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傑紀實
-
2 # 大丸子C
高俅是《水滸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個徹頭徹尾,讓人生厭的大反派。他陷害忠良,睚眥必報,善用職權,以權謀私。只是因為高俅的養子高太尉看上了林沖的嬌妻,他就利用自己的職權設計讓林沖因為寶刀誤闖白虎堂,使得林沖家破人亡。這還不算,甚至還安排人在半路上想害林沖的性命,最後逼得林沖反上梁山。
高俅因為與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有私仇,發跡之後,便找王進報仇,最後逼得王進不得不連夜帶著老母親逃命。後來高俅更是不遺餘力的找梁山好漢的麻煩,就連最後毒死宋江等人,其中也少不了高俅的手段。
這是《水滸傳》中高俅的人物形象,在中國真實的歷史中,是否存在高俅其人?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水滸傳》本身便是根據北宋的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為原型進行創作的小說,小說中的高俅高太尉,實際上的確存在在北宋的歷史中,他的的確確是宋徽宗中的倖臣。
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記,“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也就是說,高俅原本只是蘇東坡身邊的一個小史,“草札頗工”,抄抄寫寫很是工整。走著兒看,雖然出身比《水滸傳》中的更好,但是也還是蘇東坡私人秘書的角色。
蘇軾貶謫中山的時候,想要給高俅尋一個出路。最開始看中的是曾布曾文肅,但是卻被曾文肅用身邊的小史已經很多了,無需再增添給推辭了。蘇東坡於是又將高俅推薦給小王都太尉。小王都太尉留下了高俅,高俅自此便跟在小王都太尉身邊。跟在小王都太尉身邊的高俅是如何與宋徽宗相遇,並且被留在宋徽宗身邊,日漸寵信的呢?《揮麈後錄》記趙佶忘了帶篦子刀於是向王詵借了一個修理了一下鬢角。趙佶用後對王詵說:“這篦子刀的樣式非常新穎可愛”。王詵回道:“我最近做了兩個還有一個沒用過稍後就派人給你送去。”
高俅就是那個被派去送篦子刀的人,高俅去的時候宋徽宗正在一旁踢球。高俅表現的毫不在意,宋徽宗便讓他來踢,結果高俅很是驚豔了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一番。宋徽宗本身就是個瀟灑愛玩鬧的性子,於是便看上了高俅,將他留在了身邊。
此事沒有多久,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繼位,高俅也因為潛邸舊人的身份,步入朝堂,一步步登上了太尉的官職。
有人對高俅是憑藉踢球獲得宋徽宗重用,表示了自己的疑問。雖然此事的確存疑,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高俅絕對是一個眼力見十足,善於鑽營的人。而這很有可能就是他受到宋徽宗青睞,並且此後恩寵不斷,並且最終登上高位的原因。
-
3 # 詩詞與美文欣賞
高俅是《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他原是東京開封府一個浮浪子弟,市井無賴,只在城裡城外給人幫閒。為人幫閒都要有些本領,因此,他精於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並胡亂學些詩書詞賦。連個正經名字也沒有,排行第二,人稱高二;因腳氣毬踢得好,又稱高毬;後來發跡,就將毬改為俅。“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因幫人使錢,被告到開封府,斷了二十脊杖,發配出界。東京城裡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無計奈何,來到淮西,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大郎。後遇皇帝大赦,回到東京。投奔柳大郎的親戚、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董將仕見高俅是個不務正業之人,不願收留他,便將他推薦給小蘇學士。
小蘇學士也知道高俅是個幫閒浮浪之人,又將他轉薦給駙馬小王都尉。豈料小王都尉一見高俅便喜,留在府內做了親隨,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再後來,他又遇到了小王都尉的小舅――端王,因腳氣毬踢得好,受端王賞識,又被端王要去做了親隨。這個端王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端王當了皇帝以後,便抬舉高俅當了殿帥府太尉。
從高俅的這一段軌跡,我們可以看出,北宋時期的道德標準,是越往上層越低:對於高俅這樣的一個小人,東京的人民是“不許容他在家宿食”;董將仕、小蘇學士這樣有一定地位的財主、官員,討厭他,卻又不得罪他,將他轉薦給別人;而小王都尉這樣的貴族,卻是一見他便喜歡他;至於宋徽宗,則更是主動去要這樣的人,不僅讓他做親隨奴僕,還讓他當了國家重臣。
這樣一個無賴,一旦當了官,掌了權,還會做出什麼好事來呢?他上任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將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迫害出走。他原先學使槍棒時,被王進的父親一棒打翻,記恨在心,今日正好拿王進出氣。他選擇一個吉日良辰上任,所屬人員盡來參拜,王進生病未到。他大怒,即命將王進捉拿來。看他那副無賴嘴臉:“你如何敢小瞧我,不伏我點視,你託誰的勢,推病在家安閒快樂?”王進道:“小人怎敢,其實患病未愈。”他又罵道:“賊配軍,你既害病,又如何來得?”王進又道:“太尉呼喚,安敢不來。”他於是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與我打這廝!”
