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復糜子
-
2 # 霜打的鞋子125
豌豆又叫“小寒豆”,“麥豆”。豆科,豌豆屬。一、二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被白色蠟粉。莖蔓生或矮生。羽狀複葉,尖端有卷鬚,基部有大形托葉,形狀與小葉相似。三、四月間,葉腋抽出花軸,常二花以上相集生,花冠蝶形,帶紫色;二雄蕊、一雌蕊。果實為莢果,莢有硬、軟兩類。種子圓形、光滑或皺縮,有黃、白、黃綠、灰褐等色。喜清涼溼潤氣候,耐寒、不耐高溫。豌豆原產於歐洲和亞洲,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嫩莢、嫩苗可作蔬菜;種子供食用、制澱粉或作飼料;莖、葉可作飼料或綠肥。
蠶豆,豆科,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無毛,高30—180釐米。羽狀複葉有小葉1—3對,頂端卷鬚不發達而為針狀;托葉大,半箭頭狀。花1至數朵,腋生在極短的總花梗上;花白色帶紅,有紫色的斑塊;萼鐘形,萼齒5,披針形。莢果大而肥厚;種子卵圓形,略扁。花果期4—5月。
原產裡海南部至非洲北部,公元一世紀時始由歐洲傳入中國,現中國南方各地廣為栽培。
種子供食用;莖、葉富含氮素,為良好的冬季綠肥;江蘇除徐州、淮陰專區外廣為栽種;花、果莢、種殼、種子及葉均可入藥,有止血、利尿、解毒、消腫的功用。為蜜源植物。
展開全部
香甜餌的製作方法釣魚的好餌料:注:河裡垂釣,因不同程度地投飼全價顆粒飼料,所以配製餌料時,除香甜原料、促攝物質之外,一般還必須摻對適量魚粉,方能適其慣常的口味。魚類的感覺器官主要有五種: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它們都被魚兒用於攝食活動。據專家研究,魚覓食最主要是靠嗅覺。魚的嗅覺超常敏感,據說比警犬還要強數百倍甚至數千倍,這就是為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垂釣,魚仍會頻頻咬鉤的原因所在。以鯉魚為例,鯉魚不但嗅覺極好,而且味覺也十分發達。它的“探雷器”是由味蕾和某些神經末梢的紡錘細胞組成的,分佈在口腔、唇顎、鰓體、觸鬚、鰭條甚至整個體表上,感味能力頗強。除寒冷季節喜覓蚯蚓等高蛋白動物餌食外,一年中絕大部分攝食期內,鯉魚(尤其池塘鯉魚)主要覓食醇香的穀類、豆類以及甘甜的薯類等素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世世代代的攝食習慣已使它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條件反射,因此對餌物的香甜氣息保持一種特殊的鐘愛。古人云:“臨淵垂釣,必芳其餌。”“善釣者出魚於千仞之下,餌香也。”都講的是這個道理。循其理,在製作餌料時,自然應以香甜味為好。另外,與喜食濃甜的鯽魚相比,鯉魚則喜歡淡淡的香甜餌。當然“濃”和“淡”絕不是以人的感覺為標準的,魚的嗅覺、味覺比人類強數百上千倍,若人聞過舔過覺得可以,對於魚來說可能就過於強烈了。有人採用過量的大麴酒和餌,拋餌後魚星迭起卻不咬鉤,其道理就在於嗅覺將魚兒聚來,味覺和嗅覺卻使魚受不了刺激而無法吞餌或吞而復吐,即“嗅酒香而聚,嘗酒辣而離”。有人為求其甜,過量摻對食糖、蜂蜜、奶粉、香精之類(以人的口感為標準),往往也會使魚因難以承受而棄之。制餌時,適當加些香甜物質會增加誘力,但又不是任何香甜東西都靈驗。香甜味物質中,以天然原料為上品,合成香甜物質次之。天然香甜原料中,又以谷、豆、薯類以及其他植物類的天然氣味為佳,如炒芝麻粉、蠶豆粉、黃豆粉、麥麩、香油、麴酒、丁香、桂花等。合成原料中,有椰蓉、香草、菠蘿、香蕉等香型香精,以及香蘭素粉和某些中草藥等。這些東西的調配使用要根據不同情況加以區別,做到濃淡適度,氣味與適口性相統一,以及誘餌、釣餌有別(誘餌起到將魚誘來的作用即可,釣餌則使被誘來的魚產生強烈的吞嗜慾望。這一般要經過釣者反覆實驗才能取得切實管用的效果)。日本學者認為,魚類的攝食過程分為激發期、搜尋期、啄咬期和吞嚥期等幾個主要階段,真正全面的魚餌應與魚類完整的攝食全程“對路”,魚在引誘劑導引下向食物遊動,然後在吸引劑的作用下,滯留在食物源周圍,激發劑激發魚兒開始啄食品嚐,最後在促進劑的作用下吞嚥並連續攝食。這幾個步驟中,最後一步最為重要。於是近幾年關於“促攝物質”的研究在中國廣泛地開展起來。隨之而起的專門從事生產垂釣餌料的新興產業亦如雨後春筍,方興未艾。促攝物質主要是由各種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無機鹽、有機物等組成。由它們配製而成的“促攝物質”既不香也不甜,是無味的,然而它們卻是魚體內必需的、十分重要的食物成分,魚兒對它的攝取慾望極為強烈,“魚咬石頭”的實驗結果就非常典型地說明了這一問題。毫無疑問,這對“甘芳其餌”的傳統認識形成了一種挑戰,至少作為一個新的課題需要去詮釋、認識和尋找相對應的施釣方略。毫無疑問,在配製餌料時,除香甜之外,還應更全面地顧及其促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