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拐點

    足輕並不是各時期大名們戰鬥的主力。

    首先我們必須研究一下日本戰國大名們軍隊的構成:

    1,農民兵。這些人春秋為農耕田犁地,夏冬為兵打家劫舍。但是這些人手中握著農具,身上穿著麻衣。他們隨著大名蜂蛹而上,打打順風仗也許還行。但是缺乏意志力的農民兵常常成為軍勢崩潰的導火索。所以他們常常被當做“攪屎棍”,能做的就是吶喊助威罷了。戰國後期深受其害大名們大多實行“兵農分離”,將這些人剔除了軍隊。最早實行分離的便是織田信長,保留時間最長的應該就是四國地區的長宗我部元親的“一領具足”。2,足輕。足輕的產生與長久的戰亂密不可分。常年的戰爭讓許多農民與武士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成為了“浪人”。戰國進入後期,許多大名領地越來越大。完全能夠支撐住一支職業軍團。於是這些浪人成為了大名手下領取俸祿的職業軍人。這些人統一著裝,戰時打仗閒時訓練戰鬥力是農民兵的十倍以上。而當了大名足輕便有機會成為武士。如果說一個足輕加一個足輕等於兩個足輕。但是一個足輕加一個農民兵卻為負數。於是,農民兵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豐臣秀吉便是從一名足輕成長起來的。

    3,武士。武士已經不僅僅是職業軍人。他們同時也是地主階級。其實武士與足輕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有個人的土地,一個領著虛無縹緲的工資。所以,武士的戰鬥意志是最強的。因為他們知道失敗的結果便是喪失自己的土地,成為“身無長物”的“浪人”。武士在軍隊中便是基層軍官的身份,也是戰鬥力意志力最強的人。最出名的便是島津家,島津家的軍隊中低階武士比例較高,所以一直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

    綜述下,戰國後期足輕一直都是軍隊的主力之一。武士才是日本戰國打仗的主力。而戰國前期則是農民兵佔主力。

  • 2 # 指尖看日本

    真是服了其他答案,能參考歷史書而不是腦補結論嗎?

    我先說結論:

    足輕在日本戰國時代確實是軍隊的主力。

    然後來介紹下什麼是足輕:

    足輕誕生於平安時代末期,從“足輕”兩個字就可以看出這些士兵指的是不穿甲冑的輕步兵部隊。在鎌倉~室町時代,足輕一直作為輔助部隊上戰場,交戰的主力仍舊不是他們。

    應仁之亂爆發以後,足輕部隊才開始被作為主力派上戰場,因為從輔助部隊變成主力,因而足輕部隊也開始穿著簡易輕便的鎧甲。

    第一個採用足輕部隊的是應仁之亂裡東軍的主將細川勝元。因為西軍得到了大內政弘、河野通春的援軍,使得東軍落入下風。兵力不足的細川勝元便開始組建一支足輕部隊。

    東軍的足輕部隊由侍所的目付、京都的市民、難民組成。東軍的京極持清曾出任侍所所司,但是為了節省開銷,侍所僱傭了一批地痞無賴作為目付,監視當地的黑幫與盜賊。這批通吃黑白兩道的目付在足輕部隊組建後成為頭目,靠著白道的關係招募黑道成員作戰。因為應仁之亂前京畿爆發過饑荒,大量難民湧入京都,這些無業難民最終大多數都加入了足輕。

    足輕部隊在戰國時代早期雖作為主力之一參戰,但是這時候的足輕卻是作為僱傭軍參戰的,大名們通常許可足輕劫掠戰場,作為僱傭他們的費用。

    到了戰國時代中後期,足輕部隊開始常備化,成為戰國大名的常備軍。這時候的足輕就和早先的完全不同了,早期的僱傭兵足輕,穿不穿鎧甲完全看個人(按照雲泉太極的日記來看,大部分還是穿的),而常備化的足輕一般就都會穿鎧甲了,實在窮買不起鎧甲的,也可以向領主租借。

    江戶時代以後,原本組成成分複雜的足輕不再指某個兵種,而是被作為一個身份等級確定下來,即武士階級裡的最低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韓服夏季版本更新,新出的95級史詩裝備屬性如何?