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的發跡並不是社會的過錯,而是政府的腐敗,不是所有鍋都要由社會來背,從高俅身邊人對他的厭惡,到小蘇學士對他的排斥,都體現了當時的社會並不能接納這樣一個混混,可是到了社會的上層,高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組織,這說明什麼,不是當時社會素質低下,而是當時政府的確操蛋。 就是這麼一個玩意,你以為他當了太尉以後會笑料百出,狗屁不是?錯了,他當的順風順水,在皇帝面前可謂是滴水不漏,一點都讓人看不出他原來是個市井無賴。在宋江欲求招安的時候,高俅對招安的使者還嚴厲地訓斥,說這一去不要丟了大宋的臉面,還給使者派去了一個秘書官,你以為這樣沒什麼,只不過是裝裝樣子,然後後面的故事告訴我們,蔡京蔡太師也是同樣的做法,這說明什麼?一個市井出身混混,他的“政治覺悟”已經等同於當朝太師了,這是何等的能力啊! 高俅不是簡單的混混,他為什麼如此懂事,我覺得和他的經歷有關,他常年在市井裡混事,沒有能力,沒有出息,要文文不行,要武武不會,自己覺得六的一逼的摔跤其實也搬不上臺面,那麼他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做到圓滑。他當上太尉之後也是深諳其道,對上溜鬚,對下打壓。高俅和梁山好漢不同,梁山好漢在市井裡混是混不出這些道理的,他們也不屑於去懂得什麼處世之道。 而高俅實際上就是朝廷裡的梁山好漢,梁山好漢是社會的蛀蟲,高俅是朝廷的蛀蟲。 如果高俅只是簡單的禍害朝廷,作為讀著我們沒必要生氣,大多數人討厭高俅還是因為他迫害林沖。這年頭就總有人指責林沖如何如何不對。一個人敢作敢為你就說他魯莽,一個人思前想後你就說他懦弱,做人太難了吧。林沖的確有他不對的一面,但是他是高俅手下的最大的受害者,而高俅迫害林沖,也全憑自己的一己私慾。如果我們仔細讀水滸傳,我們也不難發現高俅有他自卑的一面,他迫害林沖,其實也是看不起比他有能力的人。如果我們說這樣的說法有點牽強的話,那麼高俅在梁山時候和燕青摔跤就更能看出這一點來了。高俅進了梁山招安,因為梁山是土匪窩,感覺總得展示一下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所以誇口自己摔跤如何如何厲害,本來就看不起高俅的梁山好漢把燕青捧了出來,把高俅好一頓摔,最後還是宋江解得圍。 高俅嫉賢妒能,他害怕自己的既得利益遭到損失,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展示自己一下,證明自己是領導。這一切都是他自卑的體現,他也明白自己的地位來路不正,與童貫相比,他缺少那一刀的優勢,與蔡京相比,他缺少文學素養。對待這些人,高俅不敢碰,不敢裝大,事實上,他又怎麼可能忍心屈居人下,最後自討苦吃。 水滸傳賦予高俅的還是一個充滿喜劇色彩的結局,啥事沒有,反而給梁山好漢來了一個反殺。正應了那句老話: 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高俅的發跡並不是社會的過錯,而是政府的腐敗,不是所有鍋都要由社會來背,從高俅身邊人對他的厭惡,到小蘇學士對他的排斥,都體現了當時的社會並不能接納這樣一個混混,可是到了社會的上層,高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組織,這說明什麼,不是當時社會素質低下,而是當時政府的確操蛋。 就是這麼一個玩意,你以為他當了太尉以後會笑料百出,狗屁不是?錯了,他當的順風順水,在皇帝面前可謂是滴水不漏,一點都讓人看不出他原來是個市井無賴。在宋江欲求招安的時候,高俅對招安的使者還嚴厲地訓斥,說這一去不要丟了大宋的臉面,還給使者派去了一個秘書官,你以為這樣沒什麼,只不過是裝裝樣子,然後後面的故事告訴我們,蔡京蔡太師也是同樣的做法,這說明什麼?一個市井出身混混,他的“政治覺悟”已經等同於當朝太師了,這是何等的能力啊! 高俅不是簡單的混混,他為什麼如此懂事,我覺得和他的經歷有關,他常年在市井裡混事,沒有能力,沒有出息,要文文不行,要武武不會,自己覺得六的一逼的摔跤其實也搬不上臺面,那麼他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做到圓滑。他當上太尉之後也是深諳其道,對上溜鬚,對下打壓。高俅和梁山好漢不同,梁山好漢在市井裡混是混不出這些道理的,他們也不屑於去懂得什麼處世之道。 而高俅實際上就是朝廷裡的梁山好漢,梁山好漢是社會的蛀蟲,高俅是朝廷的蛀蟲。 如果高俅只是簡單的禍害朝廷,作為讀著我們沒必要生氣,大多數人討厭高俅還是因為他迫害林沖。這年頭就總有人指責林沖如何如何不對。一個人敢作敢為你就說他魯莽,一個人思前想後你就說他懦弱,做人太難了吧。林沖的確有他不對的一面,但是他是高俅手下的最大的受害者,而高俅迫害林沖,也全憑自己的一己私慾。如果我們仔細讀水滸傳,我們也不難發現高俅有他自卑的一面,他迫害林沖,其實也是看不起比他有能力的人。如果我們說這樣的說法有點牽強的話,那麼高俅在梁山時候和燕青摔跤就更能看出這一點來了。高俅進了梁山招安,因為梁山是土匪窩,感覺總得展示一下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所以誇口自己摔跤如何如何厲害,本來就看不起高俅的梁山好漢把燕青捧了出來,把高俅好一頓摔,最後還是宋江解得圍。 高俅嫉賢妒能,他害怕自己的既得利益遭到損失,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展示自己一下,證明自己是領導。這一切都是他自卑的體現,他也明白自己的地位來路不正,與童貫相比,他缺少那一刀的優勢,與蔡京相比,他缺少文學素養。對待這些人,高俅不敢碰,不敢裝大,事實上,他又怎麼可能忍心屈居人下,最後自討苦吃。 水滸傳賦予高俅的還是一個充滿喜劇色彩的結局,啥事沒有,反而給梁山好漢來了一個反殺。正應了那句老話: 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