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omhy33527

      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食物消化後的小分子物質透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的過程。  消化的方式:機械消化和化學消化。  機械消化依賴消化道平滑肌的運動,化學消化依賴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液由各種消化腺分泌,主要成分是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無機鹽調節消化道的酸鹼環境和滲透壓、以便一些重要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有機物中最重要的是消化酶。其次是粘液,粘液由空腔臟器分泌(所以膽汁和胰液中不含粘液),對消化道粘膜具有保護作用。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興奮性較骨骼肌低、不規則的節律性、緊張性、伸展性、對刺激的特異敏感性即對牽張、溫度和化學刺激敏感而對切割、電刺激等不敏感。  2.消化平滑肌的電生理特性:  (1)靜息電位主要由K+外流的平衡電位形成,但Na+、Cl-、Ca2+等離子在安靜時也有少量通透性,加之生電鈉泵也發揮作用,故靜息電位值較低且不穩定。  (2)慢波電位又稱基本電節律,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電變化,是細胞自發性節律性去極化形成的。慢波起源於縱行肌,它是區域性電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縮,但動作電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礎上產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電位,控制平滑肌收縮的節律。  消化道平滑肌慢波有如下特點:①慢波是靜息電位基礎上產生的緩慢的節律性去極化波;②胃腸道不同部位慢波的頻率不同;③它的產生與細胞膜生電鈉泵的週期活動有關;④不能引起平滑肌收縮;⑤慢波的波幅通常在10~15mV之間。  (3)動作電位是慢波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時產生的,動作電位引起平滑肌收縮。參與平滑肌動作電位形成的離子主要是Ca2+和K+。  慢波、動作電位和肌肉收縮的關係簡要歸納為:平滑肌的收縮是繼動作電位之後產生的,而動作電位是在慢波去極化的基礎上發生的。  三、胃腸激素  1.概念:在胃腸道的粘膜記憶體在有數十種內分泌細胞,它們分泌的激素統稱為胃腸激素。胃腸激素的化學成分為多肽,可作為迴圈激素起作用,也可作為旁分泌物在區域性起作用或者分泌入腸腔發揮作用。由於胃腸道粘膜面積大,所含內分泌細胞數量大,故胃腸道是體內最大的內分泌器官。  區分哪些激素是胃腸激素比較容易,因為胃腸激素都是多肽,且名稱中多帶有“胃”、“胰”、“腸”、“膽”字樣,如胃泌素、膽囊收縮素、抑胃肽、胰島素、血管活性腸肽等,僅少數幾個不帶“字樣”的記住就行了,如生長抑素、P物質、神經降壓素、蛙皮素等。  2.胃腸激素的生理作用:  (1)調節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運動。  (2)調節其它激素的釋放,如抑胃肽刺激胰島素分泌。  (3)營養作用,如胃泌素促進胃粘膜細胞增生。  3.腦-腸肽:  指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內雙重分佈的多肽,例如:胃泌素、膽囊收縮素、生長抑素等多肽。  四、消化系統的神經支配  消化系統受植物性神經系統和腸內神經系統的雙重支配,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對胃腸運動和分泌起抑制作用,付交感神經透過迷走神經和盆神經支配腸胃,釋放乙醯膽鹼和多肽,調節胃腸功能。  內在神經包括粘膜下神經叢和肌間神經叢,既包括傳入神經元、傳出神經元也包括中間神經元,能完成區域性反射。  目前認為,胃的容受性舒張,機械刺激引起的小腸充血等,均為神經興奮釋放VIP所致,VIP能神經的作用是舒張平滑肌,舒張血管和加強小腸、胰腺的分泌活動。  五、胃內的消化  1.胃液的成分:  (1)鹽酸,又稱胃酸,基礎酸排出量為0.5mmol/L,最大酸排出量為20~25mmol/L。鹽酸由壁細胞分泌,其排出量與壁細胞數目成正比。  (2)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細胞合成,在胃腔內經鹽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變成胃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成膘、腖及少量多肽。