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風24
-
2 # 小姐姐時尚娛樂秀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權臣,宋徽宗時期的官員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因是《水滸傳》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廣為人知。
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對宋徽宗百般討好,迎合徽宗好名貪功的喜好。高俅管理禁軍,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高俅曾投在蘇東坡門下,做過貼身僕人,或曰文秘書童。你想高俅若疏於文才,品行不端,是絕不會為蘇軾所器重的。蘇軾離京外放時,高俅改投他處,至於後來機遇掉在他腳下,發跡後他並沒有怠慢蘇學士一家。每逢蘇家子弟進京,他都問恤甚厚,這使我對他頗有了一分敬意。
高俅:心胸狹窄,陰險狠毒。高俅這人,書上說他“踢得好腳氣球”。更兼“吹談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雜耍;亦胡亂學詩、書、辭、賦”。如此看來,他倒是個挺全面的人物。“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這倒也無妨。都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像這樣各方面都懂一點,道德方面“瀟灑”一點,足球又踢得好一點的男性青年,若生於現代,倒有可能成為女孩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倘若時來運轉,他還能帶著中國隊,在世界盃上一舉奪冠。可他偏偏生在宋代,而且居然稀裡糊塗地當上了殿帥府大尉。於是,就只能扮個丑角了。
徽宗是個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長項,所以東京人才稱他作“高毬”。當然,僅僅踢一腳好球是不夠的,高俅自有別的本事。且看他初見徽宗時的表現:先使個“鴛鴦拐”將恰好滾到自己腳邊的球踢還徽宗,這一手令徽宗驚歎不已;然後,在回答徽宗問話時連忙“向前跪下”,繼而又“叉手跪覆”,並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頭謝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
再說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這麼個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後,半年間便提拔高毬為殿帥府太尉。高毬發跡了,便將“毬”改做“俅”。大概他覺得“毛”字旁有禽獸之嫌,改作單立人,便人模人樣的了。
大凡小人得志,第一件事便是公報私仇。高俅發現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正在其分管之下,而王進的父親曾揍過高俅。所以,高俅要報復王進了,害得武藝高強的王教頭連夜攜母出逃。當時宋朝邊患頻仍,正值用人之際,而作為國家有用之才的王進卻被逼得走投無路。北宋不亡、徽宗不被金軍活捉才怪呢!
有人會問水滸傳上說的是真實的嗎?歷史上的高俅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真正的高俅,與《水滸傳》中的描述相差甚遠。高俅,原本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一類的角色,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而高超的蹴鞠技術只不過是他多項旁騖的雜學之一。蘇軾把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因為偶然的機會際遇端王即後來的宋徽宗,高俅因踢得一腳好球而得到皇帝寵愛以至平步青雲,但多貪慾,多有不法。高俅作為殿帥主掌大宋軍權的時候,大宋軍隊早已沒多少戰鬥力。高俅不是軍事家,自然不可能對大宋的軍隊訓練帶來明顯的起色,但他也不完全是靠踢一腳好球而身居高位聖眷不衰的。高俅不是尋常之輩,在為官弄權上很有些手段。掌管禁軍達20 餘年。高俅這個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有恩於他的故人不忘報答。蔡京等殘酷迫↖害蘇軾及其家屬,同為一殿權臣的高俅對蘇軾一家並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
史載,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讚許。再者,高俅與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奸臣童貫、蔡京等也非一黨。高俅掌管禁軍20 餘年,紀律廢弛”、“軍政不修”,靖康之難作為大宋的最高軍事統帥之一的高俅顯然難辭其咎。高俅的歷史結局是於1126年病死於開封。蓋棺論定,時人對他的評價是大節無虧,總體上尚算是一個好人。在正史中,高俅的記載並不算多,這很奇怪,因為一個太尉這麼大的官職卻沒有本紀。並且對他的歷史評價含糊不清,也就是說他說不上是個大奸臣。因為這種人物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水滸傳》就將他與童貫、蔡京和楊戩四人並稱為四大奸臣。
回覆列表
高俅是個相當聰明能幹的人,小說開篇介紹他“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可謂文武雙全!
小說後期又借吳用之口說他“蜂目蛇形”,從側面說明了高俅即便當了大官後,依舊熱心體育運動,保持健美體形,貴為一品大員,身材竟然保持得那麼好,腰臀之間竟然沒有一絲多餘贅肉!
這些都是些細微末節的小閃光點。我們看到,高俅從小善於理財,一般和朋友出去玩,都是想方設法讓別人買單,由此被王員外這個鐵公雞告上法庭,刑滿釋放後,先後在柳世權、董將士、小蘇學士、王太尉處吃白食。奇怪的是,這高俅人格魅力非常高超,竟是走了一條升官發財的康莊大道!一直到和他品味最相近的端王趙佶出現在他的生命裡!也就是後來的北宋實際亡國之君宋徽宗。而有趣的是,高俅最後發跡了,對於首席“仇人”王員外,也沒有進行打擊報復,真是胸襟坦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