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後階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現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譯文:可以說是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於是論功行賞來獎酬大勳。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佔據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佔據。
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佔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於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陝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河南澠池東)、宜陽(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
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
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馬,只帶著幾個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河南澠池禮莊寨)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鬥,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鬥結束後,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
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後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原文是:“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桑榆,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後階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現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譯文:可以說是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於是論功行賞來獎酬大勳。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佔據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佔據。
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佔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於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陝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河南澠池東)、宜陽(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
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
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馬,只帶著幾個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河南澠池禮莊寨)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鬥,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鬥結束後,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
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後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原文是:“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