該酶作用的最適pH為2,進入小腸後,酶活性喪失。  (3)粘液,由粘液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起潤滑和保護作用。  (4)內因子,由壁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其作用是在迴腸部幫助維生素B12吸收,內因子缺乏將發生惡性貧血。  2.鹽酸的作用:(1)啟用胃蛋白質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酸性環境;(2)殺死進入胃內的細菌,保持胃和小腸的相對無菌狀態;(3)在小腸內促進膽汁和胰液的分泌;(4)有助於小腸對鐵和鈣的吸收等。但鹽酸過多會引起胃、十二指腸粘膜的損傷。  記憶方法:  鹽酸在胃內發揮許多重要作用,死記這些作用,比較困難,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首先必須明白胃酸的作用主要涉及的兩方面即幫助胃內的消化和促進物質吸收。胃內的消化主要是對蛋白質初步分解,胃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質的作用,但從主細胞分泌出的胃蛋白酶是以無活性的酶原存在,必須依據胃酸啟用並提供作用環境,因此鹽酸啟用胃蛋白質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酸性環境,是其助消化功能。酸性環境能促進鐵、鈣的吸收,而調節酸鹼環境是消化液中無機鹽的作用,各種消化液中僅有胃酸能提供小腸的酸性環境,故胃酸具有促進鐵、鈣吸收的功能。另外,進入小腸的胃酸需胰液中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是負反饋的一部分。  3.胃酸分泌的調節:  (1)刺激胃酸分泌的內源性物質:  乙醯膽鹼、胃泌素、組織胺。  這三種物質一方面可透過各自在壁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獨立地發揮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另一方面,三者又相互影響,表現為當以上三個因素中的兩個因素同時作用時,胃酸的分泌反應往往比這兩個因素單獨作用的總和要大(加強作用)。  (2)消化期促進胃液分泌的因素:  頭期:條件及非條件刺激,經傳入神經將衝動傳向反射中樞,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迷走神經釋放的乙醯膽鹼可直接作用於壁細胞引起胃酸分泌,也可以刺激G細胞釋放胃泌素間接引起胃酸分泌。這是一種神經一體液調節方式。  胃期:透過多種途徑刺激胃酸分泌,包括擴張刺激引起神經反射和G細胞分泌胃泌素,以及食物成分直接作用於G細胞等。  腸期:食物進入小腸後透過某些體液因子,例如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  (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HCI、脂肪、高張溶液  ①胃酸的作用:在胃內pH蛋白質>脂肪;稀的、流體食物>固體、稠的食物。  影響胃排空的因素:  (1)促進因素:①胃內食物容量;②胃泌素。  (2)抑制因素:①腸胃反射;②腸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膽囊收縮素等。小腸內因素起負反饋調節作用。  十、幾種重要物質的重吸收  1.小腸是各種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絨毛及微絨毛加大吸收面積。  (2)食物停留時間長。  (3)食物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4)淋巴、血流豐富。  2.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腸和空腸部位吸收,迴腸主要是膽鹽和維生素B12吸收的部位。  3.一些重要物質的吸收特點:  (1)機體所能利用的鐵為Fe2+,因此吸收的鐵為Fe2+,而不是Fe3+。  (2)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在小腸及腎小管吸收的方式為繼發性主動重吸收。  (3)機體能利用的單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通常所說的血糖指的是血中的葡萄糖,因此,單糖的吸收速度應以葡萄糖、半乳糖最快。  (4)中性氨基酸較容易透過極性的細胞膜,因此,吸收比酸性、鹼性氨基酸快。  (5)長鏈脂肪進入血液將增加血流的粘滯性,因此,長鏈脂肪吸收入淋巴而不是直接進入靜脈。而中、短鏈脂肪酸則直接吸收進入靜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我總是莫名的心煩,莫名的生氣,莫名的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