醫學又稱之為“慢性踝關節不穩”。持續疼痛,再次扭傷和反覆出現踝關節打軟都是慢性踝關節扭傷的表現,這不單會限制活動,還會增加關節軟骨損傷和之後踝關節骨關節炎的風險。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指的是踝關節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下脛腓聯合韌帶等)陳舊性損傷後產生的行走“打軟腿”的感覺或將要“打軟腿”的感覺,可伴有踝關節疼痛、無力、酸脹、及對不穩定產生的恐懼感等合併症狀。
【慢性踝關節不穩】慢性踝關節不穩的發病原因:1)治療方法不當,急性踝關節損傷發生後,有的患者不顧醫生勸阻自己隨意運動或強加負荷鍛鍊;2)個人對踝關節損傷的預防還不夠,往往是在踝關節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傷後才會去關注它保護它;3)機體的不可逆性,踝關節有自己的解剖特點,一旦對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雖說可以對它進行功能鍛鍊或者手術治療來減輕疼痛,慢慢恢復,但是仍然會造成部分慢性踝關節不穩。
四 治療及恢復
國內外研究中對於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患者,首先可採取保守治療方法。保守治療的方法沒有統一應用標準,一般較多采用物理康復治療,如恢復肌肉韌帶力量,加強關節活動度和本體感覺的訓練。治療方法常包括外部的繃帶包紮、藉助支具和矯形器的輔助,鍛鍊中的腓骨肌力量訓練和本體感覺訓練等,另外平衡性訓練的應用也很常見。保守治療失敗後一般會採用手術治療。
推薦兩組私藏的簡單實用的踝關節訓練給大家,可以改善踝關節的活動度
踝關節背伸活動訓練
圖示1姿勢下,收縮小腿後方肌肉,使足尖儘量勾起。維持5秒
圖示2姿勢下,然後放鬆肌肉
踝關節蹠屈活動訓練
圖示1姿勢下,收縮小腿後方肌肉,使足尖儘量下壓.
回覆列表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該類關節損失是最為高發的運動損傷,一般來講,腳踝損失往往為意外的損傷,具體來講,踝關節損失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
踝關節扭傷大約佔到了踝關節損傷的75%左右。在多數情況下,損傷的發生往往是由於機體的足尖向內過度內翻導致的。相比較之下,機體相對薄弱的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更為容易發生損傷的情況,而其較粗的踝關節內側副韌帶發生的損傷則較為少見。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機體受損的程度不同,部分患者的韌帶還可能會發生撕裂的情況,最終踝關節的不穩。
需要明確的是,如果患者此時還伴有跟腓和距腓後韌帶損傷情況,甚至是發生了關節囊的撕裂,那麼此時則屬於較為嚴重的損害,患者們應當要結合實際,從而進行進一步的診斷。
對於嚴重踝關節扭傷的患者而言,應當要儘可能及時就醫,諮詢專業學科的足踝外科醫生,與此同時可以藉助必要的檢查以更好明確其機體的損傷程度,以最終確定是否進行手術的治療。
指導專家:曾參軍,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後,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創傷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專長:3D列印骨科精準微創治療,足踝畸形矯形、足踝傷病、大段骨缺損、骨髓炎、骨不連、嚴重骨盆髖臼骨折、四肢多段粉碎骨折、關節周圍複雜骨折、老年骨折疏鬆骨折微創治療等各種畸形矯形臨床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