高俅無子,過繼叔伯兄弟高三為乾兒子。這高衙內在東京,倚恃豪強,專一愛淫人妻女,人稱“花花太歲”。“花花太歲”欲霸佔林沖的妻子,高俅不加管教,反而設計陷害林沖,誘使林沖帶刀進入白虎節堂,誣稱林沖帶刀行刺,要害林沖性命。林沖得開封府孫孔目周全不死,刺配滄州。高俅又派公人在去滄州途中謀害林沖,又得魯智深相救,一直送到滄州。高俅再派人到滄州牢城,縱火燒草料場,欲燒死林沖,反被林沖將害他之人殺死。林沖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上梁山落草。林沖的娘子,自縊身死,丈人張教頭,也憂憤而亡。
第三個被高俅迫害的,是青面獸楊志。好人當了官,處處與人方便;壞人當了官,處處與人為難。楊志原為朝廷軍官,被派往江南押運花石綱,在長江翻了船,畏罪潛逃。後遇皇帝大赦,欲回京謀復原職。不料皇帝寬恕了他,偏高俅不肯寬容他。楊志一腔忠心,常願為國效力,血灑疆場,卻報國無門,走投無路,最終落草為寇,與高俅有很大關係。
高俅有個叔伯兄弟叫高廉,在高唐州當知府,倚仗高俅的勢力,無所不為。高廉又有個妻舅叫殷天錫,倚仗高廉的勢力,在高唐州欺男霸女,橫行害人。小旋風柴進的叔叔柴皇城,有個花園,被殷天錫看中,殷天錫就帶著二三十個惡僕,到柴皇城家中,叫柴皇城搬出去,他要來住。柴皇城是前朝後周柴世宗的子孫,有宋太祖親賜的丹書鐵券,當然不依。殷天錫就將他打死。第三日,殷天錫又來到柴家,柴進正在為柴皇城辦喪事。殷天錫問他:“前日我已吩咐三日搬出屋去,如何不依我言語?”語言不合,又要打柴進,被黑旋風李逵見了,怒氣難遏,將殷天錫打死。高廉便將柴進打進死囚牢,抄了柴皇城的家,監禁下人口,佔了房屋花園。梁山為救柴進,打破高唐州,殺死了高廉。為此,高俅與梁山結下了深仇。
上個世紀批《水滸》時,說高俅是反對招安的堅定派。其實高俅並不反對招安,他征剿梁山泊時,手下由他親點的十節度,都是綠林出身,後來受招安做了大官。高俅反對的只是對梁山泊人馬的招安。他屢次攔阻、破壞對梁山泊的招安。親自領兵征剿梁山。但他哪裡會打仗呢?被梁山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自己也被擒拿上山。宋江釋放了他。他答應回朝奏明皇帝,早日降詔招安,併發下大誓:“若有翻變,天所不蓋,地所不載,死於槍箭之下。”但宋江看錯了人,他是個只知報怨不知報恩的人,吳用說他:“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個轉面忘恩之人。”他回京後,隻字未對皇帝談招安之事,只說“患病不能徵進,權且罷戰。”
梁山泊最後招安成功,但高俅等人又一再阻撓對他們封官。在抗擊遼國,征討田虎、王慶、方臘時,僅封宋江為先鋒,盧俊義為副先鋒,其餘人都無官職。征討方臘後,一百零八個弟兄,已傷亡大半,立下大功,天下平定,方為剩下的十二人封了官。但又被打入另冊,屢遭陷害;宋江、盧俊義均被毒死,其餘也大多辭官的辭官,罷職的罷職。
高俅雖是小說人物,但同時也是歷史人物,《宋史》有傳。出身市井,初為蘇東坡童僕,因善蹴踘,為端王趙佶寵信。趙佶(宋徽宗)即皇帝位後,授殿前都指揮使,加至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宰相)。在任時軍政廢弛,父兄子侄皆貴。這樣一個人物,竟得如此重用,國焉能不亡。
-
4 # 大諾
歷史上的高俅和水滸中的高俅是不一樣的,查一下史書,不論是“四賊”,還是“六賊”,高俅的大名都沒有入選。也就是說他是不夠格的。
《宋史·徽宗本紀》有兩條極為簡略的記載: 1.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 2.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
史書裡的高俅只是歷史長歌中一個形象模糊的官僚,為施耐庵發揮留下了空間。我們都知道再偉大的小說都是虛構的,虛構的人物就必須空白,方便添油加醋變成生動人物。
要揭示“官逼民反”的話,楊戩應是最好的典型。然而《水滸》反把如此豐富深刻的材料撇開不顧,卻從高俅身上另做文章,是因為史書中記載高俅事蹟的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還是因為不可能去研讀大量的史料,只能聽民間傳說的因素,不得而知。
歷史上的高俅是能得終老的,能在那個時期當大官得終老,多大本事先不說,至少沒有小說裡那麼壞吧。
-
5 # 周星詞
高俅是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他從一個潑皮破落戶平步青雲,坐上太尉之位。就是因為他作妖,才引出王進,然後史進、魯達、林沖、晁蓋、宋江接踵而至。要是沒有高俅,後面的故事就難以為繼。
後來,水滸英雄南征北戰,相繼凋零,陷害忠良、魚肉百姓的高俅結局如何呢?一直活得好好的,病死後也極盡哀榮。他沒有死在倖存的梁山好漢或者梁山好漢後人之手,可以說既遺憾,又諷刺。
回覆列表
高俅這個人啊,跟現在有些人一個樣。啥樣呢?欺軟怕硬。見到頂頭上司腦袋點的跟撥浪鼓磕頭蟲似的,那奴顏的,那媚骨的,噁心死人。但轉身對下面,那個冷酷,那個無情。似乎誰都是他兒子和孫子。對於這種人,老百姓多是忍氣吞聲,背地裡,無不都罵他八輩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