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工227459850

    甲午陸戰在海城大平山田莊臺地區,淮軍宋慶和奉軍依柯唐阿力戰不支。後由吳大徵帶領老湘軍出山海關在遼河下游牛莊跟曰本人決一死戰。最後全軍覆沒。

  • 2 # 陶短房

    “老湘”是湘軍中一路的番號,而不是“老的湘軍”,或類似某些電視劇中“老秦”之類美稱。這支湘軍最初隸屬於王錱,由於後來王錱和曾國藩兄弟關係微妙,“老湘”在湘軍中和曾氏的關係其實是相對疏遠的,在歷次以削弱曾氏為目的的裁撤中也往往被網開一面。

    甲午戰爭時投入戰場的湘軍總數5700人,其中並不僅僅是“老湘”,計有魏光燾武威軍六營三哨3300人,李光久老湘軍五營二哨2400人,“老湘”佔比不足一半,且在他們之上還有統帥所有參戰湘軍的欽差大臣劉坤一和幫辦軍務吳大澂。

    因為淮軍一觸即潰,這支湘軍剛出關時“舉國盼老湘營若歲”,劉坤一領命時擺出“整暇”架勢,聲稱“三戰三捷後會使用七擒七縱計策”,吳大澂更是到處散發檄文、傳單,把真仗當嘴仗打,結果在海城等戰鬥中連連敗退,吳大澂也因此成了出名的“帶汁諸葛亮”。

    題主提到的戰役是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初八(公元1895年3月4日)的牛莊戰役,這場戰役湘軍武威、老湘全部5700人參戰,加上其它配屬部隊死守牛莊,結果僅一天就潰敗,表現並不比其它同時代清軍更強。

    戰後清方奏報將戰役形容為血戰甚至“大捷”,並渲染了湘軍的“勇猛”和“慘重傷亡”,實則湘軍5700人中武威傷亡不到1000,老湘傷亡僅700多(其中還有逃散的),傷亡僅是全軍不到1/3,哪裡來的“為國全軍戰死”?作為遼東之役重要後方基地的牛莊僅幾十個小時就陷落敵手,這樣的“勝仗”不打也罷。清代因為重軍功、嚴處罰,因此戰報“注水”特別 嚴重,湘軍更是誇大戰報的祖宗,照奏報總結戰果,日軍早就團滅了。

    一些當代作者或無知、或故意為尊者諱,歪曲了湘軍各部在甲午之戰中的表現,除誇大戰果外,有的說“湘軍裝備鳥槍土炮大刀長矛所以打不過日軍”,實則甲午參戰時僅就湘淮陸軍而言,輕重武器質量都略好於日軍當時的裝備,差距主要是軍事思想和編制——甲午戰爭時的日軍中樞團結,指揮體系完整,戰爭準備充分,基本不存在內部掣肘,軍隊則實現了近代化,組建起類似歐洲的方塊制軍隊編制,團以上作戰單位建立了完整的司令部、參謀部和近代化後勤體系,已經成為一支真正的近代化軍隊,而清軍除北洋艦隊近代化程度較高外,陸軍不過是一支裝備了洋槍洋炮的勇營部隊,仍然沿用古老的營-哨-隊編制,營以上編制鬆散,基層單位“隊”統一裝備同樣的武器,沒有近代化的參謀機制,而是靠傳統的幕僚出謀劃策,就陸軍而言,這是兩支武器裝備相似、但軍事體系存在“代差”的軍隊在作戰。

    更有作者說“牛莊之役中左宗棠舊部老湘軍浴血奮戰”,更是胡扯到沒邊——前面提到“老湘”是王錱舊部,王錱死後歸劉松山、劉錦棠叔侄指揮,他們曾配屬給左宗棠徵西,但一直是湘軍系統、而非左宗棠楚軍系統的人馬,在那個時代也無人將他們視作左系(左宗棠徵西所指揮的不僅有左系楚軍和湘軍,還有八旗、綠營甚至河南、安徽地方部隊參加,不能因為統帥是左宗棠而都視作左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拳皇98大門連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