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情導航

    我估計問的是日本93式13.2毫米艦用高射機槍吧?該槍是日本海軍除96式25毫米艦炮外最主要的近程防空武器並一直使用到覆滅那天,它身上有著標準的法蘭西血統,該槍的原型是法國哈乞開斯1929型13.2毫米艦用高射機槍,於1929年設計完成,1930年進入法軍服役,日本帝國海軍於1933年進口該槍,認為其效能不錯,並於1935年開始仿製生產,在它誕生的年代,其效能還是不錯的,射速太慢,由於採用彈匣式供彈導致其理論射速雖達450發/分,實際射速只有120發/分,與當時的美製M2式12.7毫米重機槍和蘇制DShKM式12.7毫米高射機槍相比,差距相當大,而作為一型高射機槍,這一缺點無疑是相當致命的。

    九三式13.2毫米大口徑艦用高射機槍槍身重42千克,槍長1.4米,初速:805米/秒,理論射速475發/分,實際射速120發/分(單管),最大射程6500米,最大射高4500米,有效射高3980米,有單裝、雙聯裝(這是最主要的形式)和四聯裝三種形式,單裝槍架質量213千克,雙聯裝槍架質量314千克,四聯裝槍架質量1163千克。法國海軍沒有裝備過單裝槍架,這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的特色。

    除了射速慢外,該槍的缺點還有質量大、體積大、結構複雜,加上戰後西方的艦用機槍被美製勃朗寧M2式12.7毫米艦用重機槍所統治,所以在二戰後也就沒人再用了。不過,公正的說,13.2毫米大口徑機槍彈本身還是不錯的,精度高、威力大,比主流的12.7毫米機槍彈初速低,但是彈丸質量更大。缺點也有,彈種少,尤其是缺乏能破壞飛機結構的爆炸彈。

  • 2 # 程硯777

    1922年日本確定13毫米作為未來高射機槍的口徑,但經過多次失敗後,於1927年向法國哈乞開斯就13.2毫米高射機槍提出採購要求。1929年開始日本海軍在日本的驅逐艦和潛艇上開始裝備。1933年日本海軍將該槍命名為"93式13釐米機炮。

    該槍引數如下:

    口徑 13.2毫米 槍管長 915毫米 重量 31.75千克 裝彈數量

    30發彈匣 射速 450發/分鐘 子彈初速 765米/秒 射高 3000米

    射程6000米。

    該槍系日本海軍的裝備(日本陸軍也有裝備陸軍命名同海軍不同),在侵華戰爭中,太平洋戰爭初期有出色的發揮。而後期該槍的火力持續性差、初速低、作為防空武器口徑小的缺點顯現了出來。

  • 3 # Sabot穿甲哥

    眾所周知,二戰日本的輕武器尤其是機槍設計深受法國設計師哈奇開斯的影響,其海軍的艦用高射機槍當然也是如此。

    ↑抗日神劇的常客,也是二戰日軍最主要的重機槍——92式重機槍,其最大的特點是採用彈板供彈,以及槍管上密密麻麻的風冷散熱片。

    值得留意的是,這幅圖中的並不是鬼子,而是在初解放的上海市中心一棟高樓樓頂上,正在使用繳獲的92式重機槍警戒的解放軍。圖片攝於1949年6月。

    ↑再看看氣冷機槍的鼻祖——法國哈奇開斯重機槍,這散熱片,這彈板供彈,連那獨特的三腳架,都與92式別無二致。

    沒錯,鬼子的92式重機槍就是日本在引進法國哈奇開斯機槍之後,“以哈奇開斯機槍為藍本”進行研發的。

    文歸正題,之所以舉哈奇開斯和92式極為相似的例子,只是為了印證二戰日本重機槍科技樹受法國哈奇開斯影響之深。

    ↑現存於荷蘭阿納姆(Arnhem)市Bronbeek博物館的一挺93式13.2mm艦用高射機槍(下文簡稱93高機),可見與前文所寫的哈奇開斯和92式一脈相傳的散熱片,以及與哈奇開斯機槍極為相似的扳機機構。值得一提,博物館中的這支93式缺失了三腳架和彈匣。

    ↑這是它的近照,可見槍身上的銘文。93/13分別代表型號以及口徑。而“改一”即中文改進一型的意思。9398是它的生產序列號,表明它大概產於1936-1938年。

    值得一提的是,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到,槍身表面可以說是溝壑縱橫(乍一看還以為是木頭做的),機件的切削也顯得粗糙。這還是日本在資源相對充裕的1930年代造的槍,只能說,鬼子的造槍技術和工藝水平,嘖嘖。

