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omo7731

      周瑜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在赤壁一役中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時人對他的評價非常之高:  劉備評價道“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評價道“孤非周公瑾,不帝也!”孫策評價道“吾得卿,諧也。”程普評價道“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蔣幹評價道“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王朗評價道“謀無不成,規無不細。”  後世對他的評價同樣也非常高:  西晉陳壽評價道“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陸機評價道“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清代李安溪在《三國志集解》一書中也寫到“ 周瑜在則可,如無瑜者,權必不能獨擋曹,無玄德則無吳耳,子敬之謀未為非也。”  周瑜15歲擇主定交一面,20出頭協助孫策奠定根基,23歲為中郎將,25歲已為託孤重臣,33歲赤壁敗曹公立下千秋功業。於建安三年(198)至建安十五年(210)逝世。  在短短十二年的軍旅生涯中為吳國屢建奇功。其中當以赤壁鏖兵最為著名。這場戰役孫吳聯軍大敗曹操,為孫權奠定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基石。他繼而奪取荊襄,實為東吳開國功臣之首。  《三國名臣贊序》兩次提到周瑜對三分的決定作用:“晚節曜奇,則叄分於赤壁”,“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周瑜的軍事才華,在其事孫策時就已顯露。他輔佐孫策“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熟、江乘,進入曲阿,”其時年方二十四。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率軍“復進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守將無不聞風喪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冬,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南下,著名的赤壁之戰爆發。 據《資治通鑑》與《三國志》中有關赤壁之戰的描述,顯而易見這場戰役的謀劃者和總指揮都是周瑜而非諸葛亮。周瑜在這場戰役中指揮若定,他具有知已知彼、決勝千里的才幹。  首先,以張昭為首的文臣主降,他們以畏敵的心理,提出三大難題:第一,曹挾天子以徵四方,拒之於義不順。意同沮授之諫袁紹,說明荀文若迎漢帝都許之策,在當時一般人的頭腦中,可以起一定作用。第二,曹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第三,眾寡不敵。從地形兵力,據事實立論,頗不易駁斥。  周瑜首先提出操非漢相,而是漢賊,駁倒第一道難題。以北軍不習水戰,雖得劉表戰船與長江之險,卻不能利用,破其第二道難題。以“十五六萬疲病之卒,御七八萬狐疑之眾”,兵雖多不足畏,破其第三道難題。再進而指出對方的短處:“一、關西未定,不能曠日持久,與我相持。二、天寒,馬無草。三、北軍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在孫權舉棋不定的情形下,他的慷慨陳詞堅定了孫權抗戰的決心。  其次,吳軍在與曹軍初次交戰後,周瑜又批准了黃蓋的“火燒赤壁”之計,並親率輕銳尋繼其後。”周瑜用計火燒曹軍八十幾萬最終取得了勝利,奠定了吳國的基業,也因此揚名天下。  毫無疑問,在赤壁之戰中以孫吳為主導力量,總指揮官是周瑜。而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大功臣的諸葛亮,實際上只起到了堅定東吳抗曹信心、促成孫劉聯合以及配合吳軍作戰的作用。周瑜運用才智,不僅大敗曹操,還使吳國成為三國一強。  周瑜的功勞並不只是赤壁一戰,他是孫吳開國的關鍵人物。孫權曾說“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確實如此。他在弱冠時和孫策轉戰江東雖然史料不太詳盡,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孫策攻破黃祖上給東漢政府的《表》中,所領諸將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將周瑜”。孫策為周瑜治館舍,“增賜莫與為比”,並說“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可見周瑜在孫策攻伐江東時的地位和功績了。應該說周瑜是孫吳建國之初僅次於孫策的第二號人物,其功勞不言自明。孫策死後周瑜“將兵赴喪,逐留吳,以中護軍與長使張昭共掌眾事”這說明孫吳政權的穩定,周瑜仍是起了決定作用。  至於治國,周瑜勸孫權不質子的那段話,“昔楚國初封於荊山之側,不滿百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立基於郢,遂據荊楊,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逼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說明他不但懂經濟,而且懂政治,而且懂外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度西甲榜單出爐:進球梅西最多,助攻還是梅西最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