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苯苯茬笗眠

    先看看自己掛架下面有貨沒有,有空空彈了,雷達能鎖定了就能打 不過你也說了貼地飛行 估計也鎖定不了 什麼?玩貼身格鬥? 算了吧搞不贏武直的

  • 2 # 石來運轉232986998

    戰鬥機要對付。貼在。地面上的直升機。 發射導彈。也可開機槍,也可以 扔炸彈。直升機要對付戰鬥機。沒有那麼 靈活。因為戰鬥機高。直升機太低了。戰鬥機就是對地對空有致命的打擊。一種機型,這就是戰爭機的靈活性,合 使用。

  • 3 # 筆不意馳

    戰鬥機打直升機其實很簡單,直升機揹負個巨大的螺旋槳,本身就是最明顯的雷達訊號源,而且直升機機動性差,攜帶武器也大多是對地專用,對戰鬥機來說,直升機是個絕好的靶子。

  • 4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這在幾十年前,即使想幹,也很難。

    自從有了(下視)功能的雷達,完全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過去因為地面對於雷達電波雜亂無章的漫反射,早期的雷達無法清晰地辨別目標。用機載火力打擊目標就成了不可能。自從具有(下視)功能的高解析度雷達問世後,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具有佔據高度優勢的戰機,用機載火力打擊下方的敵方戰機,或者是速度較低的武裝直升機,將是輕而易舉的事。

    發現目標後,透過敵我識別系統識別。

    確定目標可以攻擊後,用火控雷達照射目標,電腦自動計算射擊諸元。駕駛員等於已經親手簽署了目標的死刑判決書。

    發射空空導彈,(報告~目標已經被摧毀。)

  • 5 # 軍武資料庫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通常的情況下,直升機如果貼地飛行的時候,由於地面雜波的問題,其實用飛機上的雷達是很難發現的。即便是目前很多戰機所採用相對先進的多普勒下視雷達也很難發現直升機。

    說這個經典案例之前咱們先聊聊多普勒下視雷達。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否具有下視能力是衡量一架戰機是否先進的標準之一。原因其實很簡單,飛機在一個三維空間內飛行,難免要與比這架飛機飛的低的飛機作戰。

    如果一架飛機飛行高度低於雷達,那麼就會隱蔽與地面雜波中。

    這時候多普勒雷達就有了用武之地。所謂多普勒雷達是指利用多普勒效應的雷達。當飛機以一定速度飛行的時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會由於多普勒效應的作用頻率變高波長變短。而地面雜波也具有這樣的性質,因此計算飛機地面速度和回波的無線電波特性就可以取得一個相對乾淨的回波訊號,同時,如果在地面和雷達之間還有另外的飛機在飛行的話,由於被探測的飛機地速度不為零因此就會在多普勒雷達上被顯示成一個速度不等於地面速度的訊號,這樣這架飛機就被“雷達下視”發現了。

    原理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由於無線電波傳遞速度過快,因此多普勒雷達技術其實是在雷達出現後40多年後才逐漸完善成型的。

    而一架戰鬥機要探測到一架貼地飛行的直升機,那麼就更加困難了:第一,直升機飛機高度很低,很容易混雜在地面雜波之內;第二,直升機飛行速度很低,和地面雜波的多普勒效應區別不明顯。

    所以想探測到貼地飛行的直升機目前對戰鬥機來說其實還是一個難題。

    目前戰鬥機對直升機的攻擊,更多的是靠紅外下視系統進行目標識別和鎖定的。

    很多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戰鬥機都會在掛裝導彈以外再掛裝上LANTIRN吊艙。

    這是一種利用紅外訊號進行導航和夜視的吊艙系統,全稱叫做“低空導航和紅外夜視系統”。戰鬥機在接入LANTIRN系統後,會在多功能顯示器或者抬頭顯示器上顯示紅外夜檢視像。

    同時LANTIRN系統會對視界內對紅外特徵訊號進行識別和鎖定。

    被識別和鎖定的訊號,是可以透過火控計算機進行解讀為投彈和導彈攻擊做出導航依據的。

    透過這樣的系統戰鬥機是可以攻擊低空飛行的直升機的。

    現在說下前面提到的經典案例: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一架攜帶了LANTIRN吊艙的F-15E戰鬥機正在執行搜尋和摧毀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任務。

    在任務期間接到航空管制資訊,去協助在伊拉克境內的海豹突擊隊脫困。這支海豹突擊隊的小隊正在遭遇伊軍Mi-24雌鹿直升機的搜尋和圍剿。

    到達任務地點後,F-15E的LANTIRN吊艙系統識別出16公里外有伊拉克的Mi-24直升機,這些直升機正在貼地飛行並不時開火。

    飛行員利用LANTIRN(AAQ-14)吊艙鎖定了其中的一架Mi-24直升機,利用鐳射訊號為機載的GBU-10鐳射制導炸彈提供直到訊號。由於當時F-15E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1120公里,這枚鐳射制導炸彈在空中飛行了6公里距離後準確的命中了Mi-24直升機。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戰鬥機投放無動力炸彈擊中正在飛行中直升機的案例。

  • 6 # 哨兵小虎

    戰鬥機打武裝直升機?聽起來類似於大人打小孩,就像空中的老鷹去抓草叢中飛行的蜻蜓一樣,實際則大不相同。

    飛機從一戰發展到現在,從原來的亞音速到現在的超音速,從原來的沒有雷達,到現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從原來的單純航炮到現在的空空、空地導彈!

    所以,打直升飛機也要根據飛機的效能來制定戰術。

    一、二代機。

    小虎很早以前就在部隊裡面聽說過二代機(殲-7)打直升機戰術。最難的還是發現,因為沒有地面情報員的引導,一款亞超音速的飛機很難發現地面一樹之高的直升機。

    只有在地面情報員的正確引導下,殲-7飛機保持在最小機動錶速以上,透過保持高度在300~500米真高,目視搜尋發現,之後在透過建立攻擊航線,用航炮或者紅外製導導彈將直升機擊落。

    二、三代機。

    三代機的代表性裝備就是脈衝多普勒雷達和先進的空空雷達和紅外製導導彈。

    技術的升級必然帶來使用的便利,地面的雷達情報人員只需要把三代機引導到目標上空,並使其與直升機保持高度差不大於3000米,透過多普勒雷達的下視功能,完全可以發現低空紅外和雷達特性比較明顯的直升機。但如果這個高度差超過了3000米,就很難發現了。

    三、四、五代戰機。

    目前四五代戰機的標配都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全向紅外彈和增程雷達制導導彈。

    對於發現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對於有源相控陣雷達來說,是綽綽有餘的,高度差5000米以內都不存在困難的!

    發現以後就是各種導彈招呼了。。

    總之,不管是那型戰鬥機打直升機,最難的就是發現,只要發現了,擊落那都完全不是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無哪一個小說女主名子叫琦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