    ↑這是一支裝在陸軍三腳架上的93高機。可見其採用30發彈匣供彈,而不是92式的彈板供彈。 而事實上,與92重機槍一樣,93高機也是無可辯駁的仿製品。在1930年代早期,日本向法國進口了一批雙聯裝以及四聯裝的哈奇開斯1929年式13.2mm艦用高射機槍。

    1933年2月4日,對該槍的仿製研發工作開始。1935年,仿製的93式開始生產。不過直到1944年末,日本戰敗前夕,該槍產量也只有幾千支。而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其實提供給了陸戰部隊(不一定是陸軍馬鹿),只有少數裝在了艦船上。

    ↑由於93高機基本上就是對哈奇開斯1929式的逆向仿製,二者無論是在外形上還是內在效能都別無二致。陸上部隊用的93高機以單裝為主,艦用的93高機多是雙聯裝或者四聯裝的型號。

    圖中是一艘隸屬於自由法國的驅逐艦上的哈奇開斯1929年式高機,可見伺候這樣一挺雙聯裝高射機槍需要一個四人小組,圖片約攝於1943年。

    ↑在分析93高機的效能特點之前,我們先強調一點:二戰的飛機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而絕大部分20mm級機關炮的對空有效射程在2km左右,12.7mm級高射機槍的對空有效射程比20mm機炮更近,可能只有1km出頭。 400km/h的飛機飛完這兩公里只需要不到20秒。也就是說,從高射機槍開火到敵軍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只有短短十多秒時間。

    因此,對於艦用高射機槍來說,最重要的效能指標是 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

    實際上,在反應速度和火力持續性面前,連威力和精度都是次要的。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被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速度快和襲擊的突然性,加之目標來自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視窗可能只有短短几秒,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如果與同時期的美軍M2重機槍相對比,93高機真的沒有什麼優勢可言。M2以彈鏈供彈,火力持續性要比93高機的30發彈匣好得多(每打完30發就要換彈匣)。而且即便是雙聯裝的M2也只需一人即可操作,比需要四人小組操作的雙聯裝93高機靈活敏捷得多。

    圖片攝於2005年5月的美帝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諾曼底號(USS Normandy CG-60),該艦當時位於亞丁灣。留意M2射手左手邊的mk-38型25mm機關炮。

    沒錯,近一個世紀後,老乾媽M2系列仍是美帝三軍的主要大口徑機槍,也依然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大口徑機槍之一,可見其效能之優異。

    可能作為艦用高射機槍,93高機相對於M2唯一的優勢就是威力略大了,畢竟口徑大了半個毫米。M2的12.7mm穿甲彈彈頭重46.01g,而93高機的13.2mm穿甲彈頭重52.16g。M2的槍口初速為860m/s,而93高機為805m/s,實際上M2的槍口動能還要略高於93高機,只是93高機的13.2mm彈在較遠距離上的彈頭存速會比M2的12.7mm彈略高一點點。

    但是正如前文所寫,艦用高射機槍的最關鍵指標是反應速度與火力持續性,而這二者都是93高機的硬傷。至於說威力略大的優勢,也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為了提升火力密度,無論是法華人還是日本人都製造過四聯裝版本的13.2mm艦用高射機槍。但是以93高機為例,這樣的一座四聯裝機槍重達1163kg,是單裝93高機重量的8倍,雙聯裝93高機的3倍,操作小組更是需要6-8人。

    重量超過一噸的四聯裝13.2mm機槍靠組員手搖目視瞄準,反應速度堪憂,但是射程依然只有1000m-1500m。至於射速,即便一口氣把四挺機槍的彈匣打光,一分鐘射擊三輪(手忙腳亂的實戰中能達到這樣的射速已經很不錯了),理論上也只能向目標投射18.77kg的彈丸。

    ↑而如上圖,一座單裝博福斯40mm炮重1500kg左右,只比93式四聯裝13.2mm高機重30%,炮班成員數也相近。但是40mm炮在實戰中的射速也能達到每分鐘80-90發。

    而40mm炮彈的質量約1kg,是93高機13.2mm機槍彈的近20倍,而且帶炸的40mm的炮彈的殺傷效果比13.2mm機槍彈強得多,若直接命中基本上就能保證擊毀一架二戰單引擎飛機,即便在目標附近爆炸也可以用四處飛散的炮彈破片殺傷飛機。但13.2mm機槍彈需要命中數彈才可能擊落一架這樣的飛機。 再者,40mm炮的對空有效射程達到了4-6km,對空中來襲目標的反應時間是13.2mm機槍的4倍左右。

