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就在腳下g

    當地最難忘的風俗就是大年初一,每家吃過早餐後,就準備很長很長的鞭炮,開啟大門就開始放鞭炮直到祠堂裡,再所有男丁在裡面叩頭後,就去每家拜年賀喜。意思就是“出行”。

  • 2 # 手機使用者3721253154舒

    圍村大盆菜

    大盆菜最具客家風味

    而圍村團圓飯最多達六百多桌/

    六千多人!

  • 3 # 非遺大師說非遺

    寶雞春節活動最值得一看並最有特色的便是社火表演!這是每年寶雞春節最盛大的活動。社火表演形式多樣,有高蹺社火、馬社火、背社火、血社火等等。最有特色的便是血社火了。

  • 4 # 青梔沐

    時至今日,年味越過越淡,能記得過年最難忘的習俗就是一群小孩,挨家挨戶拜年,要洋糖,瓜子,花生。

    再大一點偷偷問要煙,然後把要來的煙尾抽掉,幾根連在一起,學著大人的模樣,使勁的抽一口,結果嗆的鼻涕眼淚直流。

    更大一些的時候,似乎是沒有年了,正如我現在一般,抱著手機回答這個問題。

  • 5 # 笑看雲天62031586

    春節過後,鄉里各地的廟會就開始多起來了。人們都希望日子越過越紅火,都會到廟裡燒幾柱香,許一許願,希望來年更興旺發達。鄉里每村無論大小都會有座小廟,有的村甚至三五個,每逢初一十五,那些虔誠的香客們都會到廟前燒香叩頭,焚燒紙錢,常年如此,廟前的香龕裡香灰積陳數尺,出於對神明的敬畏,人們數年還不清理一回。小廟前的磚石都被烤成了煙火色,隔三差五的小廟處就會傳來鞭炮聲,誰家的牲畜生病好了,誰家失的雞貓狗種又回來了,誰家的新媳婦又添了大胖小子,誰家老人做夢夢見什麼了……這諸多瑣瑣碎碎的事都會到小廟焚一柱香,燒兩刀紙,燃一掛鞭炮噼噼啪啪的響徹天空,好奇的小朋友會三五成群的跑來看個熱鬧,回家後給大人們斷斷續續,含混不清的講述一個個東家西家發生的故事。哪裡的小廟燒香的多,都會認為那裡的神有靈異,在老人口裡流傳著一個個或真或假,玄玄乎乎的故事,人們傳的神乎其神的,有時還會有人帶著供品來還願,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家人們會興奮不己,認為天佑已家,香會上的更勤,誰家娶媳婦都要到先祖墳上燒燒紙,去廟前上上香,因此各村小廟前最熱鬧,村婦們三五成群的在那裡興沖沖的談論著一個個新近發生的事,時而慷慨激昂,高聲大韻,極其嘹亮,時而哈哈大笑非常盡興,有時年輕的小媳婦們相互打情罵俏,講個葷段子,或者編一些小夫妻間不宜公開的小故事,這時年輕小媳婦會羞紅了臉,笑著嗔著罵著一圈一圈追打著那個信口胡說的人,大家便一陣接一陣的笑,異常熱鬧,由於小廟前人多,也會吸引那些走村串戶的小商販們,賣糖葫蘆的,賣糖人的,賣炸油條糖糕的,賣雞頭毛蛋的,他們故意拉長了聲音,喊出誘人的聲調,有時會引誘小孩子們:“孩子,我這糖葫蘆酸甜可口可好吃了!”勾得孩子們的饞蟲亂拱,有時會淌出口水來,這時便會抱住大人的大腿哭鬧,死纏爛打,討得錢來一邊解饞去了。

    每年的正月十五,八月十五,春節這幾個是大節日,廟前會更熱鬧,積極熱心的老會手們早早的就做好籌備了,每家每戶都會捐出香火錢來,或三十五十,或百而八十,或三百五百,各憑心意,不一而足,有在外面混得好的發財老闆,有的三千五千,有的豪擲上萬,人們用這些香火錢買來煙花爆竹,在十五晚上放,早幾天訊息就傳開了,傍晚時鄰近三五里的村民便三五成群的,陸陸續續來到了,熱心的村民迎上去,打個招呼,遞上香菸,親親熱熱的寒暄,談論著一年的收成,講述著在外打拼的經歷,誰誰在外面掙大錢了,誰家買了新車了,誰家蓋的小洋樓真漂亮……熱鬧的寒暄中,不一會天暗下來了,老會手把廟前的電燈開啟,燈火通明,廟前人頭湧動,這時老會手會站在臺子上高聲宣讀捐款人姓名,人們睜大了眼睛,支欏著耳朵,聽誰誰捐了多少錢,嘴裡嘖嘖稱歎,他真講排場,捐了錢的大戶便非常自豪的接受著人們的恭維和讚歎,一臉的光榮,宣讀過後,人們把寫著捐款人姓名錢數的硃紅榜單張貼在牆上,供人們觀看讚美。當老會手宣佈煙火晚會開始時,人們沸騰起來,頓時鞭炮齊鳴,煙花滿天,火樹銀花照亮了整個夜空,各種圖案的,各種形式的,各種聲音的交織在一起異彩紛呈,人們盡情釋放著歡樂,享受著生活的美好,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有的村子會利用捐來的錢請來劇團,在廟前搭臺唱戲,一唱三五天,三五里的香客紛紛湧過來燒香,愛聽戲的老人搬著馬紮早早的趕過來佔個好位子,看看今年請來了哪個名角,賣吃食的也來了,打燒餅的,焊煎包子的,炸油條糖糕肉盒子的,賣狗肉的,賣小菜的也紛紛安營紮寨,也有賣甘庶的,吹糖人的,賣冰糖葫蘆的,有時也會有人拉來幾個檯球案子,青年人不愛聽戲,就來這裡打檯球,喜歡打麻將的聚集在麻將攤前坐下,有打的有看的,黑壓壓的一片人,對於小孩子們來說不是聽戲而是吃戲,給大人要來錢,吃了這樣吃那樣,滿嘴油漬的穿梭於叫賣聲聲的小商販們的攤子前,不到半天,肚子早吃得溜溜圓了,到了吃飯時什麼也吃不下,憑大人們高一聲低一聲的叫也不回家,聽戲的老人們乾脆就不回家吃飯了,買個燒餅夾些狗肉吃吃就飽了,接著聽下一場,現在的廟會己然不再僅僅是早先缺吃少穿時對神靈供奉祈禱,己經變成了鄉民們文化娛樂,享受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相信隨著黨市政府對農村的重視,老百姓的日子會更紅火,趕廟會的這種文化習俗也會賦予更多更美好的寓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瓜嫩藤有什麼營養?怎麼做比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