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波波醫生說健康

    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對於減緩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進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在現實生活中仍有眾多的慢性乙肝患者對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肝治療的關鍵缺乏意識,僅僅關注轉氨酶情況,而忽略了乙肝病毒的存在,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使進一步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機率大大增大。

    乙型肝炎患者,想抗病毒治療,需要定期監測來決定是否應該進行治療。前期我們已經對乙肝不需要治療的特殊情況進行講解,即未達到治療標準如病毒量未“達標”,且肝臟沒有嚴重受損害的跡象。這種情況屬於慢乙肝自然史的“低水平復制期”;病人血液內病毒DNA含量不超過每毫升10的四次方複製數,轉氨酶也長期正常。這時醫生也會對你說“不要治療”,但醫囑一定會告知一句:一定要定期監測!

    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過程一般可劃分為4個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或低複製期再活動期

    不推薦在免疫耐受期進行抗病毒治療,此期肝組織無明顯炎症壞死,機體免疫系統沒有被啟用,處於相對靜止狀態,這階段抗病毒治療效果有限。免疫清除期時HBV-DNA增高,谷丙轉氨酶(ALT)升高,肝組織學中度或嚴重炎症壞死,肝纖維化可快速進展,部分可發展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這個時期抗病毒治療效果最好。

    2015年中國《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已經對於慢性肝炎抗病毒適應症做出規定:

    具體推薦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人群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HBV DNA水平:HBeAg陽性患者,HBV DNA ≥20000U/mL(相當於105複製/mL);HBeAg陰性患者,HBV DNA≥ 2000U/mL(相當於104複製/mL);

    (2)谷丙轉氨酶水平:一般要求谷丙轉氨酶大於參考值上限(ULN)的2倍,但如果肝病進展風險較大,谷丙轉氨酶持續處於參考值上限的1 – 2倍之間,進行抗病毒治療作為首先的選擇。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對持續HBV-DNA陽性、達不到上述治療標準、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仍要積極抗病毒治療:

    (1)存在明顯的肝臟炎症或纖維化,特別是肝纖維化級別在2級以上;

    (2)谷丙轉氨酶持續處於參考值上限的1 – 2倍之間,特別是年齡大於40歲的人,建議行肝穿刺或無創性檢查明確肝臟纖維化情況後給予抗病毒治療;

    (3)谷丙轉氨酶持續正常(每3個月檢查1次,持續12個月),年齡>30歲,伴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建議行肝穿刺或無創性檢查明確肝臟纖維化情況後給予抗病毒治療;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觀依據時,無論谷丙轉氨酶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情況,均建議積極抗病毒治療。

    綜述所述,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並不僅僅看乙肝病毒DNA單個因素,需要根據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谷丙轉氨酶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同時結合患者家族史、年齡和伴隨疾病等因素,綜合評估患者疾病進展風險後決定是否需要啟動抗病毒治療。所有我們平時應定期監測自身情況,動態的評估比單次的檢測更加有臨床意義。綜合評估後採用最佳的治療方案。

    慢性乙肝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和醫生的耐心配合。不要灰心,目前乙肝被歸納為慢性病,是可控的!

    平常儘量保持心情舒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康復。治療期間按時複查,治療結束後定期隨訪有助於控制疾病進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命時間。

    最後波波醫生建議大家體檢到正規的專業機構。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也在提醒我們病毒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複製,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各種病毒,使我們的機體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平時注意生活細節,每天保持心情愉悅,希望我們每一位朋友身體健康。

    波波醫生即是一名傳染病防治工作者,也是一名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已經抗病毒治療三年餘,各項指標正常。波波醫生希望各位朋友能夠像波波醫生一樣,心態樂觀,要學會與病毒“共存”,我們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生命治療,延長壽命。

  • 2 # 石佛山下小醫生

    乙型病毒肝炎(HBV)是一種世界流行的傳染病,全世界大概有3.5億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萬人死於乙肝導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中國也是乙肝的高流行地區,據統計中國目前慢性HBV感染在9300萬,慢性乙肝患者在2000萬左右。

    乙肝的治療對於乙肝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措施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和抗氧化、抗纖維化和對症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最關鍵的治療,可以減輕肝細胞的炎症壞死及肝臟的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硬化、肝癌,改善生活質量。乙肝抗病毒治療要慎重,不是想用就能用乙肝抗病毒治療有其自身的適用條件,並不是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都需要治療的。盲目的使用抗病毒藥物,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可能造成藥物的耐藥(藥物效果變差),導致以後真正需要使用藥物的時候,反而治療效果不好。另外,過早的使用藥物,會導致服藥的依從性變差。什麼情況下,需要抗病毒治療

    以下5中情況下,需要抗病毒治療:

    1、HBeAg陽性患者

    HBeAg也就是e抗原,是乙肝兩對半檢查裡面的第3項。當HBV DNA≥10^5copies(10的5次方)或者2×10^4U/mlALT(谷丙轉氨酶)升高≥2倍正常值(ALT正常值 0-40 U/L)

    2、HBeAg陰性患者

    當HBV DNA≥10^4copies(10的4次方)或者2×10^3U/mlALT(谷丙轉氨酶)升高≥2倍正常值(ALT正常值 0-40 U/L)

    3、ALT<2倍正常值

    肝臟組織學顯示:Knodell HAI≥4分或者炎症壞死≥G2或纖維化≥S2。

    4、ALT<2倍正常值

    HBV DNA持續陽性且年齡>40歲,或者肝癌家族史者(父母肝癌),也應該考慮抗病毒治療。

    5、對於ALT持續正常的,但是年齡>40歲,應該密切的隨訪,最好進行肝臟的活檢,如果Knodell HAI≥4分或者炎症壞死≥G2或纖維化≥S2,應該積極的抗病毒治療。

    以上就是5種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情況。要不要抗病毒治療,不僅僅只是看病毒DNA一項,還有其他指標需要一起參考。

  • 3 # 小荷醫典

    乙肝病毒dna高於多少需要治療

    乙肝病毒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在超過1×10⁴複製/毫升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療(根據《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

    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特異性強和靈敏度高的指標。HBV-DNA陽性提示乙肝病毒處於複製期和有較強傳染性。HBV-DNA載量(血液或腦脊液中存在的病毒粒子的數量)越高代表病毒複製越活躍,傳染性越強,肝臟損害程度和肝組織炎症反應可能越重。乙肝病毒DNA在1×10⁴複製/毫升以上,提示機體內有DNA病毒複製,病毒攻擊性較強,可能會損傷肝細胞,乃至於影響到肝功能,此時患者具有傳染性,需要積極接受抗病毒治療。一般情況下可以考慮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恩替卡韋、拉米夫定等,具體用藥方案應遵醫囑,治療的同時還需定期複查相關指標評估療效。

    本內容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感染管理科 主任醫師 張翠珍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殖業如何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