    圖片攝於1973年5月的越南,美軍一艘PTF型內河巡邏艇上。圖中這樣的一個單裝40mm炮位,理論上一分鐘能夠向4-6km外的空中目標傾瀉約85kg的彈丸,火力投射量是四連裝13.2mm高機的四倍還多。再加之40mm炮彈的巨大殺傷效能和巨大射程優勢,同為一噸出頭的重量,單裝的中口徑高射炮比四聯裝13.2mm高射機槍的防空能量要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綜上,93式高射機槍若是作為艦用防空武器,可謂威猛有餘,效能堪憂。打不遠,打不快,反應慢,威力也欠佳。

    ↑但是,93高機也並非一無是處。也正如前文寫到的,93高機雖名為艦用高射機槍,但實際上日本生產出來的大部分93高機都提供給了陸戰部隊。(實際上以鬼子的分類標準,13.2mm高射機槍屬於火炮範疇,因此93高機在日本被稱為“ホ式十三粍高射機関砲”,屬於炮兵編制)

    不得不說這是極為諷刺的事實,被歸類命名為防空武器的93高機,以二戰的技戰術水平,實際上是一款相當出色的陸戰用重機槍。

    ↑與艦用機槍不同,由步兵攜行的重機槍最重要的效能是靈活性。即能夠快速轉移陣地——因為在戰場上,重機槍陣地一旦開火便極易暴露。而由於重機槍火力兇悍,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它在暴露之後很快便會遭到對方狙擊手、迫擊炮、直射炮火甚至是空中支援的問候。因此,機槍陣地開火後需要能夠快速轉移,以迴避對方的火力打擊。

    如果哪個機槍陣地像上圖那樣堆疊了那麼多彈殼(就是持續射擊了很久的意思),在實戰裡很有可能早就被炸上天了。

    ↑話說回來,93高機自重37.5kg,上圖中的陸軍用槍架也只有不到40kg重。也就是說,一挺93高機只需要一個三到四人的小組便可以方便地機動和展開射擊。而且裝卸三腳架的操作也相對簡單。

    ↑相比之下,M2要笨重些,而且採用彈鏈供彈的它實際上並不怎麼易於機動。因為彈鏈的拆卸相對來說是很耗時的,而且一條200發12.7mm彈鏈也重達幾十斤。這也就意味著緊急轉移陣地時,M2機槍手很有可能要抱著沒有拆彈鏈的重機槍跑路。所以,M2更多地是裝在載具上使用。

    ↑想象一下扛著一坨一百來斤的重機槍/槍架+子彈箱躲避對面攢射過來的炮彈是怎麼樣的感受吧!

    ↑一個美軍士兵在試用繳獲的93高機,可見93高機無論是槍還是架子都是很細長的,不像M2那樣是個臃腫的方盒子。而且彈匣的供彈方式也給轉移陣地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伸手把彈匣卸下來就能跑,甚至連卸都不需要——畢竟30發彈匣也不算太重。

    ↑但是大口徑重機槍的相對笨重換來的是可怕的威力。一般的12.7mm級別重機槍彈在正常交戰距離都能夠輕易貫穿樹木、厚磚牆甚至是十幾毫米厚的鋼板。也就是說,像93高機這樣的大口徑重機槍很適於對付掩體後的敵方人員,甚至能打擊敵方輕裝甲車輛。

    關於93式高射機槍的部署情況,有據可考的並不多。除少量裝備日本海軍艦船外,到戰爭末期,93高機主要配屬日軍駐印度尼西亞泗水(蘇臘巴亞)基地的第103、108、109、113四個防空隊。這四個防空隊均隸屬於日軍第二遠征艦隊。每個防空隊編制225人,配32挺13.2mm93高機,10挺7.7mm九二式重機槍以及兩座對空探照燈。

    綜上,93高機作為艦用防空機槍並不出色,但是作為陸戰用機槍還是合格的。

    但是,大日本帝國窮兵黷武,欺壓著自己的鄰國,妄想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卻也壓榨著自己那本就不豐厚的國力。當四萬萬華人團結一致、奮起抗擊;當珍珠港燃起熊熊烈火,大洋彼岸沉睡的巨人悄然崛起,末日帝國的覆滅命運就依然成為定局。像93高機這樣的舊日本武器裝備,也只得伴隨著軍國主義的狂熱和痴心,深埋在戰場的泥土中,沉睡在博物館的展櫃中,聽後人去評說是非功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將NBA現役後衛球員按能力值進行排名,前十位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