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安小師爺
-
2 # 區域拒止
各國的客機和運輸機氣動外形相似的原因,主要是大家的使用目標一致,都是運輸人員、物資和裝備去另一個地方,無非就是裝備大小有所不同。而現在各國轟炸機氣動外形的不同,也是因為使用目標的不同,是各個時間段軍事思想變化的體現。
圖為美國B-52轟炸機
在冷戰開始時,美蘇兩國都是希望轟炸機攜帶大量彈藥或大威力核彈摧毀對方重要目標,所以兩者此時發展的轟炸機都是B-52和圖-95這種大容量,亞音速的戰略轟炸機。雖然二者使用的發動機並不一樣,但這是由於兩國技術發展的問題。
圖為前蘇聯圖-160轟炸機
在冷戰進行一段時間後,兩國發現亞音速的戰略轟炸機很容易被新發展的防空導彈發現並擊落,所以兩國都發展出了可變後掠翼的超音速轟炸機圖-160和B-1轟炸機。二者不但外形相似,用途也十分類似,如果遠距離襲擊,就在亞音速狀態下用平直翼飛行節省燃油,到了近距離快速突防時就將機翼改為後掠翼,進入超音速狀態快速突防,讓對方防空火力來不及防禦。
圖為美國B-2轟炸機
到最後,超音速轟炸機也很難完成深入轟炸的任務,於是美國開始研發隱身技術,最終發展出了F-117和B-2轟炸機。二者都是放棄了機動和載重能力,著重加強了隱身能力,看起來很有科幻感,在轟炸南聯盟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隱身戰機也會變得容易發現,加上高昂的使用費用,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選擇了退役F-117轟炸機。
所以說現在各國的轟炸機的氣動外形千奇百怪,主要是由於技術差距和使用目標的不同,現在美國也是將這三個階段的轟炸機都儲存現役,用作不同的途徑。
-
3 # 老何157501439
兩者的設計目標思想完全不同,運輸機的設計思想是以經濟效能為主,不考慮作戰用途或者較少考慮作戰用途,而轟炸機則不同,首先考慮的就是作戰,只有在滿足了作戰的要求之後才考慮其他方面的問題。
兩個不是一個性質的裝備,當然不會一樣,從本質上講,民航客機和運輸機都是屬於可以拉人拉貨的機型,只是用處不一樣,所以基本上接近,這個可以說不分軍民機型,而轟炸機則是屬於軍事武器投放的平臺,它是根據需要來有著自己的定位,主要還是在效能上有著區分。
對於轟炸機來講,設計者在效能上的追求往往會導致最終設計出來的轟炸機樣子會有很多種變化,我們現在常見的就有常規氣動佈局如老一點的B-52、圖95,中期的圖160、B-1B,新一點的B-2以及還在設計中的B-21和中國的轟20,從外形上看,很明顯前面的四款都是相對常規一點的,而後面三款都採用了飛翼構型。
產生這麼大的區別,根本原因就在於還是前面提到的需求,後面三款是極為強調隱身的機型,所以在構型上必然會採用一些非常規的設計手段予以規避常規氣動帶來的隱身能力負面影響,更何況其實這樣做也能最大限度的發掘機腹彈倉的空間,總之是有得有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