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歷史等原因,形成了“代姓”,其實“代姓”是“戴姓”的白字,實為同一個姓。現代的代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為姓。戴姓主要分佈在陝西、安徽、山東、河北、東北、江蘇等地,人口較多。歷史名人有唐朝畫家戴嵩、東晉學者戴逵、清代史學家戴名世、當代詩人戴望舒等。來源有四:
1、黃帝乃代姓之鼻祖;
2、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代”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3、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4、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擴充套件資料:得姓始祖:戴扌為。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後諡號曰戴公,其庶子扌為以王父諡號為氏,稱戴扌為。後世亦沿用戴姓,並尊戴扌為為戴姓得姓始祖。分佈:當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萬,為全國第六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華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戴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北、江蘇三省,大約佔戴姓總人口的34%,其次分佈於湖南、四川、廣東、重慶、浙江、貴州,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總人口的12%,為戴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東部江浙為首,沿長江向西延伸到川貴的戴姓聚集區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間,戴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西部的回遷和移民是主流,同時,向東北的移民成為新的流動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皖蘇滬浙、湖北大部、贛湘、雲貴川渝、粵閩臺大部、魯豫東南、陝西南段、遼寧大部、吉林南段、內蒙古東南和東北角,戴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東、南到雲南橫斷山脈以東廣大的地區,戴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0.11%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約23%的戴姓人群。
由於社會、歷史等原因,形成了“代姓”,其實“代姓”是“戴姓”的白字,實為同一個姓。現代的代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為姓。戴姓主要分佈在陝西、安徽、山東、河北、東北、江蘇等地,人口較多。歷史名人有唐朝畫家戴嵩、東晉學者戴逵、清代史學家戴名世、當代詩人戴望舒等。來源有四:
1、黃帝乃代姓之鼻祖;
2、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代”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3、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4、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擴充套件資料:得姓始祖:戴扌為。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後諡號曰戴公,其庶子扌為以王父諡號為氏,稱戴扌為。後世亦沿用戴姓,並尊戴扌為為戴姓得姓始祖。分佈:當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萬,為全國第六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華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戴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北、江蘇三省,大約佔戴姓總人口的34%,其次分佈於湖南、四川、廣東、重慶、浙江、貴州,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總人口的12%,為戴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東部江浙為首,沿長江向西延伸到川貴的戴姓聚集區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間,戴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西部的回遷和移民是主流,同時,向東北的移民成為新的流動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皖蘇滬浙、湖北大部、贛湘、雲貴川渝、粵閩臺大部、魯豫東南、陝西南段、遼寧大部、吉林南段、內蒙古東南和東北角,戴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東、南到雲南橫斷山脈以東廣大的地區,戴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0.11%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約23%的戴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